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霞


【摘要】為了解不同性別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意志品質的特征,運用《優秀運動員意志品質量表》,對100名不同性別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意志品質情況進行測量與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堅韌性和頑強性是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主要意志品質。男運動員在自信心、果斷性、頑強性和目標清晰度、堅韌性五個維度上的意志品質水平均優于女運動員,而女運動員的自控力要優于男運動員。
【關鍵詞】青少年;網球;意志品質;性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被試分別來參與2017年中國深圳公開賽、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武漢網球公開賽、中國網球公開賽等的100名大學生(其中男女各50名),其中一級網球運動員10名,二級網球運動員20名,其他均為普通運動員。平均年齡19.14歲(SD=2.48),平均訓練年限4.18年(SD=3.16)。
1 .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有關運動心理學、心理學、生理學等著作、教材及學術刊物,了解目前我國青少年運動員意志品質的相關成果。
1.2.2 專家咨詢法
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意志品質情況,就本研究的相關問題與本研究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獲取了一些有益的建議。
1.2.3 問卷調查法
采用梁承謀研制的《高級運動員意志品質量表》,該量表由自控力、自信心、果斷性、頑強性、目標清晰度和堅韌性六個維度,38個條目。
該量表的信效度檢驗。對回收的優秀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意志品質問卷數據進行了正態分布檢驗,漸近顯著性(雙側)值均大于0.05,該量表各維度符合正態分布(見表1)。信度檢驗采用Cron-bachs Alpha法,檢驗結果顯示的量表各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65-0.89之間,量表總體可靠性系數為0.81,表明該量表各維度內部一致性較高。結構效度檢驗采用結構公式模型法,檢驗結果顯示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表明該量表的結構效度比較合理。
1.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7.0對所測數據進行正態分布檢驗、Cronbachs Al-pha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等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意志品質在各維度的比較分析
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意志品質在各維度上的均值結果顯示,堅韌性>頑強性>自控性>果斷性>自信心>目標明晰度。被調查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堅韌性和頑強性兩個維度上的得分均值明顯高于其他四個維度,且均值差的顯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它們之間的差異水平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調查訪談發現,青少年網球運動員之所以普遍具備堅韌和頑強的個性,這與他們從小接受長期、系統的訓練不無關系。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果斷性和目標清晰度、自控力和自信心、自控力和目標清晰度三組內的均值比較結果呈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而在堅韌性和頑強性、果斷性和自控力、果斷性和自信心、自信心和目標清晰度四組內的均值比較結果呈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不同性別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意志品質的比較分析
從表2可知,不同性別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各維度平均得分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除在自控力維度上,男運動員得分低于女運動員外,其他維度得分男運動員均高于女運動員。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在自信心、果斷性、頑強性和目標清晰度四個維度上男女運動員無顯著性差異,但在這四個維度上,男運動員得分均值均高于女運動員,這就說明,男運動員在這四個維度上的意志品質水平均高于女運動員。這可能與男運動員訓練強度大、教練員要求高等有關。在自控力維度上,男運動員得分明顯低于女運動員,且P值小于0.05,說明女運動員的自控力水平高于男運動員。研究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腦組織的流失較女性快,特別是主管自制力的腦組織。在堅韌性維度上,男運動員得分明顯高于女運動員,且P值小于0.05,說明男運動員的堅韌性水平高于女運動員。這一結果與于晶等人(2005)的研究成果一致。這可能與男運動員訓練強度大、時間長及教練員對運動員的忍耐能力要求高有關。
3 討論
3.1 結論
堅韌性和頑強性是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主要意志品質。男運動員在自信心、果斷性、頑強性和目標清晰度、堅韌性五個維度上的意志品質水平均優于女運動員,而女運動員的自控力要優于男運動員。
3.2 建議
在培養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時要注重培養運動員的堅韌性和頑強性的品質培養。網球教練員在網球運動員培養過程中要關注運動員的性別差異,對于男性網球運動員應注重自控力的培養,而對女性網球運動員則注重堅韌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梁承謀,付全,程勇民等.BTL-YZ-1.1高級運動員意志量表的研制及運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12):44-47
[2]于晶,崔野.田徑運動員不同運動水平、不同性別之間的意志品質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6):761-763
[3]麻新遠,鄭偉,呂中凡.我國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運動員意志品質的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