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崢嶸


【摘要】機場的安檢口,用于掃描乘客以及他們的行李,檢查是否有危險物品。保證所有乘客的旅途安全。在保證原有的安保標準的前提下優化安檢流程,通過確定造成客流量的瓶頸,并分析檢查點的結構,為建議機場安全管理部門提高安全檢查點的吞吐量。將安全檢查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將整個安全檢查視為兩個排隊模型。在每個檢查點為安全檢查過程建立排隊模型。將整個安檢過程看成2個階段:階段1是(M/M/c)過程,階段2是(M/Ek/c)過程。假設乘客到達的航班服從正態分布,一段時間內乘客流量的變化可由真實數據產生并用于我們的模擬。
【關鍵詞】(M/Ek/c);正態分布
1 論文研究的內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隊列模型的建立與改進,分析對造成安檢過程堵塞的原因,通過模擬找到瓶頸,并對此進行優化,最終達到增大客流量、減少等待時間的目的。首先進行以下假設:服務器,檢查點等不考慮個體差異;服務能力始終處于最佳狀態;每個乘客都會選擇排隊等候,以減少每個檢查點的等待時間。我們將安全檢查過程分為兩個部分,階段1:文件檢查;階段2:行李和身體掃描。階段1是一個泊松隊列,階段2是一個Erlangian模型。
2 安檢過程的排隊模型
2.1 安檢過程概述
根據TSA政策,將安全檢查過程分為兩類:預檢過程、非預檢過程;并將每個過程具體分為兩個排隊階段。排隊階段1,檢查旅客的身份證;排隊階段2,檢查旅客的行李和身體。預檢過程和非預檢過程本質上是具有不同參數(服務器數量、服務時間)的排隊模型。整個安全檢查過程可以看作是兩個串聯的排隊模型。
2.2 排隊模型
通過到達時間和服務時間的分布,可以將排隊的兩個階段視為一系列隊列。M/D/C排隊模型是一種多服務臺的泊松到達、服務時間為定長分布的等待排隊模型,其排隊規則為只排一個隊,先到先服務(FIFS)。設到達率(單位時間內旅客平均到達數)為入,服務率(單位時間平均服務旅客數為μ),系統的服務強度ρ=λ/μ。
設系統穩定狀態下,在時刻t有j個旅客的概率為Pj,則:
對以上方程直接做快速傅里葉轉換,能夠方便解得Pj。利用Pj求系統的數量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2.2.2 排隊的第一階段
基于排隊論的一般情況,認為階段1的服務時間服從指數分布,服務時間的參數率為:μd=0.09465。階段1服從M/M/c模型,這個排隊模型的到達率取決于一定的條件,并行服務器的數量口由機場給出。我們假定每個服務器的服務速率是一個常數μd=0.09465。
2.2.3 排隊的第二階段
由于將排隊的兩個階段視為一系列隊列,所以有λs=μd。階段2也是一個多服務器模型,但服務過程要復雜。所以引入了Er-langian模型。階段2的總服務時間符合Erlang類型的k分布,其計算結果是k=4,μ=0.0357。因此,階段2服從M/Ek/c模型,其中階段2的輸入□與階段1的輸出相同,Ek是參數為k=4,μs=0.0357的Erlang類型分布,并行數服務器取決于具體的機場。
3 優化檢查點結構
3.1 檢查點集中設計
在排隊理論中,(M/M/c)排隊比c個(M/M/1)并行排隊過程具有更好的性能。根據我們的假設,只要乘客能夠看到服務器,從而使乘客知道檢查站工作的排隊條件,他們就會選擇在排隊等候,此時等待時間最短。定理:(M/M/k)排隊的平均等待時間短于口個(M/M/1)并行排隊進程。證明:考慮并行(M/M/1)過程,每個服務器的輸入是泊松λ/k。
由于ρ=λ/μ,通常我們有1<ρ 3.2 處理方法 (1)機場減少1號和3號航站樓每個檢查站之間的距離。這將有助于乘客選擇一個檢查站,盡量減少在每個航站樓同等檢查站之間的等候時間。 (2)監視終端1和終端3上每個檢查點的實時隊列長度,并安裝LED板來顯示這些信息。這也有助于乘客選擇適當的檢查點。 參考文獻: [1]Taha, Hamdya.運籌學(國際版),2014 [2]曾勇東,李華,馬建峰.排隊現象的建模、分析和仿真[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