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蒙 彭利民



【摘要】云南省競技體育發展到今天也走過了很長的一段歷程,縱觀云南省代表團在歷屆全運會上的表現,除個別項目占優勢外,總體成績也一直處在我國的中下游位置,本文以全運會上云南省所有參賽的競技體育成績作為主要依據,運用帕累托分析法對云南省競技體育項目進行等級分類,并參考各項目同時期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的競技表現,并結合對云南省競技體育專家的訪談、問卷調查,歸納總結出云南省競技體育的優勢項目、潛優勢項目、待發展項目,進而分析出云南省競技體育的重點項目布局現狀及發展存在問題。
【關鍵詞】競技體育;重點項目;發展對策
1 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存在問題
1.1 整體競技水平不穩定,名次起伏較大
云南省競技體育總體成績始終在我國的中下游位置徘徊,這一結果的產生不僅與云南省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狀況有關,而且還與競技體育的管理有關,特別是對重點項目教練員、運動隊的管理。重點項目競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云南省競技成績的好壞。縱觀云南省近四屆全運會的獎牌數量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田徑作為云南省的優勢項目、特色項目一直以來都保持著比較高的競技水平,特別是田徑中的男子競走項目,它保持著蟬聯四屆全運會冠軍的輝煌戰績,近四屆全運會上田徑獎牌數量呈現遞增的趨勢,這種趨勢的發展與近年來云南省中長跑的成績的提升有關。特別是在十運會上,云南田徑隊在男子10000m、5000m、1500m中共獲得了4塊獎牌,占十運會云南田徑獎牌總數的57%,云南省田徑的男子項目一直在創造著輝煌,但女子項目的競技狀態在近2屆的比賽中卻一直低迷,九運會、十運會上沒有能在獎牌榜上駐足,這也是田徑項目發揮不穩定的重要方面,其也是云南省今后的重點發展方向。
從近四屆的獎牌榜上,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自行車發展的步伐比較快,從七運會上獎牌榜。的紀錄一直發展到十運會的5枚獎牌,這種強勁的勢頭主要得力于男子、女子項目的雙向發展,特別是在第十屆全運會上,女子自行車項目表現突出,共獲得了5枚獎牌中的4枚,占自行車獎牌總數的80%。舉重和游泳的獎牌數正隨著競技水平的提高逐漸上升,9-10屆全運會上有了全新的突破,共得獎牌10枚,在近四屆全運會獎牌的比例中占有了很大的分量,但在7、8屆全運會獎牌榜上卻只獲得了一枚銅牌,自行車、游泳、舉重等項目正逐漸擺脫起競技伏較大的局面,但隨著我國各省市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面對一些競技體強省的強勢發展,這些項目的未來競技也有很大的壓力。
1.2 重點項目優勢厚度不高,參與競爭的項目規模小
對十運會各省市的優勢項目(取得2枚金牌以上)進行統計(見表1)可以看出,賽會金牌排名前3名的代表隊(含解放軍),優勢項目數量均超過10項;前10名代表隊中,有9支代表隊的優勢項目在6項(含)以上;11至20名中,優勢項目達到3項的代表隊有6支;另外,所有優勢項目低于2項的代表隊均在賽會15名以外。這一現象發映出優勢項目數量的多少對各隊成績具有極大的影響,優勢項目越多,越容易取得較好的成績。若按量化標準來評判云南省競技體育的優勢項目,也只有田徑和自行車2項,舉重、游泳、體操等重點項目則不能人選,其獎牌榜排名第17位也實屬必然。
全運會比賽中參賽的項目和數量也從不同角度顯示了各省市競技體育開展得實際情況,它也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地區競技體育開展的廣泛性和普及程度。十運會共設357個小項,云南省參加了120個小項的角逐,僅占十運會項目總數的33.61%,剛過三分之一,其與競技體育強省江蘇、廣東、山東相比差距更遠。江蘇288項、廣東274項、山東213項,其項目比例都超過了60%,這些代表隊競爭的力量越多,爭取名次的機會就越多,這不僅反映了競技體育強省競技實力的雄厚,也充分表明了競技體育強省對項目發展的重視。云南省競技力量的嚴重缺乏,反映出競技項目發展的局限性,隨著云南省體育管理部門對競技體育的重視,競技運動項目的開發正逐步推進,但這些項目大都集中在目前發展的一些重點項目上,就近四屆各重點項目的參賽小項來看,云南省重點項目參賽的項目級別較少,這也正是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開發的主要任務。下表2是十運會前三名及云南省參賽小項和比例對比:
1.3 人力資源基礎薄弱,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
教練員是運動訓練的直接組織者和管理者。他們承擔著培訓運動員的主要任務,對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提高運動員運動技術水平起著主導作用。有的專家指出,一個國家能培養出多少世界冠軍,首先在于他們能夠擁有多少個具有世界水平的教練員。因此,教練員隊伍的建設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運動訓練管理的質量。以下圖1,圖2是云南省重點競技項目教練員的職稱和文化程度比例情況:
通過上表可以看重點項目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練員人數占42%,是教練隊伍的主力軍,據1995年對國家體委不同訓練單位調查的數據顯示教練員的技術職務結構比例為(高級:中級:初級):0.25:0.53:0.22,而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的教練員職稱比例為:0.08:0.29:0.29,從這個比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云南省重點項目的教練員配備遠低于國家水平,特別是在正高級教練員的配備上和國家的要求和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相當一部分教練的技術職務還處在初級水平。對文化程度的統計也可以明顯地顯示,重點項目教練的文化素質相對都比較低,大專、中專的比例高達58%,可見加強對教練員文化素質的培養,也是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發展的重要內容。
后備人才的選拔與培養也是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受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云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的主要渠道是體校,這一模式有利于對后備競技人才進行系統的專業訓練,有利于運動成績的快速提高,但其不足之處就是“學訓”矛盾突出,這種獨立于教育體系之外的專業訓練,輕視了對后備運動員文化課的培養,難以使后備運動員的素質和能力適應未來高水平競技發展的需要,后備人才的社會發展潛力受到很大的影響。
1.4 項目設置單一,布局待進一步優化
隨著競技體育的發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布局的矛盾和弊端逐漸暴露出來。首先重點項目的布局單一,缺乏有效、合理的競爭機制。由表一可以得出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的布局情況,除游泳項目以外,其他各重點項目都單獨歸屬于一個訓練單位,這樣的體制對于訓練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有了比較好的保證,但同等訓練的比較性差,重點項目參加大賽的機會較多,這有利于掌握該項目在國內、國際上的競技水平,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但對內的競爭性相對較少。對內競爭機制的建立,更有利于找出自身訓練的問題和不足,因此建立同一重點項目的不同訓練單位的同時布局,更有利于各個重點項目的發展。
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布局存在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地州重點項目布局少,重點業余訓練基地的建設不能滿足當前競技體育重點項目發展的需要。目前,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都分布在以呈貢、海埂、體工大隊等省級訓練基地里,除昆明以外的地州都沒有布局,這除了與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環境有關外,還與各地州對競技體育的重視和投入有關。
2 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發展新體系的構建
2.1 強化目標管理機制、完善競爭機制
目標管理體制的實施要求深入探究各競技項目的特點、規律,從而確定各項目的備戰計劃。云南省應根據本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的開展情況及其項目的訓練規律,重點項目運動員、教練員及其對手的實際情況,給云南省競技體育的發展做好充分的定位,提高備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目標管理的核心在于目標制定的合理性和目標實施的統一性,參賽目標的制定要以運動競賽的彈性,將競賽目標分化為可以階段實施的分目標,進而保障整體目標的實現。云南省要堅持“結合省情、突出特色、合理布局,以‘耐、小、靈項目為主,立足全運,服務奧運”的方針和“突出重點、分類管理”的原則,強化管理意識,逐步建立目標明確,責任到位,措施得力的目標管理體制,完善與競技體育發展相適應的效益投資、科研服務和各類保障體系,要把以培養奧星、亞星、國星作為最終的奮斗目標,將云南省的競技體育發展定位在奧運會、世界重大比賽、亞運會以及全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之上。同時也要改革與完善項目管理的競爭機制。
2.2 完善教練員選拔機制,提高教練員的素質和能力
教練員在訓練中起主導作用,建設一支事業心強、業務精、水平高的教練員隊伍是完成備戰工作的關鍵。以上對云南省競技體育重點項目教練員的職稱和學歷的分析中,得出云南省重點競技項目教練員的配備的水平比較低,與一些競技體育強省還有比較大的差距,無論是高級教練的職稱比例還是教練的文化素質都有待進一步提高。云南省競技體育管理部門和各訓練單位要逐步建立教練員的選拔、崗位培訓、任用、考核制度,繼續推行教練員的聘用制度,制定適合重點項目發展的高水平教練員人才的引進政策,提高教練員隊伍的競爭意識,注重對教練員隊伍的思想素質教育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加強對教練員隊伍的管理和體育道德建設,提高優秀教練員的待遇,確保教練員隊伍的穩定。加強教練員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及訓練方法、手段的創新和應用,掌握運動項目的規律,把“三從一大”的科學訓練原則和“兩嚴”訓練方針落實到實踐中。
2.3 健全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面對新形勢下的業余訓練工作,云南省競技體育管理部門和各訓練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三星工程”計劃綱要,逐步調整思路、因勢利導,科學構建競技體育重點項目的后備人才體系,轉變“重比賽、輕訓練、拔苗助長、急功近利、重眼前成績、輕向上輸送”的觀念,完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評價體系。加強對重點項目的分類管理和項目布局工作,高度重視重點項目后備人才的培養和梯度建設。對全省業余網絡進行規劃,落實各訓練層次的目標和任務,建設一批以“耐、靈、小”為主的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和訓練點。積極促進地、州、市運動學校、體育中學訓練水平的提高,鼓勵地、州、市走出去面向全國。鼓勵有條件的運動學校承擔重點項目的優秀運動員二線隊伍的訓練工作,專心培養高水平的一線隊伍。加強業余訓練的科學化和科學選材體系的建設,提高業余訓練、選材的科學化的綜合能力。
2.4 強化訓練管理機制,提高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云南省競技體育管理部門要逐步改革重點項目的管理機制,建立與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發展規律相適應的地管理模式,強化運動項目管理機制為核心,形成“思想一盤棋、組織一條龍、訓練一貫制”,與國家體育總局和各項目管理中心相協調的“一條龍”管理體制。逐步加強訓練工作的監控力度,提高組織管理水平,實施重點項目運動隊訓練管理綜合考核評價,強化訓練、比賽的全程監控,通過對訓練過程的監控、評價、考核等措施,促進訓練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同時各訓練單位對重點項目重點運動員的訓練、比賽、思想、生活等情況建檔分析,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此外,要逐步實施云南省競技體育科技的“十一五”發展規劃,建設完善體育科技體系,積極促進訓練、科研、醫療服務工作的緊密結合。
參考文獻:
[1]羅智.北京全運競技實力之宏觀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
[2]李思民,孫晉海.我國優勢競技體育項目的實力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4(3)
[3]孫杰,錢張師,王君俠.西北地區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多因素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9)
[4]王君俠,武志峰,馮建平等.西部大開發形勢下西北地區競技體育發展戰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5)
[5]孫杰.西北地區競技體育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體育科技,2004(5)
[6]劉秀峰.新疆競技體育實力的制約因素及優勢項目變遷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
[7]趙玉姬,趙克寧.湖北省奧運優勢項目發展及作用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7(5)
[8]劉慶山.廣東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