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紅麗 張英 余永芳
摘要 目的:分析兒童頭痛臨床特點及腦電圖結果。方法:收治頭痛患兒68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16例腦電圖為界限性,18例為異常,2例頭顱CT發現顱腦腫瘤,10例蛛網膜囊腫,8例副鼻竇炎;10例予丙戊酸鈉治療得到緩解,其余給予對癥治療及心理指導得到緩解。結論:通過臨床和檢查發現,頭痛患兒病因較為復雜,因此需進行及時診斷和治療,以幫助患兒盡快恢復健康,以免影響患兒學習及生長發育。
關鍵詞 兒童;頭痛;臨床分析;腦電圖
頭痛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病因復雜,可以由一些原發性疾病,如偏頭痛、頭痛性癲癇或緊張性頭痛引起;或可由一些繼發性原因引起,比如顱內壓增高、腦腫瘤、鼻竇疾病、急性發熱性疾病等。近年來,兒童期出現頭痛的患兒呈逐漸增多趨勢,嚴重者影響患兒的學習及作息。為了研究頭痛因素及腦電圖結果,對所有收治的頭痛患兒給予腦電圖檢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6月收治頭痛型患者68例,男42例(61.8%),女26例(3 8.2%);年齡4N13歲,平均(12.5土4.8)歲,其中4~5歲10例(14.7%),6~13歲58例(85.3%);病程3d~2年。
臨床表現:68例中36例發作呈現偏頭痛癥狀,表現為發作性頭痛,組反復出現;每次發作持續1h至幾個小時,發作次數個體差異較大,有的ld發作1次或多次,有的間隔l~2周或1個月發作1次,但每次緩解后未訴明顯不適;發作時可伴有惡心或嘔吐,個別有畏光;頭痛部位多在額顳部,多數為單側,疼痛性質年齡較大兒童會訴呈跳動性或搏動性,年齡較小的患兒訴述不清。2例患兒頭痛呈現加重性,對疼痛部位訴說不清,逐漸伴有惡心、嘔吐、視物模糊、步態不穩等癥狀。13例頭痛伴有發熱、嘔吐、鼻阻、流膿鼻涕等癥狀。7例患兒頭痛伴有頭暈、頭昏、心悸、面色蒼白、多汗等自主神經癥狀。8例頭痛患兒訴學習壓力大、緊張、家庭不和諧及睡眠障礙等因素,2例患兒頭痛前有明確的外傷史。
方法:本院使用腦電圖儀為日本光電1200C,采用國際系統10~20電極放置法,放置16個電極,單、雙極導聯分別記錄,按清晰、睡眠、清晰3個過程記錄,安靜、清晰時做睜閉眼試驗,較大及配合患兒行過度換氣誘發試驗。監測時間2h。此外68例患兒行頭顱及副鼻竇CT檢查,19例行頭顱MRI檢查,伴有頭暈、頭昏者16例行頭顱MRA影像學檢測以及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所有觀察患兒均給予心電圖、心臟超聲檢查。
結果
本組68例頭痛患者中,10例檢查發現蛛網膜囊腫,2例檢查發現顱腦腫瘤。對頭痛伴有全身性疾病癥狀者13例患兒行腰椎穿刺術檢查,其中4例腦脊液檢查結果為病毒性腦膜炎,2例為細菌性腦膜炎,8例提示存在副鼻竇炎,3例有偏頭痛家族史,4例患兒頸部血管輕度痙攣。余頸部血管超聲、顱腦MRA及心電圖、心臟超聲檢查未見明顯異常。68例患兒腦電圖檢查結果顯示16例腦電圖監測結果為界限性,表現有雙側導聯偶見廣泛性棘慢波4例,其他見于額極、額區、中央區、顳區或枕區少量棘波或尖波發放10例,非特異性慢波或快波增多3例。18例發現腦電圖異常,表現為雙側導聯彌漫性慢波發放2例,顳區(包括前顳區、中顳區、后顳區)棘慢波或尖慢波發放10例,其中以中后顳區多見。4例枕區異常放電,以棘波、棘慢波、尖慢波為主。2例結果顯示中央區或頂區棘慢波、尖慢波放電。34例頭痛患兒腦電圖未見明確異常。
治療與預后:2例腦腫瘤患兒予手術治療后好轉。16例異常腦電圖患兒中,根據患兒頭痛發作性質及時間的長短,10例給予控制異常放電,包括8例顳區異常者及2例枕區異常,使用藥物丙戊酸鈉片或丙戊酸鈉口服液,服藥后間隔1個月或3個月復查腦電圖,觀察發現異常腦電波明顯減少,個別出現消失,同時伴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對界限性腦電圖及腦電圖未見明確異常的患兒建議先觀察,伴有自主神經癥狀及檢查發現頸部血管痙攣者,給予口服維生素B1、谷維素片、尼莫地平片、氟桂利嗪等治療調節,大部分患兒癥狀得到改善;其他伴有鼻竇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者,給予抗感染、抗病毒、脫水降顱內壓等積極治療后頭痛癥狀基本緩解;個別因為學習、家庭、睡眠障礙的兒童引起的頭痛給予相應心理指導、家屬關系調節等,頭痛得到改善。
討論
頭痛是兒童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研究顯示5歲兒童的頭痛患病率19.5%,7歲之前約37%~51.5%罹患頭痛,在7—15歲時頭痛患病率57%~82%。此次研究中,68例頭痛患兒同樣以學齡期兒童居多,原因復雜,反復發作性頭痛應引起醫護人員高度重視。68例患兒中發現有2例腦腫瘤因反復發作性頭痛時伴有嘔吐,逐漸出現步態不穩,開始未引起家長重視,反復在外院治療1個月余未見明顯改善,前來我院就診,查顱腦CT及顱腦MRI提示顱腦腫瘤。13例因發作性頭痛,發病期短,可伴有嘔吐、發熱,行腦脊液檢查6例提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68例中有36例患兒頭痛發作呈現偏頭痛癥狀,符合2004年國際協會發表的第2版頭痛疾病國際分類(稱ICHD-Ⅱ)兒童偏頭痛診斷標準。癲癇與偏頭痛是具有一種共性的疾病,研究顯示如果患者患有其中任何一種疾病有2倍的罹患另一種疾病的可能。頭痛性癲癇以頭痛發作(尤其是偏頭痛)為主要首發癥狀,比如兒童良性枕葉癲癇、兒童良性Rolandic區棘波、偏頭痛一癲癇綜合征等。頭痛性癲癇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發作突然,以跳痛為常見,多位于前額、顳部部位,一些觀點認為起源于枕區或神經元缺血性改變。本次觀察中,68例患兒腦電圖監測發現腦電圖異常34例,界限性16例,異常腦電圖18例,以顳區及枕區為異常14例,主要為偏頭痛患者,給予丙戊酸鈉口服治療,基本得到緩解,復查腦電圖明顯改善。一項研究顯示67例偏頭痛患者中腦電圖異常57例,癲癇發作6例,經丙戊酸鈉治療后偏頭痛和癲痢發作均得到控制,腦電圖基本恢復正常。
因此,頭痛是兒科神經系統常見的一種疾病,尤其在學齡前期及學齡期較為多見,個別影響患兒學習、休息、成長等,值得我們重視,應及早了解頭痛原因,腦電圖檢查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因學習壓力大、家庭環境不好、睡眠較差引起頭痛的患兒,及時給予心理指導、改善家庭關系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