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會,宋蓮軍,崔文明,黃現青,趙秋艷,喬明武,王 凡
(河南農業大學 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食品分析與檢驗》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營養與檢驗教育等食品學科所有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是運用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及各種科學技術,專門研究食品中成分的檢測方法及有關理論[1-2]。該課程也是一些高校食品分析方向專業碩士必考科目之一,也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等職業資格考試的重點考查課程[3]。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現代分析檢驗技術的原理、方法分析食品的化學成分,包括對食品質量與安全有重要影響的有毒有害成分。因此,該課程具有應用性強、綜合性強、技術性高、涉及面廣等特點[4]。
在線開放課程(“慕課”)經歷了最初的觀望期和探索期之后,已經進入蓬勃發展期。從國家教育部到地方院校都對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高度重視,紛紛出臺有關在線課程建設方面的政策,如立項、評審、建設、管理等規范性文件[5-6],國內各大高校也把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列入重點工作內容。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在世界范圍迅速興起,拓展了教學時空,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正在促進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機制發生變革,給高等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食品分析與檢驗》也迎來了新的教學改革機遇,本文就該課程在線建設過程及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營養與檢驗教育三個本科專業,《食品分析與檢驗》是三大食品專業的必修課,基礎課。該課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專業建設初期開始開設,30多年來經歷了數十次的教學大綱修訂、教材改編再版、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手段改革等重大發展,教學效果不斷提升。近年來,課程團隊不斷壯大,多項教研科研項目立項,教學科研平臺獲批,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就應運而生了。
課程團隊成員積極參加在線課程培訓學習,多次討論,集思廣益,最終形成了以“同步于線下的全國開放課程”為建設目標,以“與線下教學同步的線上重點、難點、拓展點突出的教學模式”為課程特色的在線課程。具體建設過程見圖1和圖2。

圖1 在線課程前期建設工作

圖2 在線課程線上建設
課程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非常關鍵,任務重大。在線建設前期不僅要對授課主題進行仔細研究,提煉出重點、難點、拓展點,還要結合當前食品科學發展趨勢,運用食品分析與檢驗新技術針對熱點問題進行剖析,所要準備的最新文獻、國家標準、實驗參考資料、討論主題、測試題目等相應的視頻制作材料及非視頻制作材料工作量都是相當大。
經過多次討論,研究,《食品分析與檢驗》在線課程構建了五大模塊,分別是模塊一,考核標準;模塊二,課件;模塊三,測試與作業;模塊四,考試;模塊五,討論。具體見圖3和圖4。

圖3 在線課程模塊

圖4 重點、難點、拓展點講授
2017年9~12月,該在線課程進行首次運行。校內三大食品專業學生線上線下同步學習,線下講解與線上自學、練習、測評、交流、答疑、考試有機結合。 實際信息見圖5~7。

圖5 《食品分析與檢驗》在線選課人數

圖6 學生和老師在線互動

圖7 學生在線學習成績
在線開放課程設置有系統的教學環節,包括視頻、學習資料、隨堂測驗、課堂討論、單元測驗、考試等,而且視頻必須控制在20min以內,越短越好,最好5~6min一個,按知識點進行錄制。在線開放課程不是課程體系內容的全部錄制,而是重點、難點、知識點的錄制,它不是將課堂內容簡單搬到網絡上,而是要進行一定的課堂設計[6]。目前,該課程設置了65個重點、難點、拓展點,錄制時間每個10~15min,但仍需從內容、形式等方面加深對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標準的理解。
國內各個學校都加快了下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步伐,積極和開放課程中心及開放課程平臺進行合作,由于這些開放平臺及課程中性大多是由企業開發的,一種模板用于多個學校,用戶也就按照固定的模式開發在線課程,從整個框架結構上偏重了教學組織、師資隊伍等內容,而學生感興趣的重點、難點、知識講解,習題解答等線上互動板塊相對較少,所以在線平臺建設應以學生為中心,廣泛調研,更好地課程平臺,吸引更多學生在線學習[6]。
另外,目前《食品分析與檢驗》所在平臺,只能在校內開放,試用范圍太小,受眾太窄,后期課程建設應著重改善課程平臺環境和功能,擴大使用范圍。此外,拓寬和完善教學模塊差異化,明確受眾范圍,使企業人員以及其他社會人士也可以進行該課程的在線學習。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為主,以學為輔,教師負責講解,學生只需要課后完成作業即可。在線開放課程充分體線學習與課堂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7]。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制作相應的教學視頻并設計出相關知識點的小試題,學生需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參與網上在線課程的學習和討論。最后在課堂上匯報自我學習成果,教師負責答疑解惑。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要求實現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內外結合轉變,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模式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這成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障礙。
在線開放課程,作為網絡課程,具有內容、練習、反饋、討論、評估為一體的結構設計所有的視頻資源呈現出碎片化特征。因此,在線開放課程從資源搜集到視頻錄制及反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和體力勞動。在線開放課程一旦上線,還需要一定的維護和管理成本來保證在線開放課程的完整建設。整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經濟成本,因此,財力成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重要障礙[7]。
在線開放課程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傳統課程的配套教材是否適應于在線開放課程? 如何設計與在線開放課程相適應的教材? 在“互聯網+ ”背景下,教材是應變薄還是變厚? 應該具有哪些功能和性能?這些都是信息時代,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7]。
加強教師的現代技術培訓,提高教師對計算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教師自己設計制作課件與網上操作能力,促進教師將互聯網技術密切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實現教學的信息化、技術化。
加強在線開放課程的規范化體系建設。主要包括課程結構規范化、內容資源形式規范化、運行流程規范化、課程評價體系規范化。比如,課程結構存在一些不適應性,應添加實驗模塊,突出該課程的實用性。也應該對視頻時長、格式、音頻、字幕、文稿、圖片等內容和形式進行規范化,統一化[5]。另外,目前該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很不健全,評價流于隨意,難以如實反映學習者能力水平,對于成績評定造成困擾[8]。
完善課程內容設計,針對具體的知識點、拓展點或者食品安全熱點問題,采用通俗的語言,真實場景,配合音頻、插圖等元素,獨特打造《食品分析與檢驗》在線課程。也可嘗試學生教師配合,以問答形式解釋重點、難點、拓展點。
該課程視頻錄制和課堂講授均由具有多年授課經驗的老師完成。這些老師在形象氣質、知識積淀、教學經驗、語言組織能力方面都別具風格,能夠合理把握授課語音、語調、語速、眼神交互、慣用語、肢體語言、課程案例的選擇、授課節奏等重多因素,為《食品分析與檢驗》在線開放課程被廣大學習者接納奠定良好基礎。
同時,該課程建設將靈活運用公告和討論區。公告沒有字數限制,支持圖、文、超鏈接等多種素材混排,課程教師充分利用課程公告進行一系列教學情境的建構,如預告課程進度、每周課程主題和亮點,預熱課堂氣氛;分享最新熱點,拓展每周教學內容;介紹作業和考試的安排,闡述食品安全問題分析與檢
測,提醒作業截止日期等。討論區是師生交互的主要空間,教師利用討論區發起有趣的討論主題,隨時答疑,并針對每周作業進行點評。也可創建QQ群、微信公眾號、百度貼吧,將交互空間向課程平臺之外延展[5]。
在大數據時代,傳統教材難以適應在線課程需求,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建議建設立體化教材體系,從而克服現有教材形式單一的缺陷,提高教材的適用性,滿足現代學習者的學習要求。立體化教材不僅包括主教材、教師參考書、學習指導書、試題庫等,還可以匹配紙介質教科書、音像制品和電子、網絡出版物等。并且可以把受歡迎的二維碼技術與教材多種資源廣泛結合,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用快捷的信息識別和反饋機制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方式改革。
[1]馬 楠.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高教學刊,2015(18):117-118.
[2]王玉堂.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教改初探[J].科教導刊,2012(9):58-59.
[3]蕭 瀟.在線開放課程中的規范化與個性化初探[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11):84-89.
[4]張宇鵬,趙韓強,李亞漢.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電子教育,2015(2): 5-7.
[5]郭秀蘭,唐仁勇,謝貞建,等. 基于政校企聯合質檢培訓項目的“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農產品加工,2015(5): 86-88.
[6]熊 艷,王雅娟. “互聯網+ 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1):38-39.
[7]劉 鶯,周 麗,劉 凱,等.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湖南農業大學“信息論基礎”課程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18(2):106-108.
[8]黃春紅,謝中國,賀 江,等. 《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現狀與改革必要性分析[J].廣州化工,2017,45(1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