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悅 張童 陳嬌陽
摘要:針對我國水資源短缺及由雨水引發的徑流污染和城市洪澇,雨水的收集、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成為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雨水花園的自然面貌和易與城市景觀融合的特點,使得其與景觀行業的結合成為必然,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本文從雨水花園的背景、雨水花園的研究范圍、作用與價值分析、雨水花園案例幾個方面,闡述了雨水應用的現狀以及雨水花園設計時應當注意的問題,并對雨水花園的應用環境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雨水;景觀;應用
一、研究背景
雨水花園也被稱為生物滯留區域,是指淺凹的園林綠地或土壤被植被覆蓋,用于雨水的收集與凈化。通過收集、凈化出的雨水可使地表雨水的徑流值下降同時還可以涵養地下水,它還具有吸附、凈化、降解、揮發等一系列過程達到減少污染的作用。這是一個生態可持續的雨洪控制和雨水利用設施。
二、雨水花園的研究范圍、作用與價值
(一)研究范圍
一些海綿城市使雨水花園的理論構思在實際項目得到了實現,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依靠雨水收集、凈化、存儲等設施,進行雨水收集,以便于雨水為景觀服務。雨水花園的建造是構建海綿城市規劃中最大的亮點,針對不同的地理條件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和雨水儲備設施,以達到雨水資源的控制與管理。
雨水花園讓景觀成為海綿城市的“代名詞”,使整個城市充滿生機與活力,打造一個“鳥語、蟬鳴、魚躍、蛙叫”和諧相處的生態景象。
因此,研究范圍不能局限于雨水花園所營造的環境,還可以在可滲透路面,綠色屋頂,滯留草溝,雨水再生系統等方面營造雨水花園景觀。
(二)雨水花園的作用
1.雨水資源的利用
雨水花園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水系統,可將不連續和不穩定的雨水在時空間上轉化為可持續的供水模式,從而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2.城市雨洪調節
雨水花園在于收集地面徑流和地下滲透的方式收集雨水,使地表水流量減少,錯開雨水匯流的時間,把雨水存儲下來,在間接的轉化為“花園養料”,逐步建立起以“水柔”的雨水公園。
3.水質凈化
雨水花園充當綠地的踐行者,對雨水的凈化是雨水公園的最突出的特點,雨水的凈化分為:物理凈化作用、植被凈化作用、土壤凈化作用和人工濕地綜合凈化。
4.復水循環
雨水花園采用散滲透技術和集中回灌技術,使雨水為土壤服務;使雨水為景觀服務;使雨水為地下水資源服務,提高雨水的滲透、雨水的存儲、雨水的利用價值,大大加強了雨水的循環利用。
(三)雨水花園的價值
首先,雨水花園在雨水資源的利用、城市的雨洪調節、水質凈化、復水循環等方面展現出雨水公園在自然生態上獨有的優勢,從視覺感官上讓人們體驗生態的多姿多彩,體會大自然的奧妙,使雨水公園成為感知體驗的科普教育場所。
其次,城市水資源問題在雨水花園的建設上得到了解決,為居民、建筑、景觀上提供新的水資源,節約了經濟成本,提高了城市的經濟效益。
再次,雨水花園雖說是人造景觀,但它有獨居的自然野性之美,多姿多彩的生態特色,凸顯出雨水花園的質樸,展現出大自然的野趣。
三、雨水花園案例分析
“一條藍綠項鏈,形成自然與城市之間的一層過濾膜和體驗界面。”這正是中國首個雨水公園——哈爾濱市群力新區。在設計策略上依托當地的地理特點,為保護濕地的多樣性采用豎向平衡分割的方法,在場所與城市之間呈階梯狀,以埂道作為階梯的銜接點,被分割的臺面上是深淺不同的濕地泡和地形泡,地形泡水泡中是鄉土水生和濕生植物群落,分為外側與內側,外側地形泡負責阻隔,內側形成高低起伏的視覺體驗,在埂道與平臺的四周布置雨水的收集水管,經過濾和沉淀的雨水進入內部儲存區。
在內部景觀建筑上采用夯土,讓自然景觀回歸本質,同時高架橋密布穿行于各個建筑物之間,連接著臨水平臺、觀光亭塔、濕地活動體驗區等,使人們能深刻感受濕地的氣息,同時還可以防止城市的澇災,真正的發揮出雨水花園的優勢。
四、結語
在中共十九大所提倡的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我國應積極的探索雨水公園對于城市的多重效益,實現多學科之間的交流,把雨水花園的防洪、養護費用低,操作管理簡單,自然美觀,環保,易與場地環境相結合等優點真正的落實到城市建設中。
在雨水花園的設計中,也需要結合多門學科進行設計與研究。因此園林設計人員除了將雨水花園這種形式及理念運用到實際項目中以外,還應與水文學、土壤學、植物學等專業人員相互協作配合,研究并建立起一套因地制宜的雨水花園應用體系,才能在工程建設中真正落實雨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