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法
(宜興 214221)
紫砂工藝自發端以來,經數百年滄桑變遷,精工錘煉,至今已成為傳統手工藝中的一枝奇葩,冠絕于世,更重要的是,在發展過程中,紫砂工藝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輔相成,其深厚的文化涵養滋潤著每一個人,使大眾在與壺的交流中獲得內心共鳴。
當代制壺藝人格外注重紫砂壺文化涵養的塑造,對于一把壺而言,除了必不可少的成型和裝飾基本功,文化內涵也格為重要。事實上,用以茗茶的紫砂壺,其基因里邊被灌輸進了文化元素,即紫砂壺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中華茶文化的熏陶。因此,當代制壺藝人在進行壺藝創作的過程中,始終留意著文化內容的引導力,以期提升一把壺的整體價值。現以設計制作的紫砂壺“神來氣旺”(見圖 1)為例,談一談這把壺的文化涵養。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其中又以藝術最集大成,它充分吸收傳統文化精髓,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紫砂藝術始終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創作的根基,不斷從優秀的文化元素中汲取靈感來源,使文化內容演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廣泛,同時古往今來的制壺藝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將傳統文化恰如其分地轉換到作品中,使之成為一種獨特的語言表達形式。紫砂壺“神來氣旺”結合中華犬文化的內容加以延伸滲透,運用造型和雕塑裝飾,表達其深厚的文化意境,傳遞神來氣旺的精神感受。

紫砂壺造型十分豐富,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人們將紫砂壺造型總結為實用性、欣賞性與文化性的完美統一,其中,實用是基礎、欣賞是本質、文化是提升,因此紫砂壺的造型設計向來頗為講究。“神來氣旺”的造型結合光貨與雕塑裝飾,使犬文化元素與造型相得益彰,呈現出獨特的風格氣質。壺身方中寓圓,點、線、面交接自然得體,外型上為典型的四方器,但四個壺面卻均勻外鼓,壺底則為平底,干凈利落,同時亦使壺身顯得更加穩重大方,壺嘴向前延伸,飽滿流暢,壺把與壺嘴前呼后應,并以一捺的形式,使之顯得更加生動活潑,使整個壺體猶如一只抽象的犬,嘴為首、身為體、把為尾,妙趣橫生,同時壺把亦方中寓圓,不僅實現人文元素的滲透,也保持了壺藝形式的得體統一。
整把壺的畫龍點睛之筆在于壺鈕的形態設計,此處獨以一只犬作鈕,不添加任何修飾,犬的形態惟妙惟肖、比例協調、生動逼真,它炯炯有神地遠視前方,神采奕奕,長耳朵、圓鼻子、小嘴巴,憨態可掬,全身肌肉刻畫清晰分明,更顯雄姿英發,生動塑造出一只犬可愛又忠誠的形象,令人喜愛至極。犬形壺鈕并不影響其實用拿捏功能,同時更深化了犬文化的內涵,使之相比于壺身主體抽象的刻畫而更顯生動自然,讓人過目難忘,其神來氣旺運連連的文化涵養和情感意境也于一只犬的身形中被表達得淋漓盡致。
犬的馴化在我國約有8000年的歷史,《說文稽古篇》記載:“游牧時代,惟犬獨多,穴居則畜犬守御,狩獵則攜犬自隨,因而人必畜犬。”可見自從人類從事狩獵和采集的時候起,犬就開始和人類朝夕為伍了。犬不僅是自然的動物,更積淀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人們的神化對象與圖騰崇拜,并將其視為祥貴之物,在中國十二生肖中,狗亦位列其中,排行十一。由此可見,犬文化早已成為中華文化獨特的一部分。“神來氣旺”一詞就源于犬文化,寓意運氣旺盛,表達著人們最樸實的心愿。紫砂壺“神來氣旺”通過挖掘犬文化的精神意旨,將抽象的內涵通過具象的造型神態予以展現出來,達到形神氣態于一體的藝術效果。
對于紫砂壺藝創作而言,文化涵養是整體藝術效果呈現的方式之一,具體又表現在造型、裝飾等方面,歷代制壺藝人都善于從自然生活中發現創作素材,并將其提煉轉化,最終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氣質和形象美感。事實上,大自然中豐富的動植物往往賦予了紫砂壺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飛禽、走獸、樹木、藤草等都能成為壺藝形象的題材內容。然而回歸到創作本身,我們在選取題材的同時,更應深入挖掘它們內在的文化和精神力量,使之內外兼容、形神合一,從而讓一把壺更顯價值,亦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生活和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