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玲
摘 要:課堂教學中,教師就不能獨霸話語權,而要給予學生廣闊的認知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升學習能力。鑒于此,教師運用學習單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推薦學習方法、提出學習要求,為學生言語能力的提升奠基。筆者就以教學《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運用學習單,激發學生自主意識,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的一些做法。本文提出要設置運用情境,運用學習單歷練概括能力;強化理趣交融,運用學習單剖析言語秘秒;推動言語實踐,運用學習單促進言語表達,從而為學生的言語實踐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設置情境;理趣交融;言語實踐;學習單;自主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始終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中,教師就不能獨霸話語權,而要給予學生廣闊的認知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升學習能力。鑒于此,教師運用學習單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推薦學習方法、提出學習要求,為學生言語能力的提升奠基。筆者就以教學《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運用學習單,激發學生自主意識,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的一些做法。
一、設置運用情境,運用學習單歷練概括能力
概括是學生基本和核心的語文能力。很多教師也已經意識到概括能力的重要性,但在教學中他們都疏于指導,每每初讀課文之后,都是簡單粗暴地要求學生直接概括,但究竟怎樣概括、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鑒運用,教師則毫無涉及。長此以往,學生練得不少,但能力卻不見提升。
針對這一局面,教師則為學生設置了這樣的學習單:
。這就是埃及的金字塔。
要求:結合課文的內容,從金字塔的位置、外形、建造等角度,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環節:自主閱讀、合作探究、成果分享、反思調整。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設置的學習單具備了三個重要特性:首先,語言概括賦予情境支撐。在學習單,教師并不是生硬地提出“概括內容”的任務,而是以“這就是金字塔”為學生搭建了語言表達的運用;其次,學習單中明確指出了概括的要求,將學生的關注引向了文本的整體性內容,為學生概括文本明確了范圍;最后,教師呈現了實施概括的實施環節,為學生的實踐練習搭建了支撐環節。
總體而言,這樣的學習單有明確的要求,有方法的指導,有操作的步驟,有效地歷練了學生對文本信息的篩選以及重新建構能力,有效地歷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強化理趣交融,運用學習單剖析言語秘妙
一般而言,學習單的設置應該做到理趣兼容,不能單單是學習任務的布置,也要注重情趣的滲透,要始終站立在兒童的視角關注文本,開掘課文中最值得學生探究與借鑒的價值帶你,為學生言語實踐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金字塔規模宏大”這一語段時,教師就設置了兩張學習單:
【學習單一】
開展游戲:一站到底。
具體方式:圍繞課文第三自然段,小組合作設計關于金字塔的相關問題,舉行知識競賽。
操作環節:自讀體悟、小組設問、全班競賽。
【學習單二】
探究寫法:作者是運用怎樣的方法將金字塔規模宏大的特點介紹清楚的?
學習要求:默讀思考,這一段落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操作環節:自主閱讀、批注感受、小組整合、全班分享。
這兩張學習單在學習方向上各有側重,第一張學習單指向閱讀感悟層面,教師模仿了電視節目《一站到底》的形式,引領學生在閱讀中獲取相關知識,并以競賽的形式強化學生的認知;而第二張學習單則指向于寫作本位,引領學生在關注作者說明方法的基礎上,體悟如此表達的妙處,從而在探究文本言語形式的基礎上,探尋作者蘊藏在文本之中的表達秘密,促使教學形成言意共生的教學效果。
三、推動言語實踐,運用學習單促進言語表達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語用”教學理念,呼吁閱讀教學要從傳統教學中過度關注文本內容的層面轉向對文本創作策略的體悟上。但很多教師空有理念,但手中卻無實踐之法,很多的隨文練筆其實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而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就結合課文多種表達策略,為學生設置了關注表達策略、推進言語實踐的學習單,如下:
情境創設:暑假,小珍同學與父母一起去上海的東方明珠塔游玩。來到塔下,他們一家三口都被東方明珠塔的高度所震驚。請分別運用列數字、作比較、形象說明的方法,他們三個人都設置一句話,來展現東方明珠塔的高。
友情提醒:認真參讀課文中運用相關方法的語句,在模仿中進行創造。
操作環節:品讀體悟、提煉方法、自行修改、同桌互批。
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以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為己任。因此,閱讀教學應該充分依托文本故事的情境或者借鑒課文中的創作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語言實踐過程中去。
在本案例中,教師正是運用學習單的方式,在學生深入感悟寫作方法以及其表達效果的基礎上,引領學生趁熱打鐵,在運用說明方法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了相同的語境,并運用并分別運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表達,讓學生在實踐練筆中也進行深入有效地對比,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效果。
總而言之,在引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學習單的形式,將自主性學習的權利交還給學生,給予學生廣闊的自主空間,從而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度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