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作了主旨演講,強調在擴大開放方面,中國將采取重大舉措。其中,尤其提到了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顯然,重視對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國家戰略。
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知識產權法制建設的40年。40年里,我們逐步建立起了符合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發展趨勢、體現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優勢的制度體系。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十八個世界知識產權保護日。為了呼應這個特殊的日子,從國家到地方,有關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的新聞發布密集。我們看到了2017年中國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也看到了去年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一審案件21.35萬件,審結20.30萬件,分別同比增長40.37%、38.38%,令人驚駭的數據。如何完善以司法保護為主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加大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降低維權成本?在我國知識產權體量增大的今天,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本期策劃,我們以今年發布的《上海檢察機關知識產權檢察白皮書》為楔子,聚焦上海檢察打擊知識產權侵權、保護科技創新的案事例,通過對該類案件的梳理,深入分析犯罪特質、趨勢和成因,以期達到普法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