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勇波
【摘要】近年來,浙江省通過探索組建產業農合聯的做法為推進農村產業發展開創了一條新路。目前,浙江省湖州市、麗水市、寧波市等地探索組建產業農合聯較早,做法也比較具有代表性。本文選取了3個產業農合聯進行實地調研,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產業農合聯開展研究分析,總結歸納出產業農合聯的組織結構與運行特點,以及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作用機理,并就如何更好推進產業農合聯建設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產業;農合聯;三位一體
一、產業農合聯建設的背景
早在2006年,浙江省就開展了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的探索和實踐。經過10余年的不間斷的探索和前進,至2017年8月22日,全省從鄉鎮一級開始,自下而上完成了省市縣鄉(鎮)四級農合聯組織全覆蓋,共有1個省級農合聯,11個地級市農合聯,83個縣級農合聯和942個鄉鎮級農合聯,會員6.61萬名。全省各地在組建農合聯的過程中,湖州市、麗水市、寧波市等地率先探索組建了產業農合聯。2016年6月,湖州市長興縣組建了全省首家產業農合聯——長興巨豐葡萄產業農合聯。此后,產業農合聯的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廣,寧波象山、奉化,湖州德興,麗水縉云、青田、景寧、龍泉等地均開展了產業農合聯的組建。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底,浙江省總共組建了約30個產業農合聯。
二、典型產業農合聯調研
本文選取長興巨豐葡萄產業農合聯、縉云土面產業農合聯、奉化水蜜桃產業農合聯等3個產業農合聯為研究樣本,并組織這3家產業農合聯的理事長,以及產業農合聯的會員(包括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及家庭農場等)參加座談會,了解這些產業農合聯的發展狀況、運營特點和未來計劃等。實地調研的3個產業農合聯情況如下。
案例1:長興巨豐葡萄產業農合聯,由長興縣供銷社結合長興實際,以縣供銷社創辦的三家葡萄專業合作社、葡萄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為基礎,聯合縣葡萄行業協會和縣域內其他葡萄專業合作社共42家會員組建成立,為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理事長由葡萄種植大戶陳淦泉擔任,其他4個副理事長也均為葡萄種植大戶。目前,巨豐葡萄產業農合聯會員的葡萄種植基地總面積達3.5萬畝,占全縣葡萄種植面積的80%,通過巨豐葡萄產業農合聯銷售出去的葡萄也占了全縣總銷量的80%以上。巨豐葡萄產業農合聯下設“一院四部”,即莊稼醫院、品質檢測部、展銷部、金融互助服務部和技術培訓部,為全縣葡萄生產提供產前生產資料供應、產中技術指導服務、產后葡萄儲運銷售全程化、規模化、一站式全方位服務。
案例2:縉云縣土面產業農合聯,由縉云縣供銷社牽頭成立,吸收了土面專業合作社、加工大戶、專業村代表、原料供應商、銷售商代表和主產區鄉鎮(街道)農合聯負責人等30余個會員,為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土面產業農合聯根據縉云縣《特色產業農合聯組建實施方案》“1+8個1”(“一個產業+一個組織機構、一個生產標準、一個戰略品牌、一個科研團隊、一個示范基地、一個信用體系、一支營銷隊伍、一個活動節慶”)模式,通過建設集土面文化展示長廊、展覽廳、游客體驗中心、品嘗區、培訓中心為一體的土面產業農合聯運營中心,輻射帶動以舒洪鎮為中心千家萬戶聯結起來,按照農旅融合的要求,推動土面產業發展。
案例3:奉化水蜜桃產業農合聯,由奉化區供銷社發起成立,從全區約7500戶從事水蜜桃產業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中甄選了61家作為首屆會員,其中生產種植的52家,加工企業2家,電商行銷3家,銷售大戶2家,行業服務單位2家。水蜜桃產業農合聯為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在組織形態上,主要以產業內部組織和服務鏈為主,包括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充分體現一個“特”字;在服務對象上,主要是農合聯會員內部的自我服務和互助服務,充分體現了一個“專”字;在發展目標上,緊扣生產標準體系、質量標準體系、品牌培育推廣體系以及產業鏈的打造、提升這些工作目標來推進,充分體現一個“優”字。水蜜桃產業農合聯的成立,標志著奉化水蜜桃產業形成了產、學、研的高度融合,金融、保險、電商全方位、全要素、全產業鏈支撐的發展體系。
三、產業農合聯的組織結構與運行特點
(一)堅持農有、農治、農享原則
產業農合聯為非營利性社會團體,一般由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產業農合聯以合作和聯合為紐帶,以為農服務為宗旨,把原來分布在各個區域內,分散的經營同一農業產業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聯合起來開展橫向和縱向合作,依托產業農合聯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同一產業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從而提升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二)實行民主管理制度
產業農合聯各方主體地位平等,會員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產業農合聯的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選舉出農合聯理事會。產業農合聯在成立初期一般暫不設監事會,監督職能由縣級或是鄉鎮級農合聯監事會行使,以后根據發展需要可以單獨設立監事會。產業農合聯的治理結構采取“議行合一”,理事會一般由3-15名理事組成,理事會設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若干人;產業農合聯理事長一般由行業領頭人擔任。理事(理事長、副理事長)侯選人一般由縣農合聯執委會和鄉鎮(街道)農合聯分別提名,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理事長、副理事長由理事會選舉產生。
(三)運行管理方式多樣,治理機制健全
產業農合聯的運營管理一般可采取理事長單位承接產業農合聯運營、聘任社會人員運營、組建公司運營、地區農合聯主導運營等多種方式。同時,還可以探索開展產業農合聯的市場化、公司化實體運作,建立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經營服務機制,在經濟上逐步實現由依靠會費、補助支撐,轉為依靠自身經營可持續發展。產業農合聯突出能人治理,采取崗位持股、技術人股等方式,充分調動經營管理人才、農技專家等能人的積極性,把為農服務屬性和市場經濟活力有機結合起來。
(四)建立生產、供銷、信用三項基本服務功能
產業農合聯積極打造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服務體系,著力促進農業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在生產服務方面,積極培育和整合產業農合聯各類成員的服務功能,為會員提供精準的、專業化的服務。在供銷服務方面,發揮供銷社的優勢,利用農合聯組織網絡廣覆蓋的新優勢,建立健全供銷服務功能。在信用服務方面,一是開展農民資金互助服務,二是推動農信機構與農合聯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提供信用服務,積極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服務。
四、產業農合聯的作用機理分析
(一)從經線上看,產業農合聯提高了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經營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是以農戶家庭為單位的,每個農戶家庭幾乎都要從事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所有環節,從購買農資、播種、育苗、施肥等田間管理、收割采摘、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等,都需親力親為。這一生產方式,效率低,成本高,經營粗放,難以適應當前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產業發展滯緩,農戶增收受阻。產業農合聯將一定地域范圍內經營相同農業產業的分散的農戶在橫向上進行聯合,擴大了產業規模,分散的農戶以較高的組織化程度、一體的組織結構、適度的組織規模進入市場,實現分散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大大提高了單個組織和農戶的市場談判能力和競爭能力,從而提升整個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圖1)。
(二)從緯線上看,產業農合聯促進了農業產業鏈的專業分工與合作
產業農合聯的組建,促進了農戶在橫向上的聯合,生產經營的規模變大了,這也使得農業生產經營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和工序都擴大了規模,這就為發展產業鏈上的分工與合作創造了條件。產業農合聯的組建,推進農業產業走上了產業化的發展方向,產業鏈上的購買農資、播種、育苗、施肥等田間管理、收割采摘、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等環節就可以細分為一個個具有規模化的專業分工領域,概括來看主要分為生產準備、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和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四個領域(圖1)。在產業農合聯的框架內,各類會員則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從事專業化的勞動,進而提高生產效益。
(三)從經緯兩條線上看,產業農合聯有利于編織出個性化、精準化、專門化的服務產業發展的服務網
在經線上,同業相關經營主體組建產業農合聯,并以合作社聯合社、產業協會或產業農合聯為載體,整合服務資源,增強服務功能,構建了專業性服務體系。在緯線上,農合聯以建設區域性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抓手,完善農合聯會員服務資源整合機制和服務行為協同機制,集聚莊稼醫院、科技組織、農信機構、物流企業等為農服務組織,打造以區域農合聯為載體,集農資供應、科技輔導、資金信貸、區域品牌、產品營銷等功能于一體的通用性服務體系。產業農合聯代表著一條條經線的特殊服務需求,供銷社、農合聯、農業廳等等政府部門可以根據經線的需求,精準確定緯線的服務內容和方式,使緯線的通用服務能更好適合經線的特殊要求,形成各方服務的協同效應(圖1)。
五、對策建議
一是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做好產業農合聯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把產業農合聯作為供銷社在橫向上的為農服務的基礎,與縱向上的三級農合聯組織體系互補互促。要通過產業農合聯建設,推動生產、供銷、信用等各類服務具體地、集中地落實到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出“三位一體”疊加效應。
二是要突出因地制宜,高質量推進產業農合聯建設。各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水平及層次各異,產業種類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在組建產業農合聯建設的時候,要充分各地區的結合實際情況,要積極吸納產業相同、服務需求相同的農業經營主體橫向聯合,擴大會員數量;吸納農資、農產品加工流通、農機農技服務、金融等涉農服務主體縱向聯合,增加服務種類,提升產業農合聯的綜合水平和服務能力。組建產業農合聯不限于農產品生產領域,還可在流通、加工、品牌、農旅結合等方面,以服務為基礎,集產供銷、信用等綜合服務,打造產業農合聯。同時,各地農合聯供銷社要把產業農合聯建設和基層供銷社建設結合起來,推進產業農合聯和基層供銷社融合發展。
三是要加強領導,集中資源,為產業農合聯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各級供銷社農合聯要抓緊成立領導小組,加強對產業農合聯培育建設的組織領導。對于還沒有組建產業農合聯的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抓緊選取一到兩個產業,開展產業農合聯試點,成熟一個組建一個。對于產業農合聯組建已經具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地方,要積極謀劃好下一步產業農合聯的培育和提升工作,爭取發揮更大的作用。省級供銷社和農合聯要積極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通過農民合作基金、財政資金等途徑,對產業農合聯的建設予以傾斜,給予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蘆千文,張益.對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調查與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為例[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7(02):24-31
[2]邵騰偉.基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農戶聯合與合作經營研究[D].重慶大學,2011
[3]浙江寧波市奉化區供銷合作社.浙江寧波市奉化區社產業農合聯實現水蜜桃產銷“特、專、優”[N].中華合作時報,2018-02-02(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