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麗霞

摘要 目的:探討干化學分析儀法與顯微鏡手工法在尿常規檢測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治接受尿常規檢驗患者186例,均進行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法和顯微鏡手工法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顯微鏡手工法尿蛋白、白細胞陽性率較干化學分析儀法高,紅細胞陽性率較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法低(P<0.05)。結論:在尿常規檢驗中,干化學分析儀法與顯微鏡手工法比較,存在一定優勢。
關鍵詞 尿常規;干化學分析儀法;顯微鏡手工法
臨床上,尿常規為一種最為常用的尿液檢查、分析手段。臨床上對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結石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診斷,尿常規可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本次研究中,以對干化學分析儀法與顯微鏡手工法在尿常規檢測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為目的,對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規檢查的臨床患者分別采用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法和顯微鏡手工法進行尿常規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匯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接受尿常規檢驗患者186例,男102例,女84例;年齡12~79歲,平均(43.5±11.6)歲。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臨床檢驗,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
研究方法:對患者均用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法和顯微鏡手工法進行尿常規檢測,并對兩種方法的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①顯微鏡手工法:采用我院現有顯微鏡,用手工法進行尿常規檢測,采取常規方法提取尿液,涂抹在載玻片上,在顯微鏡下檢測、觀察、分析。②尿液分析法:采用我院現有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型號為Uritest200B)進行尿液分析,依據檢測、診斷結果進行檢驗分析。
統計學方法: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經伍±s)形式表示,統計分析采取t檢查;計數資料統計分析采取X2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顯微鏡手工法尿蛋白、白細胞陽性率較干化學分析儀法高,紅細胞陽性率較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法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l。
討論
臨床上,尿液檢測為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一種常用的、重要的檢測方法,多數腎臟疾病患者由早期發病或者是多種因素造就,使檢測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誘發誤差率的出現,對檢測結果、診斷造成錯誤的判斷。近幾年,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日漸完善,尿液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均取得較大進步,主要表現出檢測項目開始由傳統的手工式尿蛋白檢測與顯微鏡檢查相結合,向半自動、全自動式儀器檢測過渡。尿液分析儀在進行尿常規檢測中,對患者尿蛋白陽性檢測率較手工法相對降低。這是由于,患者尿標本中,球蛋白濃度≤4 000 mg/L時,分析儀檢測時,尿蛋白則呈現為陽性,在尿蛋白水平超過5 500 mg/L時,才會表現出可疑反應。試劑檢測對清蛋白相對比較靈敏,對球蛋白的靈敏度及其微小。手工法若是加熱醋酸法,會對清蛋白、球蛋白產生相仿的敏感性,并且敏感性150 mg/L。在應用大量抗生素后,分析儀顯色反應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會造成假陰性結果。
本次研究中,以對干化學分析儀法與顯微鏡手工法在尿常規檢測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為目的,對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規檢查的患者分別采用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法和顯微鏡手工法進行尿常規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發現,顯微鏡手工法尿蛋白、白細胞陽性率較干化學分析儀法高,紅細胞陽性率較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法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似,由此證實,在尿常規檢驗中,化學分析儀法與顯微鏡手工法比較,存在一定優勢,臨床應用過程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