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時代已悄然到來。傳統廣告設計模式,因其投放的針對性差、傳播單向性、設計時間不足、投資少等局限性,發展步伐緩慢。而現代傳媒技術求新求變,不斷突破,以滿足用戶個性化、追求即時互動性、高投資回報率的需要,正引領傳統廣告設計模式快速轉型。通過分析傳統廣告設計的發展瓶頸,并結合新媒體創新帶來的技術優勢,提出廣告設計在新技術環境下成功轉型的對策,旨在為廣告設計者提供必要的借鑒,盡快做出自身調整,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廣告設計;互動性;轉型
新媒體,指的是數字技術在信息傳媒中應用所產生的新模式與新形態,它不同于報刊、廣播、電視等舊媒體。隨著現代信息科技的日新月異,新媒體呈現出數字化、互動性、虛擬性、網絡化的特征。新媒體的傳播模式與形態,主要以網絡為主,這使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向外發送。新媒體的傳播終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已出現在手機、掌上電腦等便攜設備上。大眾由以往單純接受信息,轉向分享信息并予以評論,表現出新媒體的快捷性、交互性和虛擬性,同時還可以利用各種軟件毫無痕跡地修改文本、圖片、聲音、影像并制作出逼真的信息。新媒體的發展及其逐漸替代舊媒體已成定勢。
一、廣告設計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瓶頸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廣告設計的關注點僅是“廣而告之”的產品本身,其定位的受眾只是某一類特定的人群,他們在性別、職業或年齡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在廣告的接受上不易找出受眾的共同特征。由于廣告設計鎖定的對象不定,廣告傳達到的用戶仍是大眾化,而不是分眾化和小眾化,這使得傳統的廣告設計模式,長期以來忽視客戶的需求和反饋,單方面盲目地向受眾灌輸產品的信息,不利于獲悉顧客對產品的反饋,也不清楚市場的具體定位,不利于廣告傳媒的精準營銷,廣告的社會效果不佳。
傳統廣告設計的大眾化傳播模式無法掌控目標群體的個體信息,廣告設計者未能直接知曉受眾群體的特征以及消費傾向,要想收到客戶的反饋,不得不被動地等候客戶撥打電話或發遞郵件,這樣一來,即使得到了用戶的意見,也已經滯后,商客之間的聯系就容易脫節。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正是因為傳統廣告設計缺乏以受眾為中心的思維,忽視了受眾需求和反饋的重要環節,舊媒體的萎縮與解體已呈現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傳統廣告設計在新媒體環境下遭遇的致命瓶頸。
新媒體的網絡性帶來了廣告信息的海量性、共享性和即時性。通過新媒體技術,廣告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大量投放,這完全擺脫了舊媒體在數量、載體和時效上受到的局限。事實上,不僅信息更新的頻率過快,而且受眾已經習慣了用極短的時間快速掃讀每條廣告信息。廣告的泛濫進一步加劇廣告商對廣告質量的把控,只求消費者對信息一目了然,不在乎廣告設計自身的價值,刻意減少對廣告設計的資金投入,導致廣告設計者只求數量,不注重質量的不良傾向。以高產為首要目的,廣告設計者被迫在有限時間內制作廣告,無力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對生活的感悟投射到廣告設計上,在有限的時間內突出產品,擴大產品效益,這才是廣告者當務之急。廣告的商業性取代了藝術性,最終明顯降低了廣告的質量,使廣告設計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能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這需要引起我們的警覺。
二、傳統廣告設計可以利用的新媒體優勢
當前新媒體受到廣告商追捧,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承載的廣告精準投放方式,以及具有分眾個性化、即時互動性和高效的優勢。
準確細分受眾群體,有助于加強廣告設計的針對性,使其更為精準、更為高效地投放廣告。比如,現在不少手機軟件,如一點閱讀,可以通過瀏覽者點擊的信息,把握瀏覽者的閱讀喜好,準確地將類似的信息源源不斷地呈現給瀏覽者。廣告設計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模式定制化消費者的喜好,將消費者多次選擇的同類產品收集入數據庫,通過軟件量化分析和預測消費者可能在意的類似產品,為不同消費者定制不同的廣告設計方案,然后相對準確地向消費者投遞類似的產品的廣告,促進消費者對類似產品的消費。這就需要廣告設計軟件在技術上給予支持,這是新媒體環境下科技的創新力帶來的好處。
新媒體環境下,個性化的廣告設計作品易于產生和受眾之間的實時互動,顯著提高受眾購買的沖動。廣告設計者要圍繞信息的即時性傳遞,準備設計素材并設計與受眾同步溝通的環節,通過受眾反饋把握當下產品自身的優勢和缺陷,有針對性地重新對產品進行二次包裝,結合產品的特性和用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打開產品的銷量,實現廣告商的商業動機。即時性和互動性,縮短了廣告設計者對產品自身局限的了解周期,有助同步了解受眾內心的想法,幫助用戶實現滿意的消費。
新媒體技術實現了廣告設計的精準營銷模式,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傳統媒體對廣告投放的浪費,最大化廣告商的投資收益。精準廣告設計投放,避免了傳統媒體模糊宣傳與實際營銷收益預期值相悖的欠缺。新媒體互動性下,用戶注冊數、頁面訪問量和點擊量、鏈接頁面數、頁面停留時間等受眾參與度的數據決定著廣告營銷的轉化率,而高轉化率意味著高回報。新媒體廣告設計營銷的結果,容易形成特定的觀眾群,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把受眾轉化成顧客。新媒體采用的優質數據可以為廣告設計營銷做效益評估,可以為商家檢驗所定制的市場策略是否有效。新媒體環境下的市場營銷無法脫離數據,對廣告媒體來說更是如此。傳統廣告設計必須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走向自我更新與蛻變之路。
三、傳統廣告設計的轉型策略
傳統廣告設計,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如果不更新自身的設計理念,必然被市場競爭所擊敗。為了在浩瀚的廣告商海中開辟求生之路,傳統廣告設計者必須秉持新媒體的運作思路,跟進信息時代的發展步伐,廣泛借鑒新媒體的優勢技術,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滿足信息消費者的細分需求、實時發布廣告信息。
傳統廣告設計有必要突破操作模式,在創意設計環節融入交互性的元素,重要突破點在于調動受眾的關注點,尤其在受眾群體中間普及接受信息的互動媒體終端,可以用優惠券、體驗券、紅包等多種激勵手段吸引受眾下載互動應用程序,調動其參與交互的積極性。而受眾對于新媒體終端的常態化使用則是交互創意成功實施的前提。如筆者為騰訊視頻原創的明星網友互動類真人秀《約吧!大明星》設計的logo,以豐富炫目的色彩和質感渲染出歡快娛樂的節目氛圍,彩條、云朵等元素增添了整體造型的動感,而漂流瓶則點明了幫網友實現心愿的節目主題。該設計榮登中國泛娛樂指數盛典“中國網生內容榜 - 網絡節目榜top10”。 在節目中,素人通過各種渠道向“萬事屋”訴說自己的煩惱和心愿,以一個明星為“核心”并作為“萬事幫幫主”,來邀請他的朋友們一起幫助素人完成心愿。這檔綜藝節目的高收視率,正是傳統廣告設計通過找準受眾關注點,即圍繞受眾解決煩惱、了卻心愿的主題設計廣告創意,借助新媒體終端有效調動了觀眾的參與積極性,是成功投放娛樂圈的一個應用。對于騰訊視頻和其用戶而言,這個創意毋庸置疑是雙贏的。
在新媒體環境下,盡管廣告創意的價值地位日益沒落,但是新媒體營造的文化氛圍仍能捕獲了不少受眾群體。以年輕化、好奇心、喜歡思考為特性的受眾群體,倘若設計出的創意符合他們的理念,他們就會樂意接受新事物。廣告設計有必要重塑創意的文化價值,以這些群體的心理特征主導他們對廣告設計內容的關注。又如2017年由騰訊視頻Live Music、MTV 聯合主辦的亞洲金曲大賞選用的廣告設計,從Logo到海報,整套視覺包裝以金屬質感的抽象造型為內核,展現出前衛新銳的設計風潮,與最具時尚型的音樂作品相輔相成。該廣告設計的創意成功使盛典當天在線觀看的人數達到618萬。就該廣告設計而言,文化創意的價值,不再拘泥于音樂本身,而是借助年輕人的偶像和特色造型的話筒,引起青年音樂愛好者對金曲視聽盛宴的高度關注。融入文化創意于廣告設計,是再現廣告設計風采的有益嘗試,既滿足了受眾群體的獵奇心態,又為產品本身創造恰到好處的包裝。
對于廣告設計,要兼顧多個方面的考量元素,既要恰當表達出其最根本的內涵,從內容上針對創意的受眾有的放矢,提高創意質量,又要將主要表現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這對延長廣告創意活躍期大有裨益,甚至讓廣告創意在過了活躍期后,仍留給受眾深刻的印象。在廣告創意創作階段,不但要把握產品特有屬性,還要精準切入受眾的關注點,才能創造廣告商和客戶雙贏的局面。
眾所周知,廣告設計重在創意。對于廣告設計者而言,在親臨新媒體主導的時代,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既有的優勢,以受眾的實際需求和心理特征為關注點,巧妙地推廣普及受眾對媒體終端的使用,在設計創意中融入各種文化元素,調動受眾的參與性,增強與受眾的分享互動環節,增加受眾群體的同時也為商家盈利,在新媒體環境下走出囧境,成功轉型,取得新成就、新收獲。
參考文獻:
[1]樊幸,張道海.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究[J].包裝世界,2016,(03):110-111.
[2]劉珊珊.經典廣告創意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生存與延伸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6,(28).
[3]叢珩.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廣告行業期刊的生存現狀與發展路徑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 2017,(01):57-60.
[4]王婧.新媒體語境下戶外互動廣告的設計創意特性及應用[D].湖北美術學院,2010.
作者單位:
北京潛意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