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濤 蘇樂



【摘要】本文以2016年在滬深兩市上市的29家紡織業企業為樣本,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對我國上市紡織業企業融資效率進行動態分析。實證結果表明:企業融資成本越高,其融資效率越低;固定資產投入越多,企業融資效率越低。因此,為提高紛織企業的融資效率,本文建議紡織企業應減少融資成本并有效控制合理的固定資產投入,改善資本結構并加強企業自身體制、制度方面的改革。
【關鍵詞】紛織業;融資效率;數據包絡分析;投入;產出指標
本文所研究的企業融資效率是企業融資的微觀效率,即技術效率,以此反映企業在不同的資產結構和融資成本條件下,投入與產出的效率問題。Debreu(1951)和Shephard(1953)描述了多投人一多產出生產技術效率模型化方法對生產單位與生產前沿面的距離進行測量。Ricks Morgan(2010)通過實證分析,發現中國股市融資相對于債券和內源融資并未帶給企業長期投融資正影響。Sudarshan和 Lakshmanan(2011)認為,融資效率是企業在現有的資源和技術條件下,盡可能的將資金運用到生產中而形成高效資金組合,優化資源配置。國內曾康霖(1993)較早的提出了影響融資效率和成本的七個因素進行分析。王新紅(2007)運用DEA方法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效率整體水平較低。張征超、張婷婷(2016)通過對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效率測評研究發現,資金短缺、效率低下一直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黃毅(2016)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對我國362家小微企業融資效率進行實證分析,發現這些融資效率較低,有九成以上的企業為技術、規模無效企業,建議加強小微企業規范內部管理,增加資金投入的建議以提高其融資效率。通過對國內外文獻梳理可以發現,國內外學者對紡織業融資效率的研究主要從宏觀方面對企業的融資效率進行研究,行業針對性不強。鑒于此,本文將運用DEA對紡織業上市企業的融資效率進行分析,測算出上市紡織企業融資水平,觀察其投入對產出的影響情況并探討兩者間的相關關系,為紡織業提升其融資效率提供依據。
1 指標選取及說明
投入指標:負債總額TB;所有者權益OE,所有者權益二資產-負債;固定資產投資IFA,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變化情況的貨幣表現,可以反應企業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經營規劃;融資成本FC,反應企業對資金的運用能力,本文以融資費用作為其替代指標。產出指標:主營業務收入MBI,指企業從事本行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營業收入,可直觀地反映所融資金的經營效率;凈資產收益率ROE,凈資產收益率二稅后利潤/所有者權益,能較為明顯的反映企業經營能力,一般而言盈利能力越強,企業融資效率越高,當企業盈利能力有一個良好的預期時,企業的籌資能力將會大幅度提升,從而影響企業的融資效率。
2 樣本選取及數據處理
選取樣本公司時,對財務異常、ST類和金融類上市公司予以剔除,同時按《證監會行業分類(2012)》標準進行統計,選取了29家上市紡織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萬德資訊網獲得其相關財務數據,共采集樣本數據87個,滿足DEA模型的指標要求。數據包絡分析假設模型有n個決策單元,每個決策單元DMU具有m種類型投入要素和s種類型產出,以Xij表示第i個DMU的第J個投入;Yij表示第i個決策單元DMU的第r個產出,則本文構造投入導向型的BCC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分析時,由于指標量綱差異和DEA分析數據非負要求,故將指標原始數值按設定函數關系回歸
3 統計與實證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描述性統計下,各指標標準差較大,變量偏離其均值的程度均高。主營業務收入極值間差距較大,凈資產收益率的標準差看似較低卻超過其均值,兩者共同反映出上市紡織企業間經營水平和獲利能力的巨大差距。負債總額極大值為70.60億,而極小值卻在1.76億以下,說明部分企業持有較高負債和較大的經營風險。融資成本極值約差2億,反映出企業間融資規模和融資能力的巨大差異,部分企業融資難問題亟待解決。固定資產投入標準差較高,側面說明不同的上市紡織企業在設備更新、廠房建造等企業規模方面差距甚遠。
3.2 指標的相關性
通過Pearson相關性檢驗可以看到,2016年樣本企業凈資產收益率與所有投入要素都存相關關系,但在10%水平上都不顯著。主營業務收入與所有投入指標之間都呈顯著正向相關,原因可能是銷售前投入的資產要經過長時間的生產轉化過程從而取得收益,而融資規模的提高導致財務費用增加,企業又通過不同方式的融資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以增加銷售收入。
3.3 DEA實證分析
DEA實證分析時,若企業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對應值為1,即表示企業達到此種效率有效狀態,TE=PTE=SE時,表明該企業實現了融資效率的DEA有效。
29個樣本中,6家實現了融資效率的DEA有效,占比僅為20.7%。非有效23家紡織上市企業中,常山北明、三毛派神、美欣達等7家企業達到純技術有效但非規模有效。規模報酬狀況:6家DEA有效的上市企業都保持規模報酬不變,其余非有效的上市企業中,16家企業處于規模報酬遞增狀態,7家企業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狀態,占樣本總量的24.1%。企業融資成本狀況:有10家企業的融資成本投入冗余,占比34.5%,純技術效率最高值為0.763,規模效率最高值為0.997,未達到DEA有效。其中,除聯發股份和鳳竹紡織外其余8家公司的技術效率均未達樣本企業技術效率均值,占比27.6%。可以看出,融資成本過高的企業總體的融資效較低,詳情見圖1。
4 研究結論及建議
4.1 研究結論
2016年上市紡織企業整體融資效率較低,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并存,大部分企業融資效率有待提升且上市紡織企業中,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方面失衡較為嚴重,“兩極分化”現象“扎眼”。擴大資金投入和提高資產規模時,企業往往易忽視投入資金質量問題和資金利用效率問題,導致企業資金支出過度。不同渠道和形式的融資方式所帶來的還款付息行為,以及企業缺乏合理性的擴大規模行為,既造成部分企業產能結構性過剩,又導致企業融資成本的不斷攀升和對“借血補血”的依賴,進而使企業得資金需求時刻處于饑餓狀態,以致負債累累,投入、產出結構失衡,技術效率低下。
融資效率和融資成本大體呈負相關關系,隨著企業融資成本的不斷降低,企業的融資效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融資成本過高,導致相關企業經營績效改善困難,致使企業將更多的資金用于融資而非用于企業體制制度的改革和產品的開發與創新。同時,即使新一輪融資成功,過高的融資成本又會作用于企業的后續經營,產生“拖垮”效應,使企業被迫通過其他渠道獲取資金以彌補此輪融資帶來的新增成本,這就形成了一個“融資一成本增加一再融資一成本再增加”的個性循環,最終導致企業經營問題,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
4.2 建議
紡織業上市企業應該不斷提高其獲利能力。資本市場中進行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都基于企業的獲利能力,且對企業獲利能力提出相對較高的要求。我國紡織業企業應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優勢,提高企業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獲利能力。同時,雖然在一定范圍內,負債的財務杠桿能夠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但是在負債超過一定比例后,高負債率會使企業因承受過高的融資成本和還款付息的壓力,而深陷“借與還”、“再借再還”的財務危機泥潭中。因而,企業不能一味提高負債率,應拓展和開發新的融資渠道,如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和外資等各方面資金,以使負債率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優化資產結構,進而既可以節約融資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過高負債率帶來的融資風險,提高融資效率。
此外,紡織業上市企業要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注重規模和效率間協同并進。政府也應主動參與到鼓勵政策的制定中,對高水平項目投資加以引導并對低水平建設實施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時要發揮好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對上市紡織企業的指導平臺作用,提高紡織企業家們關于規模、效率以及項目水平方面的認知。
參考文獻:
[1]Debreu G. The coefficient of resource utilization[J].Econometrics,1951,19(3):273-292
[2]Fare R,Lovell C A K,Fare R,et al. Measur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of produc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8,19(1):150-162
[3]RICKS Morgan. Shadow banking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J].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2010(11):1-19
[4]Jayaraman S,Shivakumar L. Agency一based demand for conservatism:evidence from state adoption of antitakeover law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3,18(1):95-134
[5]郭蕊,張雁,吳欣.論企業可持續成長能力的內涵與評價方法[J].軟科學,2005,19(6):79-82
[6]陳靜,雷厲.中國制造業的生產率增長、技術進步與技術效率——基于DEA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0,32(4):83-89
[7]尚欣榮.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效率研究綜述[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1,32(4):346-349
[8]劉松傳.中國汽車制造上市公司融資效率評價——基于DEA方法[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4;30-46
[9]張征超,張婷婷.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效率測評[J].財會月刊,2016(3):55-58
[10]黃毅.基于DEA方法的小微企業融資效率分析[J].財會通訊,2016(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