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麗
摘 要:六安市裕安區是農業縣區,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的建設決定著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提高基層監管能力建設,該區從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協作共管、加強培訓和監督、提供充足經費保障等六大方面為切入點構建了全區基層監管管理框架體系,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效監管。同時,針對面臨的實際困難,提出單獨設立機構、合并農業綜合執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能、充實人員力量、促進各部門有效銜接、整合檢測機構、發揮村級協管員職責等7條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0-0111-02
六安市裕安區地處大別山北部邊緣,為皖西南北升降過渡地帶,集山、丘陵、崗、灣多種地形地貌,以農為主,主要農產品有水稻、蔬菜、瓜果、茶葉、畜禽等。近年來,區委區政府著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把基層基礎建設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基本形成了以鄉鎮監管站為基礎的覆蓋行政監管、檢驗檢測、執法檢查和技術支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眾健康,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振興農村戰略,構建了良好的框架。
1 主要措施
1.1 政府重視 區級政府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區長為組長,各相關單位一把手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委,由農委主任任辦公室主任。區政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詳細制定各項考核指標,將監管工作量化,為政府年度目標任務重中之重。政府全方位的重視與支持為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健全組織 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區農委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配備工作人員2名。區編委審批成立了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明確了職能職責,配備分管鄉鎮長領導、監管人員、檢測人員和村級協管員。每個鄉鎮監管站均建立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室,配備相應的檢測儀器設備。全區19個鄉鎮,19名分管副鄉鎮長,19名監管站站長,60名快檢檢測人員,260名村級協管員,區、鎮、村3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健全的機構組織將基層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1.3 協作共管 區農委、水產局、蔬繭局、林業局分別對轄區內養殖生產者、水產養殖基地、蔬菜生產者和水果種植基地進行質量安全監督檢查,每年制定檢測計劃,抓好生產源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市場上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區農委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負責全區農產品投入品經營市場和生產基地投入品情況的執法檢查,區畜禽屠宰管理辦公室負責生豬定點屠宰監督管理,區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畜禽養殖監管和動物及其產品檢疫檢驗工作,各部門通力協作,齊抓共管,將全區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管。
1.4 組織培訓,提高監管能力 采取多種形式對鄉鎮監管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集中授課理論與法律法規,分組講授種植業、畜產品、水產品標準化綠色生產技術及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關鍵點及監管要點,手把手一對一傳授快速檢測實際操作技能,通過反復培訓,增強了責任感和法律意識、提高了實際操作技能。全區19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站工作人員均能夠實際操作蔬菜、瓜果、畜產品、水產品等藥物殘留檢測,并實現檢測數據實時上傳到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下一步將開展村級協管員的培訓,培訓檢測樣品采集、食用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巡查、投入品監管、生產記錄填寫等基礎性工作,充分發揮村級協管員的職責。
1.5 加強督查 區農委制定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計劃,下達年度目標任務。每月月初安排鄉鎮快檢室開展本月檢測時令性重點對象和任務,每季度向全區通報本季度檢測工作完成情況,對完成任務優秀的鄉鎮予以表揚鼓勵,對完成任務較差的鄉鎮予以點名批評,促使奮起直追。同時將鄉鎮快檢工作納入鄉鎮農業農村考評和檢測人員個人年度考核范疇,對于完成任務較差的鄉鎮和檢測人員不予以評優,從而調動了鄉鎮快檢工作的有序開展的積極性。
1.6 經費保障 裕安區目前共有41套鄉鎮快檢系統,區級財政每套配套經費3萬元,用于樣品采集、耗材購買、設備維護等工作需要,該項經費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挪用,并納入財政預算。
1.7 購買第三方技術服務 通過招標,以政府購買技術服務的方式將全區鄉鎮快檢工作委托具備資質的專業機構開展。
2 存在的問題
2.1 人員缺乏 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管站雖然設立,但與鄉鎮農管站同一個機構2塊牌子,每位工作人員都是身兼數職,除了農業技術人員本職職責之外,同時承擔鄉鎮政府的扶貧、計生等等各項任務,常常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再去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這項龐大而又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壓力之大、負荷之重可想而知。
2.2 管理不順 每個鄉鎮分別設立農管站、農綜站、農機站,水產、畜牧、林業、種植業等機構,各專業技術人員分屬不同部門,而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站設立在農管站,檢測卻需要水產、畜牧和種植業等各類專技人員,這種現狀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調動其他機構人員開展檢測工作,存在一定的不便,調動力度也難以達到要求。
2.3 技能不能滿足工作需求 裕安區共有60名檢測人員,50歲以上的占到63%,30歲以下的為0。本科的比例5%,中專學歷占到78%。無論年齡還是學歷都出現嚴重的斷層和老化現象,雖然多次組織學習培訓,可實際操作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
2.4 積極性不高 雖然裕安區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也將工作效能與個人績效掛鉤,但工作量大、技術性強,給工作人員帶來畏難情緒。快檢經費專款專用,并已撥付到各個鄉鎮,但這部分經費并不包含人員的工作經費,多出很多勞動量,而無法獲得相應的報酬,導致懈怠、松散的工作態度蔓延。
2.5 監管力度不夠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沒有執法權限,對于存在安全隱患及違規的現象無法實施處罰,導致工作力度不夠。
3 建議
3.1 單獨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 不依附于其他機構,配備專職監管工作人員,脫離其他工作職責。
3.2 合并農業綜合執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能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能很大程度上與農業綜合執法重合,合并職能合署辦公,避免造成人員分散、工作職責不明晰、工作范疇模糊的局面。
3.3 充實人員力量 造成工作局面被動的很大原因是由于人員缺乏,有必要招考一批年輕、高學歷、懂技能、有責任心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隊伍中。
3.4 加大培訓力度 通過多種形式對監管隊伍進行培訓,將監管工作意識化、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科技化。
3.5 促進各部門有效銜接 農產品質量安全各項監管制度的執行要以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齊抓共管、長期協作為基礎,農產品準出制與市場準入制的執行相輔相成,各個環節緊密相扣,同時進行。
3.6 整合檢測機構 六安市區分裕安和金安2個區,根據要求都建立了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市農委還建立了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3個檢測中心建設內容與職責完全相同,另外,六安市已經建立了農殘檢測中心,如果將4個機構整合成1個,完全可以承擔市區的檢測任務,不僅減少了重復建設資源浪費,而且能夠增強檢測能力,確保良好運行,切實發揮監管職能。
3.7 充分發揮村級協管員的職責 給予村級協管員一定的職責與福利報酬,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巡查交給協管員,并規范填寫巡查記錄。同時肩負對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的生產主體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農事操作等相關信息及時填報、更新、上傳到監管平臺等追溯體系建設職責。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