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玲
【摘要】一個國家對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的會計處理取決于這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財務會計政策、資本投資政策以及資本性資產的流動、配置和更新政策。它涉及到法定財產重估增值是否作為資本利得征稅以及如何征稅。因此,本文從稅收視角下對我國的法定財產重佑增值進行分析。
【關鍵詞】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稅收
所謂法定財產重估增值,是指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的資產重估確認或約定價值超過其賬面凈值的差額。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資產重新估價的范圍包括:資產拍賣、轉讓;企業兼并、出售、股份經營;吸收外商投資;企業清算;國家統一組織的清產核資;企業整體性資產的租賃。
一、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產生的原因
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產生的原因主要有:物價上漲和多提折舊造成的。
首先,從價格因素看,由于歷史成本原則下資產的使用年限越長,價格變動的累計影響就越大,增值額也就會越高。從這個意義上講,資產的重估增值是物價上漲的轉化形式,即重置同樣的資產,必須多支付相當于重估增值額的貨幣,因而資產重估增值具有資本準備的性質。
其次,從折舊因素看,由于資產的折舊年限短于實際使用年限,造成資產的賬面價值少于實際價值。為了刺激投資和更新設備,其他國家出現了縮短折舊年限的趨勢,這實際上等于國家以推遲納稅為代價給企業提供無息貸款。
二、我國法定財產重估增值涉及的稅種
我國企業資產重估增值的稅務處理主要涉及到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契稅、印花稅等。
《關于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增值稅問題的公告》、《關于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營業稅問題的公告》規定,納稅人在企業重組中,以出售、置換、合并、分立等方式,將企業擁有的全部或部分實物資產(包括貨物轉讓)以及相關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并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的不征增值稅和營業稅。這些規定將促進更多企業進行戰略重組,有助于促進產權市場交易。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如果以接受捐贈、投資、債務重組或置換資產等形式取得,則以該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為計稅基礎進行確定。企業重組交易中產生的轉讓所得或損失應該按照交易價格確定。這些規定表明了我國對于包括資產重組增值在內的資本利得只有在產權轉讓并實現現實收益時,才確認資本利得收入的實現。
還有個人所得稅、契稅在和印花稅等也涉及到法定財產的重估增值問題。
三、法定財產重估增值在我國稅務處理中的問題
我國目前的資產評估增值稅務處理政策存在著稅收立法層次低、稅收政策不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實質效應差等一系列問題。導致了我國稅收收入流失,并阻礙了企業重組的發展。
首先,稅收政策立法層次低且不連貫、不規范。我國關于資產重估增值稅務處理的相關規定沒有獨立、全面的資本利得稅法規,而是散落在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具體稅種中。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也曾出臺一些公告和通知,但這些稅收文件立法層次低。同時,原有的稅收法律條例不能滿足企業重組的現實需要,有時甚至出現與原有政策內容相沖突的情況。稅務主管部門雖然會定期對過時的制度予以廢止,但仍會存在稅收制度前后不銜接的問題。
其次,現行的稅收政策有悖于公平原則。如對于股票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暫時不征稅,而企業所得稅按照25%的稅率進行征收。這會導致企業在清算時,股東少交稅。出于避稅因素的考慮,法人股東比個人股東更加偏好于免稅重組。這會影響到企業的重組決策,因為資產重組相對于股權重組會產生雙重征稅的問題,也會影響股東對股權重組或資產重組的選擇。
再次,稅收優惠實施效果差。我國企業重組的稅收優惠政策很多,本應祈禱較好的激勵效應,但是政策的實際操作性與是指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稅收優惠作用的發揮。
四、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稅務處理的解決建議
首先,加快立法,制定規范的稅收政策。對現有的政策進行樹立、規范,在廢止舊規章的基礎上盡快制定新的稅收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提高資產評估增值的稅收處理政策立法層次。
其次,在規范國有企業重組稅務處理政策的同時,制定適應所有企業重組的統一、規范的稅收政策,提高政策的普適性和公平性。對現行個人所得稅對股票轉讓暫免征稅的規定,基于公平性原則的考慮。可以對股東取得股息紅利的所得稅按照20%征收。但同時,這里也存在了一個雙重征稅的問題。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采取免稅法、抵扣法等漸變的方法,一方面減輕對股息紅利所得重復征稅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對企業分紅拍戲產生促進作用,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保護投資者利益。
再次,完善虧損的彌補辦法,加大稅收優惠力度,設立長期目標構建我國資本利得稅制。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考慮資本市場的價格波動、稅收征管水平、與所得稅法的銜接等因素,以宏觀視角立足微觀的現實情況,采用試點征收、低稅率人門等措施,保證資本利得稅的順利推進和資本市場的穩定。
參考文獻:
[1]高國琴.重新認識我國會計理論中的“法定財產重估增值”[J].黑龍江財會,1998(10)
[2]余俊仙.談資產重估增值減值的會計處理[J].浙江財稅與會計,1994(04)
[3]黃靜.淺談財務重估的賬務處理[J].財會月刊,1994(03)
[4]崔躍峰.建國初期北京市私營企業的重估財產與調整資本[J].北京社會科學,2011(5)
[5]楊公遂,朱德勝.對法定財產重估減值等業務會計處理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1994(08)
[6]任月君.法定財產重估增值變動會計處理的有關問題[J].遼寧財稅,1998(09)
[7]余英.對美國印第安納州財產稅制度變遷的思考[J].涉外稅務,2006(02)
[8]吳菊新.長期投資資產重估差額的賬務處理[J].對外經貿財會,1994(04)
[9]張克升.關于固定資產價值重估增值的比較研究[J].金融會計,2004(05)
[10]王富強,鄭祖婷.非流動資產重估增值會計處理的三次改革[J].對外經貿財會,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