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琳



摘要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治白內障患者15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質量各指標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白內障;臨床護理路徑;護理質量
眼科護理是眼科疾病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患者的康復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臨床護理路徑是針對某一疾病治療過程中制定的護理計劃,具有計劃性、針對性特點,屬于多專業合作的護理服務模式。本研究收治白內障患者156例,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2-8月收治白內障患者156例,均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或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8例。對照組男41例,女37例;年齡53~77歲,平均(64.7土5.2)歲。觀察組男42例,女36例;年齡54~78歲,平均(65.1土4.8)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采用白內障手術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①入院護理評估: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給予患者血壓、體溫、視力、脈搏、呼吸、自理能力等檢查與評估,并做好相關記錄。②健康教育:對住院患者由責任護士負責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住院環境,包含餐板、搖床等器械的使用方法,痰盂、便盆等物品的擺放位置,探視、吃飯時間規定等內容,并協助患者做好入院檢查工作,講解各項檢查項目、目的及注意事項等,盡快幫助患者熟悉住院環境。③術前準備:手術前,多數患者都會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通過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負性心理產生的原因,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目的、效果及預后,將手術方法、時間等內容告知患者,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協助患者做好術前檢查,為手術做好充分的準備。④手術當天準備及術中護理:手術當天,叮囑患者家屬為患者準備干凈的衣物,讓患者沐浴、洗頭及修剪指甲。發放手術衣物及標示卡,做好術前護理。遵醫囑為患者進行淚道沖洗。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體征密切進行觀察,包含手術切口滲出情況,頭痛、眼痛等情況,都要詳細進行記錄。⑤術后護理及出院指導:手術結束后,從飲食、活動、休息等方面向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尤其要注重對眼部的護理。術后給予患者適當基礎護理及心理干預,確保患者能夠更快地恢復。出院時,協助家屬辦理出院手續,叮囑患者出院后按時服藥及滴眼藥,告知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如有不適癥狀,即刻就診。術后2周內眼睛內不能進入污水、肥皂水等,術后1個月,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如有視力下降及眼睛疼痛情況,必須就診。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進行統計對比;從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服務品質、護理安全及技術操作等方面,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分;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0)表示,行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住院時間及費用對比:觀察組住院時間及費用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l。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護理質量方面,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服務品質、護理安全及技術操作等指標評分,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05%(P< 0.05),見表3。
討論
臨床中,白內障屬于眼科常見疾病,發病率非常高,對患者的正常生活會帶來嚴重影響。在白內障患者手術治療期間,護理工作的開展對患者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根據不同的患者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心理、飲食、運動等多個方面加強護理干預,在確保患者有效康復的同時,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并且也提升了護理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從本組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有效減少,護理質量各指標評分均較高,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白內障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效果較好,能促進患者康復,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均較高,臨床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