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摘 要: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現代社會的根本特征,在優化我國小學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使小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生活理念,塑造良好的心態和性格。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意義、對小學德育課程的具體影響,對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德育進行探究,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學德育;教育;創新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理念貼近德育教學的實際要求,在推進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說,他們不僅僅承擔著引領素質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任,也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之下,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拓展推進德育,將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價值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12個詞概括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重要論斷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九大召開之后,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已經組成了一個特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這一發展背景之下,推行小學德育要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培養融會貫通。以“教育為本、教育為先”的發展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使小學生不但能夠成才,還能夠成人。
二、小學德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小學德育長期處于發展弱勢
在應試教育的發展陰影下,在很多小學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教師在開展思想教育活動時,往往比較形式化,只是為了單純的活動而活動,所以學生對德育教學的實際意義領會不深,導致小學德育教學整體處于一種空洞、粗淺的工作模式之下。再加上傳統教學中德育課程的教學目標遠不及其他專業課程更加精確,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小學生對于德育課程存在著一定的忽視。德育教學的發展成效沒有得到預期的拓展和推行。
2.德育課程主體地位設置不科學
對于小學教育來說,德育課程的實施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此教師應該時刻將學生放在第一要位,將德育教學貫穿到整個教學體系之中。但是事實上,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往往會將自己看為德育課程的“主導者”,大大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參與形式。在教育過程中,極少征求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意見,所制定出來的教學方略和班級管理制度不夠科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德育教學之中。長此以往,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們的情感訴求難以得到滿足,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
三、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德育
1.貼近時代,營造良好的德育學習氛圍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處于生理、心理發育尚不成熟的階段,因此,更需要教師對他們的性格品性進行全面的引導。以德育教學促進學生的思想健康,幫助學生養成明辨是非的道德習慣。教師要結合當前小學生在激烈的社會變革下所呈現出來的發展特點,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倡導的多種文化思想上入手,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德育教學。
一方面,教師要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人本主義,充分體現德育教學中以人為本的教學特征,從多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通過當前一些時政和熱點新聞,廣泛傳播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開展以“主席,我想對你說”“中國夢、少年夢”為主題的德育活動,在班級內、校園內都能夠凝聚起愛學習、愛運用、愛祖國的德育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對德育教學具備更加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個人價值和集體價值的相互統一。
另一方面,教師要利用班會、趣味課堂、第三小組等不同的活動契機,引領學生在學習、創造的過程中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和個人理想。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凝聚個人理想后,按照時代的潮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2.把握規律,加深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向學生傳遞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實踐技能。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德育教學的內在含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教師要努力在班級授課的模式之下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時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扎實的理論觀念融入學生的日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形成不怕苦、不怕難的思想態度,使學生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友善等相關價值核心融入日常生活。鼓勵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進行討論演講,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科特點,有計劃地對教學中的內容和核心價值進行自由的分析探討。對教師在核心價值觀念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指導,構建一個更加開放、自由、靈活的多元化小學德育體系。
同時,還要取得相關教育部門和校方的支持,加強校園圖書館建設,并引進一大批具有時代性和教育性的德育書籍。積極利用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營造良好的地域文化和校園特色。
3.教育服務,加強學生道德建設和心理健康
從我國整體環境上看,德育教學處于一個獨特的轉型時期,小學生面臨思想的沖擊,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要結合德育教學的系統工程,逐步改進教學模式,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規律上著手,本著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發展原則,把德育工作融入整體過程中。
教師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教育工作的各方面成果。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職業品德,要以更加真誠的內心關懷學生,使小學生能夠深刻了解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所給予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動態實行監督,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制度,使小學德育教學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查。通過科學的德育素質評價制度,對小學生的德育發展進行綜合測評,然后將測評結果納入學生成長檔案之中,使學生具備更加健康的心理素養。
4.以身作則,提高教師的德育職業修養
作為一名小學德育教師,也應該積極踐行“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行業守則,從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特點。為此,教師要加大對德育教學的業務研究,樹立為師典范,使學生能夠對教師具備敬佩之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和德育實踐融合到一起,從而達到服務教育、服務社會的最終目的,使小學生能夠不受任何負面情緒的影響,將德育學習看作一項有意義的事情,充分提高德育問題的價值深度。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融入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學校必須要建立一支具備良好政治修養、思想品德、情感素質的教師隊伍。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終秉承“以人為本、以身作則”的教學理念,除了以滿腔熱情對待教育事業,還要積極地言傳身教,用高尚的道德風尚去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夠逐漸提高自身素養,適應當前經濟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谷桂華.淺談多元化時代的中國主流價值觀[J].學理論,2011.
[2]程增俊.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2(7):106-108.
[3]方秀萍.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06(36).
[4]陳鵬軍.對當下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