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譯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在各個領域中是合作與競爭并存,文化領域也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高低的顯著標志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民族精神及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有些非物質文化面臨失傳的尷尬境地,因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十分有意義。本文深入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以期對相關工作者日常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對策
中國是聞名世界的古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擁有著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56個民族各具特色形成多元的文化生態,使得我國民間藝術資源多姿多彩,有些種類在全世界非物質遺產名錄中是獨一無二的。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逐步加強的今天,對非遺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保護工作也面臨嚴峻挑戰。因而需要反思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做好應對措施是十分迫切的。
一、非遺物質文化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非遺文化普查工作不夠重視
非遺文化普查工作的開展需要工作人員能夠吃苦耐勞,有耐心嚴謹的工作態度,才能做好非遺普查工作。近年來各基層文化中心的館員主要來自相關文化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為主,年輕的工作者帶來新鮮血液,新的思維方式,然而非遺文化普查對象(知情人、傳承人)等年齡較大,由于生活方式、時代背景不同,使得他們在交流中有一定障礙,年輕人初來乍到,工作經驗少,對于一些項目的挖掘造成一定消極影響。
(二)非遺文化傳承困難
文化價值不斷的傳承、延續下去,才能持久,而非遺文化遺產就行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逐步加強,世界各國之間對外聯系日益密切,外來文化的傳播對本土文化造成一定沖擊。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對非遺的認識較少,片面追求時尚、潮流的事物,而傳統的文化精髓卻漸漸沒人遺忘,覺得已經過時。還有一些政府為自己的業績,而非遺文化變了味道,一種官面文化充斥其中,造成非遺文化遺產的破壞,逐漸的非遺文化淪為小把戲,漸漸消失。
(三)非遺文化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匱乏
非遺文化的普查和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支持。當前基層的非遺保護工作中普遍存在著設備缺乏、資金捉襟見肘、專業人員緊缺等問題。
二、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相關對策
(一)提高非遺文化普查人員的業務能力
尤其年輕的非遺文化普查人員較多,需要定期對他們進行全面的業務培訓,讓他們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多鼓勵年輕普查人員多與普查對象接觸,深度交流,真心去為他們承載的非遺技藝而做好保護工作,并且定期走訪中,提高彼此信任,也能為他們對非遺保護工作的支持打好基礎。基層文化工作者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對非遺保護工作有足夠的熱忱,耐心嚴謹的做好分內工作,不斷學習新技術將非遺保護工作做得更好。文化單位也應該以人為本,營造溫馨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吸引更多人才參與到非遺保護工作中來。
(二)做好非遺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
當前我國就非遺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太健全,很難細致的為非遺保護工作作出相應的準則,這就對非遺保護工作造成一定阻礙。需要國家相關文化部門高度重視非遺保護法制建設,在針對性的法律之下,促進非遺保護工作順利進行。可以建立非遺文化遺產的保護區,將非遺的相關資料,整理成視頻、文字圖片等妥善保存起來,并在互聯網上進行展示宣傳,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文化遺產,多鼓勵有代表性的非遺文化通過家傳、師傳、社會傳承等方式就,將珍貴的一些民俗文化和民間工藝發揚光大,使其得到科學的傳承與保護。
(三)非遺文化保護要加強資金支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政府加以重視,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專款專用。應該依據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而增加對非遺文化的投入,提高文化遺產保護的撥款比例。通過多種渠道宣傳非遺文化,吸引更多企業和社會資金進行投資,并且對這些贊助者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緩解資金不足造成的尷尬境地。
三、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關系到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宗旨在于民族精神及傳統文化得以薪火相傳,為了能使這些珍貴的文化流傳的更久,需要全民一起參與其中,在非遺文化保護中貢獻自己綿薄之力,確保此項工作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