楊紅梅


摘 要:文藝性說明文如何在教學中彰顯其獨特的教學價值呢?需要著重關注以下三方面:1.依托文體特點,巧妙回扣開篇;2.依托單元目標,巧妙有序內化;3.依托學習規律,巧妙反芻外化。
關鍵詞:文體特點;單元目標;實踐運用
說明性文章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種重要的文體,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的目標中也有相應的教學要求:“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說明對象的特點以及作者所用的說明方法固然是說明文的核心任務,但筆者認為還應針對文體自身特點,結合學生年段特點,確定核心教學內容。《麋鹿》一文,作為說明性文章中的一種特殊類型——文藝性說明文,如何在教學中彰顯其獨特的教學價值呢?下面結合具體課例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依托文體特點,巧妙回扣開篇
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的表達方式為主,還輔以描寫、議論甚至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為了增強文藝性,有時娓娓地講段故事,有時繪聲繪色地寫段風景。《麋鹿》一文的開篇就很有特色,描繪了一幅晨曦中麋鹿的生活場景,它們在黃海灘涂上自由自在地活動,靜謐悠閑,讓人聯想到麋鹿良好的生活環境。因此,在學完整篇文章后,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文章的開頭,感悟這一表達方式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引人入勝。“文無體不立,學無體不靈。”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文體特點,學習不同的文體表達方式,起到“授之以漁”的作用,便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習作中進行遷移運用。
二、依托單元目標,巧妙有序內化
蘇教版教材圍繞“單元主題”,把讀寫聽說、綜合實踐活動和專題等加以優化整合,以獲取整體綜合的語文教學效應。那我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也應該關注單元教學主題,落實單元教學目標。
本單元由三篇閱讀課文、一篇習作和一個練習組成。細細揣摩這些內容不難發現:在這一單元,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應關注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麋鹿》一文,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層次清晰地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揭示了它們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細細讀文,我們進一步發現:麋鹿3000多年間的傳奇經歷,可作者僅僅用了403個字就介紹清楚了,語言精練,讓人一讀了然,他是如何做到的,當然離不開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因此這些文字的背后,還有更多的信息散落在各種文獻當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所以,課前我們通過一份導學單,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認真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搜集有關麋鹿的資料,輔以數學當中折線圖、柱狀圖以及餅圖等更加直觀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地了解麋鹿的傳奇經歷。
閱讀課文5-6小節,關注不同時期麋鹿的發展變化,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麋鹿的傳奇經歷,完成以下表格。
這一表格,難度較小,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但接下來的這一思維含量較高的題目,學生就存在困難了,也很好地考驗了學生靈活運用學科知識以及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挑戰題:你還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現不同時期麋鹿的發展變化呢?
聰明的同學想到了畫折線圖、柱狀圖以及餅圖。但是對語言文字敏感的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還會遇到這樣的一些問題:“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有麋鹿,但是漢朝以后逐漸減少,再后來竟然銷聲匿跡。”3000多年前,麋鹿的數量到底有多少,漢朝以后又逐漸減少到多少,相比1865年的120頭,應該是畫得高一點,還是低一點呢?是朝上的走勢,還是朝下呢?此時,學生分小組帶著問題走進圖書館,或查閱紙質文獻,或根據老師指點登錄中國知網查閱相關學術文章,最后竟被他們找到了相關的數據,畫出了準確的折線圖、柱狀圖。在這一自主學、合作學、探究學的過程中,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與同伴甚至是老師對話,帶著問題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并且運用所搜集的信息解決遇到的問題,無形中感受到了探究的其樂無窮以及成就感。長此以往,相信學生會把這樣的學習方式內化為自己的學習自覺,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為接下來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三、依托學習規律,巧妙反芻外化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在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今天,一節課的教學更應在“理解內化”的基礎上給予學生生長感,促進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及時地“運用外化”,以促進學生及時記憶知識、構建知識體系以及提高分析、評價和創造的能力。教學中促進學生及時反芻的方法有很多,在本課中,我們選擇了由圖到表文的呈現方式。老師給學生出示一張關于國民閱讀的柱狀圖,讓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來介紹這張圖的內容。在學生感覺難度較大的情況下,老師接著出示表格,引導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用概括性的語言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該節課的學習中,學生由文字到表格,再到折線圖,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掌握了重要的閱讀說明文的方法。現在采取反向輸出的實踐策略,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發現關鍵信息、整合推理以及概括表達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一舉兩得。
總之,教師一定要有“文體意識”、整合思維,遵循“因體而教,因學定教”的思路來設計教學活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由“積累內化”到“運用外化”的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小毅.小學語文分類閱讀教學研究[M].重慶出版社,2016-12.
[2]周一貫.小學語文文體教學大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03.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