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代桅
摘 要:生物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科目,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知識整合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高三生物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及時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開展科學的教學評價。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科目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物;學生;主體;教學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知道: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身基礎知識不斷積累、認知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對于學習效率影響最大。特別是在生物教學中,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少,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有效性有著更高的要求。高三生物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知識基礎與認知能力對于知識有一個大致的認知,找出難點,再有的放矢地進行解決,以便能夠提升生物學習的針對性。在這個過程中特別要重視學生的自主閱讀教育。既要引導學生做好教材知識學習,讓學生對于各個知識點有一個全方面的認知,也要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教育,特別是實驗探究技能培養。比如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讓學生能夠通過生物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成就感,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學中我們也要多給學生準備一些課外資料,鼓勵學生閱讀生物相關的文章、雜志,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更好地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他們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更多的生物知識,更好的完善他們的認知體系。
二、提升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論語》中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習慣、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意義重大。特別是在生物學習中,由于知識體系大、知識點多,加上高三時期各個科目知識之間的縱橫交錯,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善于開展自主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活躍的思維、自主思考來構建知識體系,而不是被教師“拽著鼻子走”。
比如在教學《光與光合作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果沒有了光合作用,環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怎么才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呢?讓學生結合生物、化學、地理等知識認識到空氣中CO2濃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長短與強弱,光的成分及溫度高低等,都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可通過適當延長光照,增加CO2濃度等提高產量。經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就能夠很好地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疏理。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進行科普文章寫作,有不少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寫出了精彩的科普作文。通過這種自主思考的學習形式,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訓練,生物知識也能夠得以理解和記憶,能夠更好地完善學生的生物認知技能。
三、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自主性
課堂是學生進行知識點學習、知識體系梳理的重要渠道,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果。俗話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由于不同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與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不同的學習體驗、不同的學習角度,甚至會有學生產生片面的學習認知。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這一現狀,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流學習、分享學習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彼此促進、共同提升的過程。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學習,讓學生能夠在相互學習、相互分享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的認知體系,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比如我們可以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組織辯論活動,把學生分為正反兩組,針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和明辯是非,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學雜交育種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轉基因大豆的利與弊”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辯論、分析。通過這種辯一辯的教學方式。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結合課本知識、結合學科知識進行綜合梳理與知識提煉,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收效也特別大,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豐富他們的學習綜合體驗。
四、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刻性
都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對于未來科技的發展意義重大,所以我們要重視學生生物知識學習的深刻性,以便能夠加深他們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效率。教學中我們既要創新考察考試題目類型,也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系學生的學習實際,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比如在學習“蛋白質的功能”時,亦可聯系生活中的人和事:翠云煮面條。(“翠”聯系蛋白質的催化作用;“云”聯系蛋白質的運輸作用;“煮”聯系蛋白質是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面”聯系蛋白質的免疫作用;“條”聯系蛋白質的調節作用。另外生物教學也要重視學生的課下實踐運用,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反思、學習總結的形式進行拓展運用。此外也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與針對性。
五、提升學生評價的多樣性
教學評價不僅僅是對于學生前一階段學習的總結,也是對于學生日后學習方向的指導,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與學習有效性,教學中我們也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展科學的教學評價。除了做好日常考試考察之外,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效率進行綜合評價。另外也要引導同桌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內部評價,“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同學之間的評價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讓他們能夠對于自己的學習效率、學習習慣有一個更為全面、科學的了解,便于學生不斷改進學習習慣,逐漸提升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鼓勵學生自主思考,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加深他們的科目認同感與學習新體驗,不斷提升科目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