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治
摘要:快板藝術發展到今天,開始衍生出更多的形式,例如舞臺上經常會出現音樂舞蹈快板。但,不管表演形式如何變化,其基礎卻依然根深蒂固,由此,快板也可算是我國文化藝術領域中的一棵常青樹。
關鍵詞:快板;表演;藝術;形式;發展
一、前言
傳統的曲藝快板包括單口快板、對口快板、群口快板和快板書,具有短、明、快的藝術特點,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弘揚主旋律,謳歌和諧社會的精神風貌和感人事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必須通過大力培養快板寫作和表演人才,多派文化干部下基層指導,做好普及工作,才能更好地繼承與發展快板藝術。
二、快板藝術的表演形式
傳統的快板主要有單口、對口、群口和快板書四種形式:
(一)單口快板
又稱快板詩,一般是由一個人來表演。內容則就事論事,缺少故事性,主要采用花轍來敘述,由一個人邊打板邊演唱。這種快板形式由于其篇幅短小,一般只有八句到十句,形式又十分簡單,因而最容易被人們掌握。同時,它又能及時的反映現實生活。
(二)對口快板
一般由兩個人表演,民間又俗稱數來寶,也是對口相聲再現的一種形式,只是采用了轍韻語言進行表達表演的兩個人每人先各數一段,再交替演唱,一般采用一頭沉的形式,即一個逗,一個捧;有時也會采用平分秋色的形式,說逗都逗,說捧都捧,給人一種打擂的感覺對口快板往往是將若干材料連綴在一起來表現感人的人物或時間,通常非常有激情和感召力。對口快板有激情,適合表現感人的人物和事件,李潤杰大師和張克寬老師表演的《立井架》,朱光斗、王鐵虎兩位老師表演的《學雷鋒》等作品,很有感召力和影響力,值得觀眾久久回味。
(三)群口快板
又叫快板群,多人表演,適合表達多人多事,節奏鮮明,氣氛熱烈演唱時,既可以有領有合,也可以將人員分成幾組交替來演唱。而演員的身份則不一定是固定的,既能進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來演唱,也能作為敘述者。由于這種快板形式能夠營造出與觀眾相呼應的的聲勢,因而適于表現熱烈的場面。
(四)快板書
也是和單口快板一樣,由一個人邊打板邊演唱,但它和單口快板的區別在于,容量較大,篇幅也較長,有著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故事性強。快板書必須有人物有情節,故事性強,也是一轍到底。快板書表演要有極深的功底,才能感染觀眾,一是唱打多變,不能流水賬;二是有高有低,起伏變化,抑揚頓挫;三是聲情并茂;四是臺風,手、眼、身、法、步五大表演功底都要體現出來。像李潤杰大師表演的快板書《三打白骨精》、《劫刑車》,梁厚民老師表演的快板書《奇襲白虎團》等都是其中的精品。這樣膾炙人口的作品之所以流傳到今天就是因為他們的表演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有激情、有感情,刻畫人物有血有肉,觀眾不僅僅是在觀賞,而且是在享受。
三、快板藝術的繼承和發展
快板藝術的繼承和發展一是要后繼有人。近十多年我們欣喜地看到快板人才在全國各地迅速成長,各類的快板大賽為快板愛好者搭建了平臺,也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中青年快板演員。但僅靠部分專業快板演員不行,必須在群眾中普及快板藝術,讓更多的快板愛好者參與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當今物質文明建設提高后的一種需求。快板恰是老百姓的藝術,要讓這門藝術在群眾中生根開花結果。二是要培養快板寫作人才。眾所周知,像《劫刑車》、《三打白骨精》、《奇襲白虎團》、《學雷鋒》、《立井架》這樣的優秀作品如今少了,原因是重視程度不夠,許多專業作者只想著自己的大作、大手筆、賺大錢,而忽略了快板創作,沒有好的快板作品,就沒有人去演,自然就看不到快板藝術形式了。近幾年中國曲協采取了許多辦法,包括舉辦快板在內的創作學習班、作品研討會和曲藝大賽等,目的是不斷推出新作品。僅僅這些辦法仍然不夠,還是要倡導一個普及問題,各地方曲協應每年多召開曲藝創作會,出版曲藝作品書籍和召開經驗交流會等三是要多派文化干部下基層指導,幫助輔導快板創作和表演,使基層文化有一個良性循環,健康發展,讓業余快板愛好者有施展空間,有學習的機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群眾文藝活動添枝加葉、增光添彩。
四、結語
快板獨特的短、明、快以及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確實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難以企及的。而快板的語言表達方式更是一種美的享受,其藝術技巧表現為簡單與復雜相互滲透,表演形式則是非常豐富,常將語言、肢體和道具即七塊竹板能夠你非常融洽的配合于一體,深受觀眾喜愛。一段快板,又長又短,看起來簡單,但這其中也包含了快板藝術家的辛勤努力和不懈追求。在帶給觀眾歡聲笑語的同時,他們自身卻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因而,我們在贊揚這些專快板藝術工作中的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業余快板愛好者紛紛涌現,使快板藝術在我國得到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