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一個國家的R&D;投入是這個國家政治及經濟實力的體現,一個企業的R&D;投入則是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鑒于我國正在由資源驅動型經濟逐漸過渡為創新驅動型經濟,因此,中國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對R&D;的投入,無論是人才投入,還是在經濟投入。然而,企業的營銷能力也是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優勢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通過增加銷售投入,以及各種營銷策略,能夠短期內有效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從而呈現好的企業績效,并推動企業向前穩定發展。
【關鍵詞】創業板;醫藥行業;R&D;投入;銷售費用;企業績效
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相結合的產物,是將高科技與多學科相結合的行業。醫藥行業關系民生,在增進身體體質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救助災民、軍需戰備、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醫藥行業能否依賴于營銷策略來實現其快速發展或者是科技投入?增加R&D;投入和銷售投入對于醫藥類企業的績效會產生多大的影響?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更傾向于增加R&D;投入或是銷售投入來提高企業績效?基于這些問題,本文選取2012-2017年我國創業板的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進行了系列研究,研究發現(1)銷售投入與醫藥類企業當期績效呈顯著線性正相關,R&D;投入與醫藥類企業當期績效呈顯著線性負相關,即銷售費用投入越多,企業當期績效越好,與之相反,R&D;資金投入越多,企業當期績效越不好;(2)R&D;投入對于醫藥類企業績效的滯后作用在兩到三年內不明顯。經過回歸分析,發現當期的R&D;投入與當期績效、滯后一期和滯后兩期的績效均呈負相關關系,只是前兩者顯著,后者不顯著,這說明在兩到三年內,可能因為行業特殊性,樣本企業將R&D;投入當作費用處理削減了企業利潤,從而造成了未創造更多的利潤來彌補前期的投入,以至于難以達到盈虧平衡點,所以科技投入越多,企業績效反而越差。
據相關統計,雖然我國醫藥行業是高科技行業,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多數醫藥公司目前仍舊處于緩慢成長階段,同時利潤預增的企業大部分是通過銷售或是直接并購實現業績增長,醫藥企業通過自身轉型和科研創新來提高績效的數量較少。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我國醫藥行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導致散、亂、差問題頻出,行業集中度低,缺乏大型龍頭企業作為榜樣。全國醫藥企業眾多,但大型企業僅占總數的11.7%。大多數企業不僅管理水平低,自身條件較差,生產設備陳舊、生產技術落后,同時醫藥行業布局分散,整個行業的集中度距離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隨著國家政策扶持,推進醫藥改革,整個醫藥行業的現狀有一定改善,但行業內企業的規模經濟水平過低,市場進入壁壘低,導致眾多中小型企業一哄而上,市場集中度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提高。
2.醫藥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企業的研發投入較少,研發新型藥品的技術基礎薄弱,對于醫藥產品和醫療技術的創新還未形成產業化、體系化的規模,以至于產品更新換代緩慢,重復生產現象嚴重。醫藥產品質量性能與質量較差,且制劑品種與原料藥品種不相匹配,制劑水平低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口老齡化以及病種的變化,人們對于藥物的需求在不斷提高,新型藥物生命周期逐漸縮短,升級換代的頻率變快。而我國醫藥類企業則多是仿制藥品,仿制進口藥物,研究其配方,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產藥品的成本,同時由于科研水平較低,導致產品競爭力較低,也無法滿足人們對于稀缺貴重藥物的需要。
3.由于批發格局被打破,而新型有效的醫藥流通體系又未完全建立,非法藥品集資貿易的現象屢禁不止。雖然有大型醫藥公司實行并購來改善醫藥行業市場情況,但整體醫藥行業多年生產上重復且效率低下的建設工作,導致大多數藥物供大于求,而稀缺藥物研發不夠,只能以高價買人,流通秩序一片混亂,治理工作十分繁重。
4.醫藥產品進出口結構設置不合理,同時對外溝通渠道不暢通,導致我國對國際醫藥行業的市場信息反應遲緩。我國出口的醫藥產品多是附加值較低的藥物與常規的中低檔醫療器械,以及特有的中藥藥材等,而進口的仍是價格高昂的制劑和大型、高檔、新型的醫療設備,進出口的不平衡,直接導致我國醫藥行業中小企業轉型困難。
基于以上的研究結論和原因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議,希望能夠引起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以及相關的政府部門等的注意,努力改善企業自身的研發生產條件,加大研發投入,努力創造其核心競爭力。
(1)加大R&D;投入力度,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注意規避價格風險,合理定價。雖然短期R&D;投入與企業績效呈負相關,但研發投入著重于企業的長期利益,兩到三年雖難以造成明顯收益,但從長遠來看,研發產品可成為其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收益。
(2)建立更加完善的營銷體制,提高企業對于銷售費用的投人,由于銷售投入與企業績效呈顯著正相關,因而銷售費用的投入會直接提高企業業績,為其獲得更好的績效莫定基礎,增加盈利,同時,企業可適當調整營銷策略以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獲取更大的企業利潤。
(3)推行鼓勵醫藥行業中小企業加大科研開發力度的政策,例如實行科研經費補貼等具體措施,以緩解中小企業研發投入上的經濟壓力,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研發出科技性較高的醫藥產品和醫療器械等。建立新藥研發的風險評估體系,盡可能的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為醫藥企業創造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
(4)國家層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科技研發信息交流體系。加強中科院、醫學院、生物研究所與重點醫藥類企業之間的科研開發信息交流,逐步形成完善且溝通順暢的交流機制,進一步推動醫藥產品和醫療技術形成體系化、產業化的機制。
參考文獻:
[1]丁芳.我國醫藥行業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績效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7
[2]張鵬霞.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研發強度與企業績效相關性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6
[3]王伶.生物醫藥行業R&D;投入影響因素簡析[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實踐教學委員會、上海高職電子信息類職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11年全國電子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實踐教學委員會、上海高職電子信息類職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