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總部經濟是我國中心城市產業升級、品位提升的動力引擎和戰略選擇。北京作為國家首都,總部經濟之于經濟社會發展和轉型升級、以及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北京總部經濟呈現出規模增長顯著、產業鏈條完整、創新引領突出等八大特點。北京未來應當進一步做大做強總部經濟、占位產業鏈制高點、構建科創型總部聚集區、不斷推進總部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關鍵詞: 總部經濟;總部企業;發展
總部經濟是一種專業化、集約化、高效化、高端化的,適應現代城市社會經濟和文化提升完善的高級經濟形態。總部經濟中,松散、粗放的經營模式徹底顛覆,創意、決策、指揮等高端智能相關聯環節高度聚集,位于產業鏈、價值鏈高端位置的企業高度聚集。
綜合來看,總部經濟能夠實現低成本和少資源的投入,而帶來高效益、高品質、高端化的產出,是我國中心城市產業升級、品位提升的動力引擎和戰略選擇。北京作為國家首都,總部經濟之于經濟社會發展和轉型升級、以及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北京總部經濟發展特點
(一)規模增長顯著
2016年北京市總部企業共4007家,擁有資產123.9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9.4萬億元,較2014年的7.3萬億增加了近三成(28.8%)。北京總部企業以占比不足1%的企業數量擁有全市86.9%的資產,創造了全市67.8%的營業收入,成為首都經濟重要支撐1。
同時,北京總部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日益突出,為首都經濟提質增效發揮了積極作用。2016年,全市4007家總部企業實現利潤2.4萬億元,占全市企業的88.7%。總部企業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8倍左右,顯著提升了總部企業的產業競爭力。總部企業收入利潤率達10%以上,特別是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總部企業的盈利水平明顯高于其他行業。服務業總部企業增加值率約為40%左右,高于制造業總部企業20個百分點左右,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左右2。
(二)產業鏈條完整
北京總部企業覆蓋了國民經濟主要部門,集中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特別是服務業總部企業數量占到近四分之三(74.5%)的比重,達到2985家,其中,信息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的總部企業數量1951家,約占全市比重的50%左右。其中,金融業總部較為突出,金融總部達到345家,年末資產99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萬億元,利潤總額1.4萬億元,分別占全市總部企業的79.9%、21.7%和60%。以高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核心的產業鏈也占據突出比例。制造業總部企業596家,主要集中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等高端環節,實現增加值占全市經濟的15%左右。
(三)創新引領突出
近年來,北京在制造業、信息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等行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總部企業快速發展,其在北京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新動能不斷積蓄。2016年,北京國高新總部企業1220家,比上年增加154家,資產總計3.1萬億元,同比增長41.4%,營業收入1.5萬億元同比增長31%。
在中關村科技園區。一大批科技總部企業創新發展,為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發揮了較為突出的引領作用。百度 2015 研發投入超過 100 億元(上市財報),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深度語音識別系統入選 MIT2016 十大突破技術,在深度學習方面,百度的萬億參數排在世界第一。“百度大腦”的無人駕駛汽車、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成為全球的領跑者。
大北農加速布局農業互聯網,建立了管理網、農村電商網、金融平臺網的“三網一通”的管理體系;廣聯達立足傳統建設工程,向產業大數據、產業征信、產業金融等平臺服務商轉型。另一方面前沿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科技金融創新有機融合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中關村率先出現了以軟通動力、京東等為代表的“知識眾包”“研發眾包”“O2O眾包”“服務眾包”“創意眾包”等服務平臺;以及以美團等企業為代表的分享經濟。
小米、京東方、奇虎、聯想等 6家企業專利申請量突破千件。帶動中關村創新效率提升。2015 年,中關村企業專利申請 60603 件,同比增長38.4%,占北京市的 42.6%;獲得專利授權 34946 件,同比增長 52.5%,占北京市的37.2%。2015 年中關村企業萬人發明專利申請數 164.0 件,連續五年攀升,約是 2010 年的 2.1 倍;萬人發明專利授權數 55.5 件,較上年增加 17.1件,約是 2010 年的 2.2 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 209.7 件,約是 2010 年的1.7 倍。2015 年中關村企業每百億增加值擁有發明專利申請、授權和有效發明專利量分別為 680.9 件、230.6 件和870.8 件,均遠遠高于全國和北京市水平,其中每百億增加值有效發明專利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 6.4 倍3。
(四)園區作用明顯
北京總部企業主要集中在中關村示范區、CBD、金融街等高端產業功能區。2015年“六高四新”功能區聚集了全市總部企業2169家,占全市總部企業比重達54.1%。其中,中關村示范區聚集了1600家高科技總部企業,占全市近四成,IBM、微軟、三星、AMD等99家跨國公司在中關村設立了地區總部或研發機構;商務中心區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約70%的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金融機構,是全市跨國公司總部最為集中的區域。其中,規模以上跨國總部實現收入占全市39.5%,外資金融業和商務服務業實現收入占全市外資金融業和商務服務業的27.1%,國際商務功能凸顯;金融街是我國金融資產最密集的區域,聚集了137家總部企業,其中包括17家企業世界500強企業。
隨著總部企業的不斷聚集發展,顯著推進了“六高”創新驅動的產出效應不斷提升。2016年1- 11月,“六高”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實現收入19144.1億元,占全市科技型企業收入合計的76.8%,較2012年提高12.2個百分點;四年間年均增長8.7%,比全市科技型企業平均增長水平高4.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2621.9億元,占全市科技型企業利潤總額的82.5%,較2012年提高9.3個百分點;四年間年均增長6.9%,比全市科技型企業利潤平均增長水平高3.1個百分點。
(五)國際交往頻繁
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總部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北京成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重要聚集地,吸引了眾多全球頂尖的企業、人才和資源,推動北京成為全球城市網絡的重要節點。截至2016年5月,全市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58家,其中有9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京設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截至2016年底,全市境外跨國公司總部企業562家,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61家,其中有6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京設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016年,北京地區外貿總額的七成以上(72.8%)是由總部企業實現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國際金融機構集聚發展,對推動全市國際交往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于各類高端要素加速聚集,北京的國際創新資源吸附力逐步增強。以中關村為例,截至 2015 年底,中關村入選“千人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 1091 人,占北京市 82%,占全國21%;入選北京市“海聚工程”512人,占全市 68%;入選中關村“高聚工程”239 名(含團隊)。2015年,中關村留學歸國人才 2.7 萬人,同比增長 26.2%;外籍人才 8533 人,較上年增加779 人。中關村已成為全球風險投資熱點區域之一,在 2015 年安永“全球風險投資集聚地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加州灣區。英國 AR M、硅谷 Plug&play;、以色列Trend lines 等企業和國際頂尖孵化器相繼在中關村設立孵化器,陸續與中關村開展合作。如英國 AR M 攜手中科創達在中關村智造大街成立安創空間加速器,通過整合 AR M 的優勢資源,為智能硬件初創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支持;Plug&Play; 中國總部入駐中關村智造大街,實現國際創業項目在中國落地孵化。蘋果、微軟等知名跨國公司和科技巨頭紛紛在中關村設立分支機構4。
以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為契機,一些代表性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市場體系,參與全球競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全球設立了6個區域總部,在101個國家設173個駐外機構,在89個國家執行1207項EPC工程總承包或施工承包類項目合同,在建合同總金額達6000多億元人民幣,市場營銷網絡遍布全球。
(六)輻射帶動增強
總部企業以其活躍的經濟能量和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北京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總部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有近50%向市外或國外提供,表明總部企業與全國乃至世界的關系日益緊密。又如2015年中關村示范區253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5萬億,其中對外輻射收入(在中關村外收入)達1.7萬億,占比近3/4。
更為突出的是,北京總部經濟對京津冀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也不斷增強。近年來,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產業對接合作的過程中,北京很多企業通過生產環節外遷、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逐步形成了企業總部在北京、生產基地或分支機構布局在津冀地區的產業格局,比如北京現代第四工廠落戶滄州、北京威克多制衣將生產基地外遷至衡水、北京部分生物醫藥企業集中外遷至北京?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等。
截至目前,北京總部企業下屬控股法人企業共計1.2萬家,各類分支機構等產業活動單位近3萬家,其中近六成的控股企業和一半的產業活動單位分布在北京以外。北京總部企業在河北和天津共擁有876家控股公司,1948家產業活動單位,已經超過在上海(分別為549家和956家)和廣東(分別為606家和1490家)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數量。
(七)全球配置資源
北京總部企業對外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北京在全球資源配置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
王府井百貨、北京華聯、物美、集美家居等一批品牌零售企業向國外延伸零售網絡;首創集團、漢能控股、泛海國際等一批投資企業在歐美發達國家投資領域不斷擴大;北汽福田在日本、德國、印度、俄羅斯等國家擁有研發分支機構,在全球20多個國家設有KD(散件組裝)工廠,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銷量位居世界商用車行業第一位;北汽國際在西班牙、伊拉克、墨西哥、南非、津巴布韋等地布局國際業務,推廣北汽集團汽車品牌;北京四達時代在非洲10多個國家建立地面數字電視服務體系,是非洲地區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地面數字運營商,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領軍企業;清華紫光在美國成功收購展訊公司和銳迪科通信,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和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計企業之一, 2015年又大手筆收購香港華三股份,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為國家信息安全作出貢獻。
在中關村,總部企業瞄準國際創新前沿,通過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與境外科研機構開展研發合作、投資孵化境外創新項目等方式在全球范圍配置高端創新資源。越來越多的中關村企業在境外設立了研發中心、分支機構,如百度硅谷研究院、北汽新能源硅谷研究院、暢捷通硅谷研發中心等一批研發中心相繼在硅谷成立。總部企業紛紛與世界 500 強企業、全球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研發合作,如小米與高通公司共同開展支持 Web技術的智能終端軟硬件一體化平臺研發等。同時,奇虎、聯想、百度等一批領軍企業和新銳企業瞄準以色列、美國等創新活躍地區,直接投資孵化境外科技初創企業,或注資科技投資基金,實現全球新技術的平行孵化5。

在總部企業的帶領下,2016年,全市境內主體對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的529家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額155.1億美元,同比增長62.3%。其中,全市企業在“一帶一路”21個國家累計直接投資額6.4億美元,同比增長29.3%。截至2016年底,本市企業在“一帶一路”31個國家有投資,累計直接投資額約為22.4億美元,投資主要集中于商務服務業、制造業和建筑業等行業,為國家戰略的推進發揮了應有的作用6。
(八)競爭力領先全球
北京總部經濟競爭力整體居全球前列。根據《財富》(中文版)雜志公布的數據,2017世界500強企業中,北京上榜企業56家,連續五年居全球之首。北京以一城之力超過了日本全國的總部企業數量,僅比德法兩國之和少2家。北京占中國上榜企業109家的51.4%,營業收入占比超過六成,達到62.9%。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分列全球2- 4位。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的北京總部企業平均營業收入67848.4百萬美元,超過俄羅斯和美國居全球之首,平均利潤額3634.2百萬美元僅次于俄羅斯和美國,居全球第三。
同時,北京總部企業品牌價值同發達國家和城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英國知名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評選的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中,中國上榜企業55家,北京總部企業品牌28個,低于美國紐約、美國舊金山(含硅谷)、日本東京,居全球第四位。其中,全球最具價值金融業品牌89個,美國以20個品牌高居榜首,中國達到18個,居第二位。北京上榜品牌10個,居擁有11個上榜品牌的紐約之后,為全球第二位。而根據英國《銀行家》2016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中資行119家,北京上榜銀行12家,在浙江省(14家)之后居全國第二位,在全球排在紐約、倫敦、東京等城市之后。同時,Brand Finance公司發布的“2016科技品牌百強榜”(Brand Finance Tech 100 2016)顯示,共有19個中國科技品牌入榜,僅次于擁有46家科技百強品牌的美國,居第二位。北京擁有6個品牌,雖居全國之首,但在國際上仍有顯著差距。位于美國舊金山(含硅谷)21家,日本東京10家之后,居全球第三位。
二、北京總部經濟發展亟待改善的問題
(一)總部經濟同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有待進一步契合
一方面,對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具有較強服務和支撐作用總部企業數量仍有待提升,2015年北京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領域的總部企業合計占全市總部企業總數的1/5,而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領域的總部企業占比接近一半。另一方面,北京科技、文化領域的總部企業有了長足發展,但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有限。
(二)總部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全市總部企業中,具有三種及三種以下功能的總部企業占全市總部企業的84.3%,完成國地稅收入只占全市總部企業的6.99%,實現市區兩級地方留存只占全市總部企業的16.6%;而具有三種以上功能的總部企業數量只占全市總部企業的15.7%,但完成國地稅收入占全市總部企業的比重達到93%,實現市區兩級地方留存占全市總部企業的83.4%。推進單功能總部向多功能總部升級,提升單一功能總部稅收和留存貢獻,將進一步提升總部經濟對首都經濟發展的貢獻能力。
同時,中央在京總部企業數量較多,達到1123家,占全市總部企業的28%。由此形成的央企總部經濟效益更為集中,央企總部的資產、營收、利潤占比分別占到全市的82.4%、52.1%和76.0%。為此,代表北京特色,服務北京城市建設,具備更強經濟活力的北京市各級、各類型本地總部企業有待進一步培育,其影響力、控制力待進一步提升。
(三)總部經濟集群效應有待進一步增強
集群式總部企業對城市轉型升級發揮的作用遠大于單個總部企業發揮作用的累加,特別是總部經濟通過眾多具有分工合作關系的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與其發展相關的各類機構、組織等行為主體,通過縱橫交錯的網絡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推動了當地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本地產業系統的內力和國際資源的外力有效結合,能夠進一步提高區域競爭力。從北京總部經濟的集群效應來看,尚有待進一步增強。一是各產業聚集區之間分散發展,溝通交流協作較少,缺乏完善的協作機制,資源共享不充分,不利于產業聚集區高端化、特色化、協同化發展。區域規劃調控引導和利益協調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提升。二是產城融合模式已成為現階段產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先進模式,一些成熟園區的原有產業、存量資源存在改造升級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亟待從增量提升的領域走出一條產業區建設的新路。三是一些新發展起來的產業聚集區對“高精尖”項目、領軍企業的吸引力不足,其基礎設施以及相關配套、公共服務平臺等亟待進一步完善。
(四)總部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
北京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公共服務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總部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人口資源環境對企業發展的約束增大。隨著全國城鎮化的推進,在就業機會增多、公共服務優質等因素影響下,未來北京人口規模仍將持續增長,人口過快增長將使北京資源能源持續從緊,環境壓力不斷增大,基礎設施承載力不堪重負,對企業經濟發展有所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能源和水資源需求剛性增長,能源、水資源供應保障壓力增大。二是改善空氣質量任務更加艱巨。城市快速發展和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導致新型污染物快速增加,霧霾天氣頻頻發生,PM2.5短期內難以徹底根治,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和北京城市形象。三是環境污染、垃圾處理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另一方面,提供均等化社會公共服務任重道遠。隨著人口規模持續增加和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均等化社會公共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新城和產業功能區的加快建設也迫切要求優化社會公共服務資源的空間布局,但優質教育、醫療和文化等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其他區域配置明顯不足。同時,以政府和事業單位主導供給的服務模式總體缺乏活力,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標準和制度欠缺,部分公共服務資源利用效率不高,民生改善需付出更大努力。
同時,現行的總部經濟政策對總部經濟發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足。一方面,當前的總部經濟政策覆蓋面窄、力度偏小。對企業申報過程中,數據獲取涉及面過寬、綜合貢獻度計算公式復雜,以至于制約了企業的申報積極性,且評審周期過長。另一方面,總部經濟政策的可操作性也有待改善。如稅收由地方留存,企業無法測算;企業跨區納稅,國地稅系統不統一,為企業申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等等。
三、北京總部經濟發展思路及重點
基于以上分析,發展總部經濟是北京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應當是聚焦北京城市定位,優化總部經濟結構,推進總部集群建設,完善總部經濟發展環境,堅定不移地推進總部經濟的發展壯大。
為此,北京總部經濟的發展應當以占位總部經濟產業鏈制高點為手段,以構建科創型總部集聚區重點,主動發揮區域經濟引領作用,推進總部企業國際化發展,不斷做大做強總部經濟。
其重點如下:
(一)做大做強總部經濟
服從和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勢,聚焦北京“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分類別、分階段、分層級推進總部企業發展,不斷做大做強總部經濟,服務首都發展,服務“城市副中心”建設。
加強央地合作,借力國企改革,以交叉持股、合作開發、組建新公司、執行新項目等方式,聯合研發、專利共享,在央地企業跨界融合、跨區融合中取得突破,提升北京總部經濟的科創實力和活力。
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主動作為,通過京津合作、京冀合作等充分發揮北京總部經濟在區域經濟中的引領作用。
(二)占位總部經濟產業鏈制高點
緊緊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為目標,推進總部經濟結構優化。加快總部企業向研發設計型總部升級。
大力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產業。吸引跨國公司自建或共建研發機構,參與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建設,鼓勵其在京設立研發總部。重點培育和引進科創總部,推動科技與產業、科技與金融、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聚集世界知名企業技術創新總部,構建科創型總部經濟。
通過人才引進、技術引進、合作開發等方式推進新興產業國際合作。吸引符合北京功能定位的國際高端創新機構、跨國公司研發中心、離岸服務中心、經營總部,以及國際科技組織在京落戶,鼓勵國際知名科研機構在京聯合組建國際科技中心,努力使北京成為國際科技組織總部聚集中心。鼓勵外資進入軟件及信息服務、集成電路設計等新興產業。研究設立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推進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重點企業、項目的發展。
(三)構建科創型總部聚集區
提升總部聚集區水平,按照產城融合、智慧生態、宜居宜業的發展要求,聚集高端產業要素資源,以創新發展為驅動,推動總部聚集區統籌協同發展,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特色化、協同化發展格局。
重點探索產城融合的總部企業聚集區模式;結合城市戰略定位,調整優化總部經濟集聚區,培育一批總部經濟發展新區,積極吸引知名跨國公司區域總部及研發、運營、采購、結算中心等落戶。打造符合科創型總部企業人才、居住、生活等需求相一致的總部聚集區。
以“三城一區”作為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戰場。重點可以中關村科學城為核心,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發展建設。推進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學城的發展,政府服務主動、深入介入,加快建成新興科創產業區。繼續推進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聚集區進一步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升級,打造“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
(四)推進總部企業國際化發展
依托總部企業人才、資本、技術、管理等優勢資源,增強全球配置資源能力和控制力。以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為契機,推進總部企業國際化發展。
支持企業設立境外投資服務平臺、境外資本運營中心、投資管理中心,支持中關村示范區設立海外分園,提供境外投資市場咨詢、政策輔導和運營管理等專業服務。
支持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合作。支持北京市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開展海外技術收購。鼓勵北京市企業到境外開展綠地投資、并購投資、證券投資、聯合投資。鼓勵各類服務業企業通過境外產業集聚區、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區、商務服務園區、經濟特區等開拓國際市場。支持企業通過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合資企業、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開展研發、生產、物流、銷售等國際化經營,創建海外分銷中心、展示中心等國際化營銷和物流服務網絡,培育國際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