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用5~10年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說明了在今后的經濟學研究中數據的應用顯得十分必要,而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研究中重要的數據處理學科也必須提升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戰略資源,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數據服務于現實的經濟體系運行也成為計量經濟學教學研究的一個新方向。作為經濟類本科生重要核心課程,計量經濟學教育如何與當前社會背景相契合顯得尤為重要,在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大學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大學教育已經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為能力培養。如何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應用能力,以解決實際問題,是現代大學教育的核心功能之一。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主要注重理論教學,忽略實際應用,很難適應當今社會對知識實踐性應用的高要求。尤其是在這個以數據為主的時代,很多領域都需要運用計量統計的方法對行業發展狀況進行評判、對未來發展前景進行預測等。因此,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從根源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這個方面來進行改革,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其以后在實際工作中運用這些數據提供良好的基礎。
一、國內外專家學者對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經濟類教師和學生已普遍認識到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但是該課程涉及到經濟理論、統計學、數學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講授難度較大。很多學者從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角度,對計量經濟學學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李子奈指出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上沒有體現出經濟學科特點,應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數據的分析作為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也被許多學者認識到。李芝倩提出計量經濟學在教學中應以應用為導向,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注重案例教學和實踐環節。張長青認識到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應用等問題,忽視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建議建立具有專業特色的案例庫,使課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合理銜接。也有學者比較研究國內外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設置,如譚硯文等,比較了中美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發現美國計量經濟學課程內容豐富、課程銜接緊密、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體系、教學理念、課程設置都明顯落后。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大部分學者認為我國計量經濟學重理論,輕應用,對大學本科教育存在一定盲區。本項目針對貴州數據大的宏觀背景下,以貴陽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計量經濟學開設的課程體系為出發點,以經管學院目前計量經濟學的現狀出發,結合大數據契機,怎樣協調計量經濟學理論與實踐,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實踐能力。
二、貴陽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
貴陽學院目前主要在經濟學及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大三下學期開設計量經濟學。目前由于教學資源的有限性,貴陽學院經管學院開設的計量經濟學主要為講授性教學,主要為教師上課講授,學生聽課為主,一般都是一些基礎性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但是本身貴陽學經濟學及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都是在全國文理中招生,其中大部分學生的生源地為貴州的,學生的數學功底比較薄弱,基本連簡單的概率論知識都是掌握比較少,再加之經管學院目前統計學教學與計量經濟學教學的脫節,導致統計學教師的教學內容根本達不到為計量經濟學教學服務的目的,導致在教授計量經濟學的內容時候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在對基本的概率論知識以及統計學知識的解釋上,沒能更好的將計量經濟學的內容進行很好的深入。大部分計量經濟學教師也沒能很好的掌握計量經濟學的軟件,且目前每個教師用的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軟件存在差別,有用Eviews,Staa,Spass,也有用R軟件的,導致學生在相互交流的時候存在差別,從而導致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會有所下降。最重要的是教師沒有很好的教學資源為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內容教學,計算機課不足,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差,這點從每年的學生畢業論文中就可以看出,很少有學生哪怕用簡單的統計學基礎知識來寫畢業論文,所以從這點上,整個經管學院的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模式是需要改變,也需要增加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時間,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三、貴陽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困難的原因
高校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應該主要是突出學習興趣和學生研究能力,重在對基礎性計量經濟模型和方法的正確理解和延伸,培養觀察和分析實際經濟現象的能力,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恰當計量經濟模型或者方法進行研究的能力,培養在研究的過程中發展計量經濟理論和方法的能力,著重提升學生大數據應用能力及計量經濟實踐能力。
通過對已經畢業的2011、12、13級國際經濟貿易學生及2013級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調查,針對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問題,普遍學生認為自己的主要原因是數學功底太差,導致無法跟上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也有部分學生認為主要原因是統計學的時候統計學基礎知識沒有學好。其實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概率論、統計學及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很多的重復的地方,但是有很多知識需要在統計學教學中教學的卻沒有教學完成,在統計學中教學中需要完成的沒有完成,導致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就會存在很多的知識需要重復來講,從而導致在講實踐教學是沒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從而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學中的教學體系設置存在長期的問題,教師幾門課程的教學存在脫節。
通過調查,貴陽學院經管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過分偏重于理論和數學推導,但實際上學生上課時你怎么推導他還是不懂的現象的存在,對實際案例研究的投入不夠,很少利用自己的研究進行教學,沒能給學生參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的深入案例;在實踐教學部分,由于和理論教學的脫節導致學生在學習時主要注重軟件的機械操作,很難使理論與之相結合,很難將軟件教學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教師在教學內容上也與時代脫節,滯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僅僅是理論學習,無法將抽象內容完全消化,導致學生學習缺乏興趣及教師教學軟件操作缺乏,教學也存在困難。
四、創新經管類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課程體系方面,貴陽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已經將課程體系做了適當的調整,已經將原來的由大三的第二學期開始計量經濟學調整至大四第一學期開始,這樣就使原來在開始統計學的同時開始計量經濟學改為開完統計學教學之后再開設計量經濟學,讓學生至少會有基礎的統計學知識之后再來學習計量經濟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系統性,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學習完計量經濟學后就能實際應用,開始寫作學生畢業論文,讓學生更好的開展畢業論文設計工作。
針對學習難及教學難問題,完善實驗室建設,增加對計算機軟件的培訓及課程開設,增加實驗室課時,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目前貴陽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有兩個實驗室,基本能夠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而且現在講計量經濟學一半的課程安排在實驗室上,一半理論教學,雖然還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完全需求,但也能夠基本滿足。在后期明年人才培養方案中正在思考是否需要專門開始一門計量經濟學軟件教學,將計量經濟學、統計學都往前調一學期,在最后開設一門專門的計量經濟學軟件課程,可考慮選修課程。
對于課程教學的完整性方面。可以考慮專門培養一批教師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將教師的教學從基本數學開始教學一直到計量經濟學教學,完成這個教學體系的任務,一個教師從大一一直拉通整個計量經濟學教學課程體系,從而達到知識的系統性的教學,增加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及教師的系統性教學。
在教學模式上,加強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的創新,建立貴陽學院經管學院特有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EDP教學模式。解決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的增強,推進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的系統化。
參考文獻
[1]王少平,司書耀.論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能力培養[J].教育研究,2012,7.
[2]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6.
[3]鄭兵云.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6.
[4]孫趙勇,史耀波.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的計量經濟學教改方案研究[J].教學研究,2012,7.
[5]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
[6]張文愛.以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法應用研究[J].農業經濟與科技,2017,28(2).
[7]烏云花,趙雪嬌.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改進問題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作者簡介
黃臻(1978—),湖南邵陽人,貴陽學院,博士,教授,主要專業方向:農業經濟學、生態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