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代關于“美”的討論最早產生于諸子百家的爭鳴中,這就是說,人類在早期的藝術活動中,就開始關注美了,并留下了許多精彩的言論。舞蹈美學不僅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還是舞蹈學的一個子系統和部門?!吨袊鴭寢尅肥且徊渴吩姡欢未呷藴I下的故事。這是一個闡述愛的舞蹈,這種至高無上的愛稱之為大愛,它摒棄了仇恨,抹平了悲傷,跨越了國界。
[關鍵詞]舞蹈美學;舞臺形象;情感內涵
一、何為舞蹈美學
亞里士多德說過舞蹈即使是一種藝術也是模仿的,只是因取用的對象不同,媒介不同,因而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已。那么,美學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呢?每個人的看法各不相同,但主要的研究對象都是藝術以及藝術的美。這一認識最后集中于黑格爾。到了20世紀,美學研究同哲學一樣開始步下高高的神壇,走向平民化,成為多元性研究的一門學科。美學的哲學性質并不純粹是哲學本身,而是研究藝術的哲學。這也恰是黑格爾所堅持的,他認為美學并不是一般的哲學,而是藝術的美的哲學。雖然《舞蹈美學》的論著或詞條還有待完善,但學術界承認舞蹈美學理應成為藝術哲學的一個分支的認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舞蹈學,按其生命意義本與所有人類緊密相關,事實上它也確實離不開所有的人群。舞蹈學基礎理論建設,至今仍非常薄弱,那些不著題的概念或定義,最容易使人誤入歧途,產生誤解。它們的根本原因皆在于對舞蹈的物質材料認識不足或缺乏認識而導致。因此,舞蹈美學還是舞蹈學的一個子系統和部門。
二、舞蹈的主體性特征——載體
舞蹈《中國媽媽》的表演者雖然只是東北師范大學舞蹈系的學生,但她們的表演在內部技術和外部技術上都十分精湛。編導王舸多次安排演員們通過看反映日本侵華戰爭的影片來提高演員對編導藝術構思的理解,以及對中國媽媽這一角色的認識和對人物內心情感的體驗。在外部技術上,她們觀察與體驗東北婦女的生活、性格、體態等,用準確的中國北方婦女的形體動作語言,詮釋出鮮活的、善良的、偉大的中國媽媽的舞臺形象。這體現出舞蹈是發生在自身肢體上的,具有主體性特征,必須身心一致,才能充分地將自己心里所想的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對于舞蹈美學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學科的概念,這只是常識性范疇。我們的研究還是要抓住感性材料這一基本問題。
由于舞蹈的載體就是人自身的肢體,人們就很難區分舞蹈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因為舞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當語言文字出現后,它的社會功能及其社會地位也隨之一落千丈,雖然因其生命意義使它不能離開人類自身,但卻使其陷于司空見慣中而遭遇忽視。
根據無數原始舞蹈的考察記錄,人類早期的舞蹈活動無論如何不是純然盲動,而是受著明顯的“意識”支配。人類的舞蹈行為從來都不曾在“意識的真空”里行動,更不在真空中接受。這是它產生的緣由,也是它發展的根據。
藝術都有其各自的獨立性,只有舞蹈是全部呈現于人自身肢體上。人自身作為舞蹈的感性材料,單就人的生命意義來說,我們就覺得舞蹈是很獨特的。我們必須站在身心一元論的立場上,才能確認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也因此才能確認舞蹈的主體性。
人的舞蹈是在自身的肢體上發生的,它就不能不受人的意識所左右。人可以受意識支配登上高雅殿堂的藝術。
三、舞蹈的動態性特征——時空
在《中國媽媽》這一舞蹈作品中,舞姿、動作、技巧中都灌注了人物內在生命的情緒和性格。中國媽媽的舞蹈動作來源于東北婦女的勞動、生活的動作,經過提煉、夸張、變化,具有濃郁的東北舞蹈特色。舞蹈中蹣跚而沉重的步伐,右手指直直地指著遠方,左手緊緊地握著拳頭,行進中的盤腿坐、踢腿、舉腿、抱腿、下腰、捂胸、跺地等舞蹈動作設計,表現了對日本侵略者強盜行為的憤怒,為被日本人殺死的親人和同胞而痛哭與哀鳴的情緒……整個作品都在動,體現了舞蹈的動態性特征。
舞蹈藝術是鮮活的,它沒有過去時,只有現在時,過去的已經不復存在。舞蹈只有在現場時發生,人的真正主體地位才存在。舞蹈的人體更是動態性的人體,舞蹈藝術的本質是動,而非靜止的雕塑。
四、舞蹈的表現性特征——內容
舞蹈《中國媽媽》共分為四個舞段:第一舞段憤怒與哀鳴的情緒,第二舞段矛盾心里的情緒,第三舞段勞動歡樂的情緒,第四舞段不愿離開養母的情緒表演都非常精湛。憎恨——接納——養育——送行四個環節緊緊相連,舞蹈主要表現的內容是人世間超越一切的偉大的母愛!當母親告訴女兒真相,將日本和服還給女兒時,女兒捧著日本和服雙腿跪地、哭著不愿離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的母親的動作造型,在內容方面,舞蹈表達了偉大母愛的情感內涵。
浪漫主義打破了舞臺的沉悶,使古代一種原生性表現力得以再生。舞蹈藝術富于表現性,唯一的傳達工具是人自身的身體。
編者通過細膩的情節表現使作品具有了濃重的情感氛圍,從而具有很強的情感張力。
五、舞蹈的模仿性特征——形式
舞蹈《中國媽媽》中耕耘、播種、拔草、施肥的動作設計,表現了生活的艱辛和勞動的歡樂,演員們通過模仿東北婦女勞作的場景,詮釋出鮮活的、善良的、偉大的中國媽媽的舞臺形象。
模仿是人類最早的也是最本質的一種能力。戲劇性敘事中融合著抒情性因素,而在抒情的表現中也會滲透著敘事性因素。這說明舞蹈的敘事是不純的敘事。
綜上所述,中國媽媽是一部編排精良、表演精湛、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和情感表現力,令人感動、贊賞的優秀舞蹈作品。它選用現實題材,表現了人性的善良與寬容,歌頌了母性的偉大與無私,情感內涵豐富,表演精湛,令人感動!
愛能超越國界、超越階級,母性的包容強烈的震撼每個人心靈。母愛,終究是最偉大的!
參考文獻:
[1]呂藝生.中國舞蹈批評的文化自覺 [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1.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 [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呂藝生.舞蹈編導理論與實踐研究[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4]竹內敏雄.美學百科辭典[M].池學鎮,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
[5]朱志榮.中國美學簡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潘志濤.大地之舞[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7]于平.風姿流韻:舞蹈文化與舞蹈審美[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8]劉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賞析[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9]資華筠.中國舞蹈[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朱顏(1994-1-),女,彝族,籍貫:安徽銅陵人,河南大學藝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舞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