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
摘要:“新課堂改革”的理念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駕馭知識的能力,而重點在于塑造新型教學模式——溝通、理解、創新。“小微課改”作為我校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恰好符合了高三數學教學的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的運用到各學科的教學中。而他能否適用于高三這個特定時期的數學教學,正是筆者所嘗試和研究的。下面簡單談談高三數學教學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高三數學 教學 創新
一、知彼——課標要求與大綱要求
數學教學本質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同時,巧妙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技能,發展學生的實際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精神。
(一)“一不變”:核心考點不變
高考題“萬變不離其中”,始終強調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數學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如:函數、導數、空間立體思想、數形結合、統計概率、向量等內容貫穿高中數學教學的始終。
(二)“二變”:數學文化與數學實際應用
1.增加對數學文化的要求
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數學文化,成為2017年高考數學命題的新的“考向”。通過對數學文化問題的解答使考生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體現傳統科技文化對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從而實現考試的社會意義。
2.把數學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作為重點內容
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將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作為重點,利用生活實例來引入數學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引導、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之美,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與我們息息相關,我能用數學,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三)“三變”:選考模塊的調整
內容與范圍的變化:刪去了選修4-1里的“幾何證明選講”,在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知識中考查,不需要再單獨設置專題考查。因此,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在備考階段的焦點變成“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兩部分上。
二、知己——“小微”課改
為努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結合我校學生基礎薄弱的特點,我校積極進行“小微”課改——點“十”成金的討論式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高考的選拔是以學生解題能力的高低為標準,將“小微”課改融入高三復習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形式多樣的小組討論,深刻掌握課堂的重難點,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同時使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授之以魚的過程中,不但授之以漁更授之以“欲”。作為新老師,在此過程要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觀念,探求新的教學模式,加強教改力度,根據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更要尊重數學的“傳統”,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以及考試說明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方法,深層挖掘教材知識,以課標為依據,時刻關注高考動向。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僅要做好自身的身份轉變,而且要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特點,指導學法,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發展能力。
三、“三部曲”——復習計劃
(一)一輪復習
1.基礎知識是高考數學的根本
高三的復習教學,一般要進行兩到三輪,最重要的是第一輪的復習。在復習教學中,把每一個要講授給學生的教學內容講的清楚、到位是頗為重要的。“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在腦海中更難忘,而基礎知識永遠是重中之重。要通過對教材的挖掘和基礎題的訓練,立足課本:深入教材理解好每個概念;夯實基礎:牢牢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所學的典型題型的通式通法及基本題型;不斷探究:一定要做到細且實,不押題,不自行刪減,不可因趕進度而出現“草草了事”的情況,做到低起點、坡度小、要求嚴。本階段要避免特難題、偏題、怪題,抓住典型題,每道題都要反復思考。
2.運算能力是高考數學的前提
高考題年年變,但萬變不離其中,改了數字,換了語句,能不能拿高分,運算能力占半邊天。而運算能力的培養并不是靠難題練出來的,而是大量簡單題目的積累。
(二)二輪復習
高三數學第二輪復習,安排在2月上旬到4月初,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是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和更好提升的關鍵期,對講練、檢測等環節要求較高,為高效利用這個關鍵期,實現更好的提高,本階段的復習任務主要包括以下七個知識專題:
專題一:集合、函數、導數與不等式選講。導數的題作為壓軸題,要注意解題的層次與步驟,如果求參數的取值范圍,運用參函分離的思想,建立關于參數的等式(多為二次函數、對號函數的形式)或不等式,結合函數的定義域求值域或著求解不等式的方法,對參數進行分離求解。恒成立問題的證明,可以與二次函數或者二階導數進行轉化為最值問題,結合二次函數的求值域與分類討論思想相結合,進行證明。在此過程要構造函數證明不等式,重視數形結合思想、等價轉化思想、設而不求思想等應用。
專題二:數列、推理與證明。數列的題目需要靈活運用,對于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仍然作為復習重點,注重數列與函數思想的結合,體會方程的思想。
專題三:三角函數、解三角形和平面向量。
專題四:立體幾何。注重幾何體的三視圖、空間中的點線面的平行與證明、空間體積、空間線段長度、空間角的計算及存在性問題。
專題五:解析幾何。經常作為高考數學的把關題,令同學們畏懼,軌跡方程、定點定值、參數范圍、對稱問題及存在性的探索性問題成為高考命題的熱點問題。兼顧直線與圓錐曲線綜合問題的強化訓練的同時更要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尤其著力培養分析能力、計算變形能力。
專題六:選講部分。包括極坐標與參數方程。
專題七:概率與統計、算法與復數。
(三)三輪復習
5月20日后,在高考最后沖刺階段,根據學生的實際,通過微型專題,對知識、方法進一步查缺補漏,追根溯源,回歸教材,使知識在腦海里更系統化。
四、“四則”——習慣與策略
高考的選拔是通過學生解題能力的高低作為標準的一次考試,真正做到平時如高考,高考才能如平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生平時學習習慣的養成,進行應試訓練和心理輔導是勢在必行的,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思維能力和知識的潛意識,巧妙運用數學高考解題策略,對各種心理障礙造成的失誤及筆誤加以預防,從而考出最佳成績。
(一)筆記本
把教材,筆記,單元測試卷,每天都仔細閱讀。用不同顏色的筆讀的過程做好標記,平時要養成一個習慣,認真落筆,讓自己下次再讀復習時事半功倍。長期保持這個習慣,把厚書讀成薄書,把薄書變厚。積累起自己的獨特的,找到自己的方法,從而形成了最適合自己進行復習的材料,具有強烈的實效性和實際意義。
(二)錯題本
整理錯題:錯題整理要及時,才能具有時效性,日日清。
刪減錯題:定期刪減錯題,梳理知識體系。
增厚錯題:注重一題多解,深入理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真正做到“做一題,會一類,通一片”,從而減少錯誤率。
(三)每日高考
真正做到平時如高考,每天針對性的練一道高考題,將最后的高考放到每一天,堅持針對每天的內容找到對應的高考題,既達到了學習的合理分配,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講求規范書寫
卷面是高考的唯一依據.這就要求學生不但會還要會得分,會而不得分,令人惋惜;避免由于書寫不規范、字跡不工整等現象給閱卷老師的第一印象產生不好的影響,“暈輪效應”進而使閱卷老師認為考生學習不認真,從而“感情分”也就相應低了。
五、結語
對于一個新老師來說,我的教學生涯才剛剛開始,需要學習的方面太多,學生的現狀就是我工作的起點,盡可能的鋪厚的基石,立足課本,夯實基礎刻苦鉆研、努力提高,認真研討《考試大綱》,學習2018年數學學科《考試說明》,研究各地高考題、模擬題,以便在教學中把握方向;要仔細剖析近5年新課標全國甲高考試題,找出每一個類題的題型特點,出題頻次,出題頻率,考查方向、命題分布規律,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復習的針對性。既然你選擇挖井,就一定要挖出水,既然選擇當老師,就一定要當一名優秀的老師。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從學科學習基礎和心理狀態兩個方面來把握,分析學生的現狀,帶領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同時,走進學生的青春,了解學生的世界,關注學生的成長,教學的過程中,也是我們向學生和前輩們學習的過程,學思并重,且行且思。
參考文獻:
[1]趙紫輝.例談專題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5).
[2]陳月艷.“穩態與健康”專題的教學[J].生物學通報,2015,(07).
[3]王娜,張會纖.如何在文藝類課程教學中激揚軍人血性——以“詩歌鑒賞”專題教學為例[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5,(09).
[4]白星.淺談高中數學教學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0,(28).
[5]丁艷.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05).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第一四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