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雯 王麗瑩
摘 要: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師教學的憑借,是連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更是落實課程標準的具體精神,實現語文教育目標的載體。語文教材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語文教育目標的實現。通常我們語文教材是由“助讀系統”“選文系統”“知識系統”以及“練習系統”四部分組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然而,教材的課后練習作為語文教材“練習系統”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言語實踐中提升語言應用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材;“練習系統”
語文教材的“練習系統”對于深化和鞏固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行有效的語言運用;進行系統的語文能力的訓練以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練習系統”的定義
語文教材的“練習系統”主要是包括了每一篇課文的預習提示、文選后的思考練習題以及配套的單元練習題。這些習題在于幫助學生進行有序的語文訓練提供了場所。由于“練習系統”在語文教材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從側面可以反應出語文教育發展的歷史沿革,通過探討語文教材“練習系統”的發展,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前人的對語文教育的認識的過程,另一方面為我們的今后語文教材“練習系統”編制和使用提供一些啟示。
二、中國、新加坡教材“練習系統”對比價值
第一,語文教材“練習系統”在我國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國練習題在編制和使用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進行中國、新加坡“練習系統”對比有利于吸納新加坡華文教材“練習系統”編寫的經驗,通過對它們教材練習課后習題編寫的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為我們所用。
第二,教育是為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規格的人才,國強必先教育強。通過兩國教材練習系統的對比分析,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打破傳統閉塞的教育體系,使我國教材的編寫者認識教材編寫尤其是練習系統存在的不足,并指出現代語文教育教材發展的趨勢,更好的推進我國語文教材的變革與發展,從而更好的推進我國語文教育的發展,真正實現教育的基本職能和終身教育發展的理念。
第三,通過促進語文教材練習系統的變革,加深我國對語文教育認識、優化、推進語文課程改革,促進母語教育和諧的發展。
三、中國、新加坡“練習系統”系統結構的對比分析
1.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練習系統”結構設計特點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標準的直接體現。因此,“練習系統”也處處體現新課標的課程理念。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練習系統”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辯證統一。人教版語文教材在“練習系統”設計的時候很好的體現了這一特點。其“練習系統”在設計的時候通過設計“讀讀寫寫”板塊來務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結合課文,在尊重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結合學生的實際與生活的感悟,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
第二,契合時代的發展,注重提高學生核心素養。隨著時代的發展,全國基礎教育發改委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新名詞,核心素養是在語文素養基礎上人類生存最為核心的品質與素養。核心素養的詮釋則展示了全面發展。新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不僅僅在選文系統方面做了很大的調整,也將以往課后的習題“研討與練習”改為“思考探究”以及“積累拓展”,這樣的改名不僅僅是名詞術語的翻新,而是整個內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它開始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注重學生的發現學習,有助于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2.新加坡名創版初中語文教材“練習系統”結構設計特點
第一,題目設置相對較少且簡單,形式多樣。新加坡由于文化、地域以及歷史等諸多因素。華文教材的“練習系統”在編制的時候考慮到學生的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社會以及語言習得的心里規律,與大陸人教版語文教材“練習系統”相比,題目內容相對較少并且形式多樣。
第二,注重與生活相聯系,多資訊科技。根據新加坡課程標準中關于新加坡華文課程的特點明確要求要結合資訊科技強化華文教學。中學華文課程標準要重視與資訊科技相互結合,系統的規劃教學目標。
四、中國、新加坡語文教材練習系統對比分析的啟迪
1.注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強調“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由于素質教育的不斷的提倡,我國經歷一輪又一輪的課改,由以往重視工具性的知識轉向重視人文性,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更加重視學生人文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語言的訓練。工具性是我國語言文字的本質屬性,因此教材“練習系統”在編制習題的時候應該找準學生語言訓練點,設計練習題。此外在設計思考練習題的時候,需要有意識地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互融合,促進讀寫結合。寫作在語文教材中設計是比較少的,通常是設置在單元之后。針對每一篇課文之后閱讀與寫作的鏈接的題目是相對比較少的,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課后習題在編制的時候可以以課文內容作為習作素材,把語言形式的運用與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2.重視通用能力的培養
通用能力指的是在一切領域中可以發揮作用的能力。雖然在課程標準的目標上,中新語文課程都注重學生通用能力的發展,但是相比較新加坡而言,在課后練習題編制的時候對學生的通用能力的發展是比較缺乏。我國的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的練習題在設計的時候,比較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對于學生搜集處理信息、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與合作能力的習得都缺乏系統的題目。然而新加坡名創版的華文教材所主張的通用能力是華文課程的三大目標之一。因此,新加坡名創版的華文教材在設計習題的時候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借助資訊科技進行學習能力”和“社交技能與情緒管理能力”。因此,我國人教版的語文教材在練習題設計的時候要更加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在內的通用能力。
雖然兩個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由于兩個國家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水平有著很大的差異。以華語為第二語言的新加坡在進行教材的“練習系統”在編寫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比如新加坡的“練習系統”在題目設計考慮到學生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注重設計情境化的題目,側重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注重資訊科技的引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我國的人教版教材在“練習系統”編制的時候注意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這是新加坡在進行華文教材“練習系統”編制的時候需要尤為注意的。
參考文獻
[1]周慶元.語文教育研究概論[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兵.新加坡《中學華文課程標準2011》解讀——兼與2002年課程標注比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5.
[3]馮雯.中新語文教材練習系統比較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和名創版中文教材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馮雯(1992—),女,漢族,籍貫:河南新鄉;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方向)。
王麗瑩(1992—),女,漢族,籍貫:河南新鄉;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