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旭陽
[摘 要]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內,由于法定事由的出現或因當事人的意志而終止合同效力的行為。合同解除在經濟生活中經常發生,而法律制度上對此規定又不盡完善,在實際實踐中,人們常常會將合同解除與合同終止相互混用、混為一談,不能正確區分兩者的差別,從而嚴重妨礙了合同解除權的正確行使,且影響到了司法裁判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關鍵詞]合同解除;終止合同;權利行使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經濟生活中訂立合同的形式表現多種多樣,但合同有效成立后,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發生合同解除的情況,而我國的法律制度對合同解除方面的規定的不盡完善,在實際的實踐中妨礙了合同解除權的正確行使。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特征
1.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內,由于法定事由的出現或因當事人的意志而終止合同效力的行為。
合同解除包括協商解除、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1)協商解除,指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經協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
(2)約定解除,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某種情況,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有解除合同。
(3)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出現法定解除合同情形,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
2.合同解除的特征
(1)合同的解除適用于已有效成立的合同,它以當事人之間存在有效合同為前提。
(2)合同解除須達到一定條件。合同依法成立后,便具有法律約束力,為滿足自己的利益需要,當具備了一定條件時,法律也允許當事人解除合同,合同解除的條件,可以是當事人約定的,也可以是法律規定的。
(3)合同的解除必須有解除行為。具備了合同解除條件下,合同解除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但當事人解除合同必須實施一定的行為,即解除行為。
二、合同解除權的行使
談到合同解除,必然涉及解除權問題,何謂合同解除權?合同解除權有廣義和狹義的說話,狹義的合同解除權,就是合同當事人一方依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單方意思表示使合同的溯及消滅的權利。依據解除權發生的依據不同,可將其分為三類,即協商解除權、約定解除權、法定解除權。
1.合同解除權行使的條件
依照解除權的分類不同,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也可分為三種,即協商解除合同權的行使、約定解除合同權的行使和法定解除權的行使。根據《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行使法定合同解除權應具備下列條件: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的目的。所謂的不可抗力,是指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2)因預期違約行使解除權。
(3)因履行遲延。履行遲延須滿足以下要件:⑴履行是可能的,否則不存在履行的問題;⑵在履行期限屆滿后,債務人沒有履行債務,這里的沒有履行債務不包括不適當履行,否則就構成不完全履行,而非履行遲延了;⑶遲延履行無正當理由。若當事人有正當理由發生履行遲延,對方當事人應給予債務人合理的寬期限,如果在寬期限內,債務人仍未履行其主債務時,就已表明債務人是有嚴重的過錯,因此法律賦予債權人于此情形下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
(4)因根本違約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即不完全履行。它是指當事人一方雖為履行,但沒按合同債務的內容履行。當事人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實施補足或改正行為,使履行達到了合同要求的,應視為已完全履行合同,雖然經過補足或改正,但已超過履行期限的,應付履行遲延的責任,已超過履行期限,且補正不可能的,應付不履行責任。
(5)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情形。
2.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權
要正確行使合同解除權。一方面要不斷加強相關法律的宣傳,使群眾法制觀念增強和對合同解除的認識加深,另一方面應積極倡導立法制度的詳盡化、法律制度的完善化。
(1)合同解除權應由法定的當事人行使。法律權利的行使往往都應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特定的人行使,合同解除權的當事人也應按《合同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行使合同解除權。《合同法》第九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這一規定將合同的解除權賦予了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與合同無關的公民或法人無權行使合同解除權。
(2)解除權在適當的期限內行使合同解除權?!逗贤ā返诰攀鍡l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痹撘幎ㄔ趯獬龣嗳说慕獬龣嘈惺蛊谙薜囊幎ǎ瑳]有明確限制,當事人可以視情況而自行確定期限行使解除權。
(3)解除權以適當的方式行使合同解除權。《合同法》第96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93條第2款、第94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而通知方式主要有書面、口頭或數據電文等。
3.合同解除權行使的法律效力
合同解除權行使具有使基于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消滅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的情況及合同的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損害賠償??梢?,合同解除的效力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1)是終止履行的效力,即終止合同。合同解除后,可以終止現有的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原則上不再對雙方當事人發生效力;對已經進行的履行原則上不能溯及。但無過錯的一方如能夠證明若不溯及解除前的行為,則已經進行的履行將不能經自己帶來利益甚至有可能帶來不應有的損害進,合同解除的效力也可以溯及到合同成立之時。
(2)是為恢復原狀功采取補救措施的效力。對于當事人除請求恢復原狀外,還可以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或者請求賠償損失。如果合同的解除是由于一方當事人過錯所造成的,那么在合同解除后,有過錯的一方當事人應當賠償對方因合同解除而受到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參見尹田主編《民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266頁.
[2]參見 王家福主編《民法債權》, 第337頁.
[3] 參見胡鴻高主編《合同法原理與應用》,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第152頁.
[4]參見趙旭東主編《合同法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