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玲 李榮耀
[摘 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語文課程學習必不可少的部分。將比較閱讀法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讓閱讀教學變得生動、趣味,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十分有益。本文針對比較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進行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比較閱讀法;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比較閱讀法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非常流行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與閱讀能力。在比較閱讀法中,學生真正成為了閱讀活動的主人,比起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比較閱讀法讓語文閱讀活動變得生動、趣味。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觀念滯后
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習慣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大部分的教學時間,都是由教師的精講所占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高。在該種模式下,學生的自我理解非常少,難以通過努力在閱讀中構建知識結構,這就導致學生一旦離開課堂,失去了教師的指導,就不知如何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
(二)內容把握失當
在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往往會將教材內容作為主要來源,一到閱讀課堂上,就讓學生分析課文,或者是對比不同作者的相似思想,忽視了文本的情感交流以及主題思想的剖析。
(三)過于關注考點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知識,為了讓學生能夠在中考中取得成績,部分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考點的講解上,讓學生反復記憶。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對閱讀學習出現厭倦心理,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比較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分析
(一)中外文學作品閱讀的對比
比較閱讀就是通過學生在對文本的閱讀中感知、辨識理解,并鑒別閱讀文本之間的異同點,從而形成閱讀思維的擴散,將原本不相聯系的知識串聯起來,將原本應該區別對待的知識點猶記得結合起來,經過對閱讀情感的分析、思想的把握,重新排列組合,成為新的知識系。將比較閱讀法應用在中外文學作品的對比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與鑒賞能力。
如,在教授《老人與海》時,可以將其與《愚公移山》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來閱讀,這兩篇作品的內容是相似的,都是“老人與孩子”,都表達了“面對艱難險阻時不屈不饒的精神”。《愚公移山》強調,只有堅定信念,充分利用團隊的力量,才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老人與海》則更加強調個人精神,這也是中西方文化之間的顯著差異。
通過中外文學作品之間的閱讀對比,讓閱讀活動變得生動、趣味,還能夠挖掘出作品背后蘊含的文化力量,加深學生的理解,感受到閱讀帶給自己的樂趣。
(二)同一題材作品之間的對比
初中語文中的閱讀素材都是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情感創作而成,不同的作者,創作出的文學作品,也有著顯著的個體差異。為此,在閱讀文本時,可以引導學生來尋找同一題材作品之間的差異,加深自己的感悟,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讓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對比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自己來對比文本的形式和內容,提煉精華,將素材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如,對于《雨霖鈴》、《登高》《沁園春·長沙》,即可引導學生自己來閱讀、對比。在《雨霖鈴》的閱讀中,可以從詩人的悲苦與秋天的悲哀來理解;關于《登高》,可以引導學生從高向下望的方面來理解;在《沁園春·長沙》上,則可以鼓勵學生從作者的角度出發,細細體會魚翔淺底、鷹擊長空的內容。
在語文新課的教學上,也可以選擇學生以往學習過的內容來對比。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學中,如果讓學生直接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只能夠知其然、無法做到知其所以然。針對此,可以引導學生來回顧自己以前學習過的詩歌,通過比較閱讀后,學生能夠有效理解作者的情感,深入到作品中,提高他們的閱讀素養。
再如,著名的“推敲”的故事,這一詞的由來便是著名詩人賈島在對“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一句話中的“敲”字進行斟酌時所留下的故事。對于古詩詞而言,一個字便可以改變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故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自身比較法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中個別字的含義,同時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時逐字逐句仔細思考的好習慣。
(三)不同題材作品的對比
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其表現方式也有顯著的差異,通過此類作品的閱讀和對比,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文章結構和寫作方法。如在關于《拿來主義》、《簡筆與繁筆》《說‘習以為常》的教學中,考慮到文章之間的相似之處,即可引導他們來對比。在《拿來主義》中,作者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表達方式;在《簡筆與繁筆》中,可以從文章結構來分析、提問,幫助學生理解;在《說‘習以為常》中,可以著重講述隨筆手法的應用方式,雖然文章沒有固定結構,但是作者卻從事業著手,談到了自身,讓文章有了獨特的見解。
三、結語
比較閱讀是培養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廣泛而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新知和舊知的多重學習的學習方式。將比較閱讀法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比較思維、比較習慣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價值,比較閱讀法的應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教師,要堅定自己的認識,從多個方面著手,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他們的比較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孟中敏.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比較閱讀法初探[J]. 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 2016(05).
[2]劉怡冰. 盲校初中語文現代詩教學中的比較閱讀法探究[J]. 考試周刊. 2016(60).
[3]王育紅. 比較閱讀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的作用[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