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娟
【摘要】本文通過界定網約車服務行為、對網約車的一系列監管進行探索,提出了具有針對性與實用性的建議與意見,它能整合最新規定與實踐發展,對當代網約車給予最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網約車;公司平臺;監管規則
1 “網約車”服務行為的發展性質與法律概念
網約車是乘客借助當代互聯網技術,使用滿足相關條件的駕駛人員與車輛,得到非巡游式預約的租車服務與經營活動。從操作過程來看:乘客打算出行時,會借助手機 APP發出指令,當網約車服務平臺得到指令后再向周邊駕駛員發放請求,而駕駛員得到請求后就接單,把乘客從當前所在位置送到指定區域的服務過程。從本質來看:網約車在運輸合同內,當用戶發出指令后就正式邀約,當駕駛員完成接單并作出承諾后,表示該合同成立生效,所以它是運輸服務中的一種合同內容。
也正是因為網約車是運輸合同的一部分,所以它具有以下性質:第一,多方性,網約車關系到駕駛員、乘客、服務平臺等多個法律主體,而這類主體間有著多種法律關聯,具體如:駕駛員和乘客間有著運輸合同的關系。第二,義務與權利一致。乘客借助支付寶等形式接受駕駛人員提供的服務,讓駕駛員通過服務的形式得到收益。
2 市場監管機制下“網約車”服務暴露的問題
2.1 規定過于繁雜、細碎
通過對杭州、大連、金華的工作規則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很多規則都過于瑣碎、繁雜。如:杭州市細則明確要求:當網約車行駛歷程滿60萬千米后將強制報廢,沒有60萬千米,但使用時間滿8年的,也必須退出網約車服務范疇,這種強制規定對乘客安全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部分汽車行駛性能很好,即使達到60萬千米也無需報廢,這就出現了很多不公的局面。第二,在執法期間,不可避免會出現使用年限界定與報廢里程等各種問題,目前各地還沒有明確規定。也正是這些因素的影響,在執法期間存在范執法的情形,如:改修里程表,向執法者行賄。因為上述問題影響,監管網約車隨時可能爆發新問題。
2.2 提高準入門檻與創新、自由競爭成反比
本文在分析大連、杭州、金華細則的同時,對工作特點進行了整理與歸納:第一,進入網約車服務的門檻逐漸提高。要想進入網約車服務平臺,必須得到經營許可證,然后再投入經營活動;大連對駕駛資格還作出了嚴格的限制,金華與杭州要求駕駛人員通過考試后才能從業。另外,還對車輛給出了規定,如:杭州細則要求:必須是本市號牌,不是新能源汽車,軸距滿2700毫米,同時滿足其他要求的車輛才能申請網約出租運輸證。第二,健全網約車服務與退出機制。這種機制對車輛使用年限也作出了嚴格的規定,例如:杭州要求行駛里程不能滿60萬千米,使用年限滿8年的依然要退出網約車經營范圍。第三,正確區分合乘、網約、出游汽車。但從近年來杭州頒發的細則來看:明確要求網約車不能巡游攬客、不得進入專用出租車通道。針對合乘汽車,杭州細則明確要求:每個駕駛人員與汽車每天給乘客不能提供大于4次的服務。金華也有相似的規定與要求。
3 健全“網約車”服務與法律規則
3.1 增強網約車主體責任
之前出現的各種侵犯影響安全保障權與乘客隱私權的事件,都說明網約車平臺監管不力與各種問題,必須從根本上增強主體責任。最近頒布的網約車細則專門針對網約車平臺責任與發展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與要求。需要承擔的責任主要展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監管駕駛人員的技術、資質與信用問題。網約車平臺作為連接乘客與駕駛人員的重要紐帶,如果網約車沒有嚴格把關駕駛人員資質,很可能讓駕駛人員將犯罪作為目的人駐網約車平臺。除了要嚴格監管駕駛人員,還必須審查網約車車齡與性能。在《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指出:當網約車行駛里程滿60萬千米后預示報廢;行駛里程沒有60萬千米,而使用時間滿8年的,依然不能進入網約車運營范圍。這些要求都需要網約車平臺執行。第二,形成良好的信用評價框架。和網購平臺購物好評相似,也需要不斷提高網約車服務質量。例如:在滴滴打車軟件中,當用戶接到轉車服務以后,可以結合具體服務給出差評與好評。借助信用評比,激勵網約車駕駛人員,然后不斷提高服務力度,同時也為用戶衡量服務質量提供了機遇,以達到優勝劣汰的效果。
3.2 各種監管細則與要求不能太細致
就近年來我國各大城市頒布的細則與方法來看:很多條文都已經開始細化。在2016年11月開始執行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指出:當網約車行駛里程滿60萬千米后就預示著報廢;沒有到60萬千米的行駛里程,車輛使用年限也必須是8年以內,如果超出就必須退出網約車范圍。在杭州、金華、大連的實施細則中,都要求網約車駕駛人員擁有本地居住證或者本地戶籍,而網約車車輛不能是外地車輛。面對細則,它還對駕駛人員的本地牌照、戶籍、車輛軸距進行了詳細規定,這樣也就違背了公平原則,該因素都在不相關因素的范圍。《暫行辦法》之所以會對車輛報廢作出詳細規定,是為了杜絕車輛在行駛中報廢,但是沒有具體問題深入分析,所以對網約車駕駛人員的規定還需改進。另外,它不符合經濟學定律。在經濟學原理的影響下,供求關系能被市場協調利用。就細則發展來看:它會對網約車駕駛人員的車牌與戶籍進行有效限制,當然政府也會借助強制的方式減小供給,讓市場供給逐漸失衡,所以它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4 結語
在互聯網+的影響,關于網約車的各種細則隨之出臺,并投入應用,未來關于網約車的分析會整合實踐案例與現實情況進行協調。在研究進程不斷深入的同時,網約車服務細則與建設要求也將不斷優化。此時,面對各種問題,我們能做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張效羽.互聯網租約車規章立法中若干法律問題分析[J].行政法學研究,2016(02)
[2]孫興軍.網絡約租車的風險及其規避[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6(04)
[3]林翠,楊尚林.“網約車”引發的法律思考[J].法制博覽,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