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啟朋
摘要:近年來,工業企業生存發展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外部市場競爭壓力的增大,工業企業必須從內部控制入手,不斷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從而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本文對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常見問題與對策進行分析探討,期望對構建起完善的工業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有所幫助。
關鍵詞: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一、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會計信息質量不高
當前,部分工業企業普遍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舞弊、賬務作假等問題,嚴重降低了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不利于企業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也不利于企業管理者通過分析會計信息進行正確決策。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在于工業企業不重視會計內部控制,沒有明確會計人員的工作職責,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會計工作流程,加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質能力偏低,從而滋生了會計違法亂紀行為,易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部分工業企業未能認識到內部控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沒有運用內部控制理論指導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有序開展,加之內部控制相關規章制度建設乏力,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執行效果欠佳。如,工業企業沒有落實財產清查制度,造成賬實不符現象較為嚴重;企業未能健全監督制度,使得企業違法亂紀行為經常發生;企業沒有落實考核激勵制度,使得考核結果與獎懲激勵措施相脫節,削弱了企業全員執行內部控制的積極性。此外,由于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對工業企業領導的約束力不足,部分領導經常干預其他部門工作,嚴重影響其他部門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風險控制水平偏低
隨著工業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影響企業穩定快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也隨之增多,使得企業面臨著諸多風險,如市場風險、政策風險、技術風險、員工道德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投資風險等不同風險。但是,工業企業只重視生產經營管理,一直忽視風險管理,缺乏對潛在風險的有效識別、評估和應對,嚴重降低了企業風險防范能力。一旦企業發生風險,就有可能對企業經營發展造成致命性打擊。
(四)內部監督機制缺失
工業企業雖然構建起了內部控制體系,但是卻缺乏對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監督和評價,使得內部控制形同虛設,嚴重弱化了執行的剛性。一些工業企業沒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或者沒有賦予內部審計部門工作的獨立性,使得內部審計部門工作易受到領導層的直接干預,無法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作出客觀公正評價。
二、工業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強化會計內部控制
工業企業內部控制要明確會計工作的重要性,以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為目標,全面構建會計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杜絕會計舞弊事件發生,強化對企業資金的有力管控。首先,強化會計基礎工作控制。企業要對會計部門實施崗位責任制,明確各個崗位應承擔的職責,按照既定程序完成會計記賬、會計核算、會計報表編制、票據管理、成本管理等各項工作,嚴守財經紀律,不允許出現制假造假會計信息的行為。其次,強化財務支出控制。企業要嚴格執行預算,按照預算控制財務支出,避免出現實際支出遠超預算的情況。在財務支出控制中應執行“一支筆”審批制度,要求每一筆支出均有經辦人、審批人的簽字認可,并且會計部門還要對每一筆支出均做好相關賬務處理。再次,強化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工業企業要強化對終端操作系統的有效控制,明確上機操作人員的職責權限,定期對財務軟件中的信息進行備份,并且還應在計算機中安裝殺毒軟件,避免財務軟件系統受到惡意攻擊。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工業企業要結合經營管理和戰略發展需要構建起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使內部控制制度覆蓋企業各項經濟活動,規范各個部門工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內部控制的關鍵制度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資金內控制度。工業企業要強化對資金流動全過程的有效控制,資金業務必須執行資金申請、審批、審核、復核、支付的規范性流程,不允許出現越權審批資金業務的情況。二是落實崗位責任制。工業企業要遵循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設置崗位、配備人員,促使崗位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的關系,避免一人兼任多職。如,會計記賬與會計事項審批崗位分離、會計記賬與財物保管崗位分離等。三是落實決策監督制度。工業企業在作出重要經濟業務事項決策時必須執行規范的決策程序,尤其在作出重大對外投資、重大資產處置等決策時,應實行集體決策機制,強化對決策風險的防范,確保決策正確性。四是財產清查制度。工業企業應定期或不定期對企業固定資產和貨幣資金進行清查,避免出現資產流失現象。
(三)建立風險防控體系
工業企業要將風險管理作為內部控制的重點,建立起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具體做法如下:其一,實施風險評估。企業要成立風險管理機構,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隱患進行識別分析,評估各個風險隱患可能帶來的危害程度,進而根據評估結果采取應對策略。其二,建立風險預警體系。工業企業應結合本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戰略目標,設置財務預警指標,尤其在資產負債率、償債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均要設置預警指標。若企業實際財務指標超過預警指標,則表明企業面臨著一定的經營風險,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恢復財務指標正常,消除風險隱患。其三,加強風險教育。工業企業應通過定期開展風險宣傳教育增強全員風險意識,讓全員認識到企業生存發展面臨的內外部嚴峻形勢,促使全員積極參與到內部控制活動中,共同創建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
(四)全面開展內部審計監督
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離不開內部審計的全過程監督,為此工業企業應當成立內部審計部門,賦予內部審計部門獨立開展工作的權利,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考核和評價作用。內部審計部門要定期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提出合理性的改進建議,從而幫助企業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始終符合企業經營管理要求。同時,內部審計部門還應加強對企業財務信息真實性的審查,監督會計部門是否存在會計信息弄虛作假、會計賬務錯亂等情況,根據審查結果揭示企業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幫助企業提高會計工作水平。此外,內部審計部門要建立起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工作體系,加強對各項風險業務的審查,明確各部門和個人在風險業務中的責任,以便于及時發現和防范風險。若發生風險損失,企業還要根據風險審計結果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結論
總而言之,工業企業要強化內部控制建設,在內部控制理論的指導下構建起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實現對企業各項經濟業務活動的有效控制,規范企業經營管理秩序,為企業創建良好的內部運營環境。新時期下,工業企業要加大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改進經營管理的不足之處,從而確保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尹靜靜.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10):87-88.
[2]余田.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防范[J].企業導報,2014(3):104-105.
[3]王瑩.試分析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6(3):63-65.
[4]劉迎霞.探討工業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不足及其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14(2):124-125.
[5]王俊輝.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4(1):142-143.
(作者單位: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