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叢林
劉素芬,是一名職場高知女性。2016年12月14日,她與深圳市的一家科技公司(以下簡稱科技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正式應聘到科技公司,成為該公司一名白領職員。
2016年歲未,深圳市的一家投資公司(以下簡稱投資公司)為了感恩新老客戶,展示企業發展成果,加強與客戶合作關系,決定于2016年12月29日舉辦一場客戶答謝晚宴,向包括科技公司在內的新老客戶發出了書面邀請。
2016年12月23日,科技公司收到邀請書后,公司法定代表人錢俊杰決定親自攜三名家人參加答謝晚宴。誰知,12月29日,錢俊杰因公司事務出差在外地,無法及時趕回深圳參加答謝晚宴,就打電話特別委托公司劉素芬和公司其他兩名職員共三人代表科技公司和法定代表人參加答謝晚宴。
劉素芬說:“當天答謝晚宴,有超過300位公司代表參與。晚宴安排了幸運抽大獎活動,設立了一、二、三等共45份現金大獎,其中一等獎的獎金數額為3000元。根據抽獎活動規則,入場時,受邀來賓每個人發了抽獎券,正券放在抽獎箱,副券自己拿著,活動中將正券抽獎,領獎者就拿自己手中的副券上臺領獎,工作人員給每個中獎人員派發紅包?!眲⑺胤疫€說:“領獎券時和領獎時都沒有簽收;科技公司未提交證據證明我受科技公司指派或以科技公司工作人員身份領取獎金?!?/p>
晚宴開始后,隨著各項活動的有序開展,全場的氣氛越來越活躍。特別是到幸運抽大獎環節,將晚宴推上了高潮。不管有沒有抽到獎,抽到的是大獎還是小獎,每開獎一次,來賓們都十分興奮,禁不住歡呼雀躍。在全場高昂的情緒中,劉素芬沒有想到自己竟幸運地抽到了一等獎,領到了3000元的獎金紅包。
晚宴結束后,劉素芬立即將領取的3000元獎金拍照,并附上自己抽中大獎的興奮心情上傳到朋友圈,讓親朋好友一同來分享自己的快樂。
同事見劉素芬竟然抽到了大紅包,就鬧著要劉素芬請客。于是,第二天晚上,劉素芬就請大家到飯店飽餐了一頓。大家也為劉素芬能抽中大獎感到高興。
從朋友圈中,錢俊杰很快就知道了劉素芬抽中大獎的消息,認為劉素芬是受自己委托,代表公司參加答謝晚宴,進而有機會參與抽獎,所得的獎金應當歸公司所有。為此,從外地回到公司后,錢俊杰就讓公司的行政經理和業務經理分別去做劉素芬的工作,希望劉素芬能主動將抽中的3000元獎金上交公司。
得知公司的意圖后,劉素芬覺得十分可笑:獎金明明是我幸運抽中獲取的,那么獎金就應當屬于我自己的!因此,對于公司要求其上交獎金,劉素芬覺得毫無道理。對公司的要求,劉素芬也是置之不理。
3000元,對于公司來說,根本不算是事。但是,科技公司認為,劉素芬是否上交抽中的獎金,不是錢的事,而是關系到公司規章制度如何執行的問題。如果這事處理不好,將在公司起到不好的導向,因此對這件事,絕不妥協。2017年1月3日,在與劉素芬多次進行溝通和協商無果的情況下,科技公司向劉素芬發了一封辭退郵件,以劉素芬獲得的獎金人民幣3000元屬于公司公有財產應當上交至公司,因劉素芬拒不上交,屬于損公肥私等為由,決定從2017年1月3日起解除與劉素芬的勞動合同,并保留追究劉素芬非法占有公司財產法律責任的權利。
即使被辭退,也不上交獎金。劉素芬的倔犟,也徹底惹怒了科技公司。將劉素芬辭退后,科技公司還沒有解氣,于2017年2月6日將劉素芬告到了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劉素芬返還科技公司中獎金額3000元。
在法庭上,科技公司提出:答謝會的邀請主體是企業客戶,而非企業客戶的具體某位員工。答謝晚宴獎品是專門為了答謝客戶所送出的獎品,其獎品本身是答謝客戶的一種方式。本公司是經過主辦單位確認的受邀請主體,有權委托具體人員代表公司參與答謝晚宴。本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當天無法參與晚宴,經過投資公司的同意,變更委托劉素芬及另外兩位員工代表本公司參與答謝會。劉素芬參加答謝會資格是基于本公司參會資格授予的,如果沒有本公司的授予,劉素芬無法參加這場答謝會。本案中,本公司是參加答謝晚宴的主體,也是委托方;劉素芬是以本公司受托人身份參加投資公司答謝晚宴的,劉素芬參與晚宴是履行委托合同義務,因此,劉素芬與本公司構成了委托合同關系,受托人處理委托事務取得的財產,應當轉交給委托人。
針對科技公司的起訴,劉素芬據理力爭,提出:1. 中獎是隨機性,在法律上是射幸合同,中獎的款項可以不還給單位。2. 合同的主辦方沒有合同依據證明中獎的款項一定要還給公司。3. 參加答謝會的時間是晚上7點,是下班時間,公司沒有給本人報銷相關的費用,卻要求將中獎的獎金返還給公司,本人認為不合理。4. 公司違反勞動合同規定,與本人解除勞動合同,于法于理不符。
女員工代表公司參加客戶舉行的答謝會,卻因抽中獎金不上交被炒了魷魚,還被告上法庭要求返還抽中的獎金。此事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很大反響。在深圳當地一家知名的網站上,特地就此糾紛上網進行了討論,大家對此事的看法,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網友“嘉藍嘉”說:“如果是代表公司去的,那么要求上交也無可厚非。人家邀請的是公司而不是個人?!本W友“NO歲月如歌”也說道:“如果我是老板,我也會同意炒掉她。這樣貪圖小利的員工不可用。不管錢多少,回來要上報,由公司的頭兒決定錢怎么處理?!?/p>
網友“買買提的姐姐買買買”則說道:“這公司也挺奇葩的,一點小利也跟員工計較,走了也好,沒啥前途的。”
“答謝會感謝的是公司,這個觀點沒有錯,所以如果答謝會發的是禮品或直接發獎金,可以認定歸公司,”網友“江暈”認為,“但是,如果是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的抽獎活動,那我覺得這個獎金屬于偶發性、隨機性的,與公司無關,不應該認定歸公司?!?/p>
“答謝會抽中三千現金,你會上交給公司嗎?”上述網站針對該案引出的問題,還在網上舉行了投票活動。結果是,80票贊成“把抽中的現金上交給公司”,77票贊成“抽中的現金是自己理所應得的”,兩種觀點可謂是不分伯仲。
那么,法院對此會給出什么樣的答案呢?人們拭目以待。
福田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根據查明的事實,可以確定劉素芬系受科技公司委托被指派參與答謝晚宴。在沒有反證的情況下,劉素芬陳述的抽獎過程,本院予以采信。
劉素芬雖受科技公司指派參與晚宴,但從抽獎的過程來看,晚宴舉辦方在入場時系按到場人頭發放獎券,按持有的副券現場直接發放紅包獎金給副券持有人,發放獎券及發放獎金也無需簽收,即舉辦方未指明或記載由劉素芬代表科技公司獲得獎券并領取獎金。
綜上,本院認為,晚宴舉辦方發放獎券及獎金無愿知曉獲獎人身份,該晚宴抽獎應認定為系晚宴舉辦方為活躍現場氣氛而與到場客戶的互動活動,與科技公司系被邀請方無關??萍脊疚茨芘e證證明劉素芬領取獎券、參與抽獎及領取獎金系代表科技公司,科技公司請求劉素芬返還獎金,本院不予支持。
2017年6月19日,福田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作出一審判決,判決駁回科技公司的訴訟請求。
受公司委托,參加一個答謝會,意外抽中了3000元的現金大獎,卻因不愿上交公司而被辭退,還被告上法庭要求返還。這樁奇葩官司,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有關法律人士指出,在答謝會上通過中獎方式獲得的獎金,不應該認定屬于公司的財產。中獎行為,在法律上被界定為射幸合同,存在較大的隨機性,不能將這種隨機中獎帶來的偶然性結果認定是因為該員工受公司委派參加活動所以必然中獎的必然性結果。
在法律適用之外,該案還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有關評論人士指出:“抽獎要上交”的奇葩官司沒有贏家。不管當初雙方是出于何種原因,矛盾激化而招致了對簿公堂,至少現在看來,劉素芬守住了抽獎所得,卻也遺憾地失去了一份工作;而科技公司非但訴訟被駁,同時也在輿情喧囂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輸”掉了許多外在聲譽。假如公司的規章制度中,沒有未雨綢繆地“丑話說在前”,也就怨不得最后的“有苦說不出”。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沒有贏家的奇葩官司,也警醒有關單位和企業,要讓員工心服口服,你的各種游戲規則最好也莫模棱兩可。因為,一旦到了公堂“互撕”的尷尬情境,真正的“最終解釋權”,當然是在法律一邊。
(為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文中人名、單位名作了相應的技術處理)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