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好語文有助于學生學習其他科目。小學生處于好奇心與想象力都比較旺盛的階段,利用想象力可以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啟發思維。為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提高學習效率。就如何讓想象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馳騁進行探討,以豐富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想象;小學語文課堂;馳騁
傳統的語文課堂是以教師講解為核心,學生很難有思考的機會,課堂氛圍相對嚴肅,課堂效率相對較低。小學生正處于幼年時期,心智尚未成熟,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發育。如何在課堂上啟發小學生發揮想象力,主動思考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語文學習有極大的幫助。語文不是單一的學科,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且具有鮮明的歷史性、文學性、人文性。刻板教學模式不利于小學生學好語文,更不利于小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改變單一落后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在小學課堂上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恰恰符合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創新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升。
一、發揮想象領悟情境美
語文這一科目中包含著許多意境優美的文章內容,如詩歌、散文等等,教學中也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優美的片段、句子。但是,許多小學生較難體會到文章中的意境美,這時候就需要啟發學生用想象對所描寫的意象在頭腦內重組出畫面,體會文章描寫的情境美。因為,語文是一門包含有藝術特性的科目,學會領悟文章或詩歌中的情境美能夠提高學生的感悟力與藝術鑒賞力。所以,學生在想象時除了能夠幫助他們體會情境美以外,也能夠提升他們自身對藝術的感知力、領悟力,有助于學生成長發展。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時,如何將小學生引入作者所描寫的情境中是教學難點之一。這首兒童詩通過描寫大量的景物,為讀者展現出一幅情境優美的春天畫報。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分活躍,教師可利用小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其領悟詩歌中的情境。在朗讀詩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輔以彩色筆在白紙上畫出詩歌所描寫的春天的場景,鼓勵學生通過想象畫一幅他們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通過想象,小學生能夠迅速領悟到課文里所描寫的春天中優美的情境。
二、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美
人物性格特點也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項重點、難點,而小學生的心智仍處于較低階段,對于人物性格特點觀察力還不夠。因此,在課堂上小學生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抓住人物性格特點。想象就是教師用來引導學生領悟人物精神的工具之一。小學生通過想象對人物的行為、舉止在頭腦進行演示,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分析,小學生便能逐漸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的技巧。
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因為現今生活在和平時期的孩子較難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無奈。為了讓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課文為基礎參照進行短劇劇本編寫創作,再對劇本進行情景演示,讓學生融入人物所處的情境,進而可發現五壯士英勇跳崖的大無畏精神。學生在劇本創作的同時也對五壯士的處境加以想象,拉近了學生與教材人物的距離,增強了學生的代入感,有助于體會人物的感情色彩。
三、發揮想象品嘗語言美
在語文教材中隨處可見語言優美的句子,學會品讀句子才能夠品味語言的優美,而想象是品嘗語言美的最佳方式。通過想象能夠使虛幻情節具體化,使簡單畫面色彩化,加深對文章題材的理解。小學生只有懂得句子的優美才會寫出優美的句子,利用想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程度的用詞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這篇課文時,傳統的教學模式僅僅讓學生朗誦課文加上教師講解,學生無法深刻感受到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語言魅力。比如,在欣賞“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這一片段時,學生并沒有體會出作者為何可以將云朵顏色描寫得這么豐富、細致。這時候就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天空中云朵的模樣,再跟文中描寫的云朵對比。教師甚至可以輔以水彩畫,畫出句子中云朵的顏色,啟發學生領悟語言描寫展現出來的魅力。
語文課堂是充滿活力的課堂,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適得其反,不僅會降低課堂效率,甚至會引發學生厭學心理。新課標改革倡導教師摒棄舊的教學模式,采用創新理念進行教學。讓想象在小學語文課堂馳騁,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力,符合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有助于促進教學改革發展。教師應以學生為出發點設計教學,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使語文課堂成為小學生熱愛的、向往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許曉杰.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閱讀方略[J].課外語文,2014(10).
[2]孫惠平.淺談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