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峰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自動化學院,杭州 310018)
二軸轉臺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諸多部門,例如,工業機器人中普遍采用的多自由度機械臂[1-2]就是基于二軸轉臺的原理,其中一個軸控制機械臂的方位運行,另一個軸控制機械臂的俯仰運動,可以實現物品抓取、切削[3]。在醫用方面,手術機械臂[4-5]可以開展更為精細的手術。衛星導航方面,需要解決轉臺控制的激光發射,通訊天線指向問題[6-7]。工程吊車和吊塔上的吊裝設備,智能車輛平衡也屬于典型的二軸轉臺,需要在水平方位和俯仰兩個方向進行控制[8-9]。這類二軸運動對于運動速度和位置的要求,主要受限于工作對象自身的限制,例如,機械臂抓取物品,吊裝物品本身硬度、大小、材質等的要求。在視頻監控方面,監視平臺需要完成大范圍的視頻檢測[10-11]。針對紅外、視頻攝像成像的要求[12]以及存在的問題,本文設計了一種滿足間歇運動的二軸轉臺。
由于視頻傳感器的視場較小,對指定的區域視場進行監視時,需要依據某種規則順序進行掃視。通常,把該視場區域劃分為若干個互不相交的矩形網格小區,逐塊掃視。轉臺攝像頭掃視時,首先,二軸轉臺的俯仰角固定在一定的角度,完成水平方位掃視,完成一個水平周期;然后調整俯仰角度,再完成下一次水平方位的往復掃視。由于視頻傳感器的觀測需要積累光源能量,必須達到一定的凝視時間才能穩定成像。因此,這類轉臺的掃視屬于一種間歇式運動模式,即運動-停止-運動-停止,本文重點考慮這種間歇式運動的實驗設計問題。
轉臺的運動一般包括兩部分,水平向的方位運動和豎向的俯仰運動,兩組運動彼此獨立,由2個不同的執行機構來完成。圖1給出的是轉臺的外觀圖,其中頂部的半圓形為二軸搜索部分,其模型可以簡化為圖2所示的方位-俯仰二軸形式。通過兩組不同運動的合成,形成總系統的運動。按照運動之間的關系,把轉臺的運動進行分解為主運動和輔運動:主運動指帶動其他部分一起旋轉的運動;俯仰運動不僅完成自身的運動,同時還要隨主運動旋轉,水平向的運動帶動俯仰運動,俯仰受水平運動影響,而水平運動不受俯仰影響,水平方向的運動精度影響俯仰運動的精度;因此,水平是主運動,俯仰為輔運動。

圖1 轉臺外觀圖圖2 二軸轉臺模型簡化模型
以俯仰部分A(見圖2)點為參考點,分析其運動軌跡,由于水平運動和俯仰運動都是獨立的。因此,在時間T內,轉臺水平和俯仰運動的角度可以用如下的參數方程描述:
(1)
式中:ωθ(t)、ωφ(t)分別為水平軸、俯仰軸運動的角速度函數。通過方程組消去時間t,就可以獲得θ、φ平面內運動軌跡方程。為分析方便,假設水平和俯仰角速度為常數ωθ、ωφ,俯仰運動在[-π/2,π/2]內以角速度ωφ做勻速往復運動。理想間歇式運動曲線如圖3所示,其中運動時間為t2,運動角速度為ω,凝視時間為為t1。


圖3 間歇式運動速度與角位移圖
對于交流伺服電動機,其模型主要包括電流方程、力矩方程、負載力矩三類方程[13-15],電流的大小影響伺服電動機的輸出力矩,進一步按照力矩平衡方程分析電動機的轉速和角度。電流方程式如下:
(2)
式中:ua是伺服電動機工作電壓;Ka屬于電壓增益;θm是電動機角位移;R是伺服電動機等效電阻。
力矩平衡方程為:
(3)

(4)
設電動機速度環控制器傳遞函數為GθV(s),則速度環中電動機轉矩傳遞,
(5)
為保證位置和速度的精確性,建立如下的位置、速度雙環控制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位置、速度雙閉環控制框圖
在間歇式運動特點的基礎上,設計了整個二軸運動結構框圖,如圖5所示。運動控制算法與數據處理過程通過一臺工控機來實現,即圖中的處理機1、處理機2,控制算法產生指令輸入到運動控制卡,由控制卡產生伺服電動機的PWM控制信號輸入到電動機的伺服放大器中。
通過建立伺服電動機模型,采用自適應逆控制算法[16]進行二軸轉臺模型學習,方位運動過程仿真。從轉臺方位間歇運動跟蹤圖6(a)可以看出,剛開始時,實際的轉速信號誤差較大,通過不斷地對轉臺模型進行學習,約200 s后實際間歇運動和給定的間歇式運動模式趨于一致(見圖6(b))。

圖5 二軸轉臺運動控制系統結構

(a) 0~20 s跟蹤效果圖
圖6 間歇式運動仿真實驗
實驗設計結構如圖7所示,工控機采用ADLink和帶有運動控制卡的板卡,經過伺服放大,輸入連接到端子板的水平和方位俯仰伺服電動機。圖8是依據轉臺實測數據繪制的定點117°、30°定位、30° 、-30°復位和間歇式運動過程;可以看出,定點位置沒有出現超調,比較平穩;復位過程也沒有出現震蕩過程,這樣不僅有助于消除累計誤差,并且可以有效減少機械系統的震蕩過程。間歇式運動過程可以看作為定點位置指令的持續執行過程,從位置曲線來看,間歇式運動過程也比較平穩,沒有出現振蕩問題。

圖7 二軸轉臺結構圖
本文針對視頻傳感器掃視的特點,設計了一種基于歇式運動的二軸轉臺系統,實現水平方向的方位運動和豎向的俯仰運動。考慮到實際轉臺系統存在偏差,采用自適應逆控制過程進行轉臺建模。控制算法通過工控機運行實現,所產生的控制信號輸入四軸運動控制卡,轉換為PWM伺服信號,經過放大器后輸入異步電機,最終獲得間歇式運動特點。通過特定角度定點定位、不同角度條件下的零點復位、間歇式運動三種模式,實驗驗證了該二軸轉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韓 崢, 劉華平, 黃文炳,等. 基于Kinect的機械臂目標抓取[J]. 智能系統學報, 2013(2):149-155.
[2] 樊建強, 韓秋蘭, 潘旭升. 一種工業四軸機械臂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J]. 工業控制計算機, 2017(2):71-72.
[3] 李粉霞, 李瑞霞. 基于多軸運動控制方法的高速切削復合軌跡研究[J]. 機床與液壓, 2016, 44(19):78-81.
[4] 馬如奇, 董 為, 杜志江,等. 主被動混合式微創手術機械臂機構設計及靈巧度優化[J]. 機器人, 2013, 35(1):81-89.
[5] 董光友. 腹腔微創手術機器人機械臂的設計及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 2016.
[6] 譚啟檐, 高云國, 王小慶. 二軸轉臺激光發射芯部結構設計與分析[J].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0(6):29-31.
[7] 劉劍峰, 韓琦琦, 于思源, 等. 衛星光通信終端二維轉臺運動參量對天線指向影響研究[J]. 宇航學報, 2007, 28(4):926-931.
[8] 孫建斌. 吊塔三相電動機PLC調速方式的應用[J]. 數字技術與應用, 2015(7):4-5.
[9] 王建林, 徐青菁,姜子癢. 多功能自平衡車控制平臺的設計[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5(4):71-73.
[10] 王海涌, 張為瑋, 王 衛. 多軸運動控制器在轉臺控制系統中的應用[J]. 電子技術應用, 2010, 36(3):97-99.
[11] 王 薇. 艦船視頻云臺增穩的運動補償研究[D]. 南京:南京林業大學, 2016.
[12] 遆曉光, 靳萬鑫, 余 穎. 大運動前景和旋轉抖動視頻的快速數字穩定[J]. 光學精密工程, 2014, 22(1):177-185.
[13] 阮 毅,陳 伯.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運動控制系統[M].4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14] 彭鴻才. 電機原理及拖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
[15] 魯億方, 郝彥爽. 交-交變頻同步電機調速系統的實驗仿真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5):105-108.
[16] 威德羅. 自適應逆控制[M]. 瓦萊斯,劉樹棠,韓崇昭譯.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