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是國培計劃中重要的一類子項目。在該項目的實施中,南昌師范學院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提出了“三段式”的培訓模式:訪縣級名校、訪省級名校、返崗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教師;訪名校;培訓模式;探索
中圖分類號:G5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2-06
課題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16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中小學教師培訓效度的實證研究”(FHB160542)。
作者簡介:任春亮(1973—),男,江西豐城人,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師教育和教育技術應用。
2015 年,教育部、財政部在“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中增設了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該項目為期10天,主要采取專題講座、案例研討與名校觀摩等方式,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南昌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連續兩年都承擔了江西省鄉村村小教師訪本省名校培訓的任務。在該項目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構建了“三段式”的培訓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該項目的省級評估排名中名列前茅。下面就這一模式作一探討。
一、“三段式”培訓模式的內涵
教育部在2013年下發的《關于實施農村校長助力工程的通知》中提出采取“集中培訓+返崗實踐”培訓方式。集中培訓階段共25天,其中影子培訓不少于15天,返崗實踐階段共30天。這實際上采用的就是“集中學習+影子培訓+返崗實踐”的“三段式”培訓模式,該模式在國培校長助力工程項目中一直沿用至今。在《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7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鄉村校園長培訓項目要結合本地實際,開展鄉村校園長“三段式”培訓,即“集中培訓+影子培訓+返崗實踐”的培訓模式。2017年8月,教育部正式下發了《鄉村校園長“三段式”培訓指南》。
本文所提的“三段式”培訓模式是指在鄉村村小教師訪本省名校培訓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將其分成有機銜接的三個階段進行:訪縣級名校、訪省級名校、返崗實踐。訪縣級名校指學員到所在縣的優質學校進行跟崗學習,在優秀教師的指導下,以觀課、聽課、評課、磨課、研課、反思為主要形式,著力提升學員教學實踐能力。訪省級名校指學員到承訓院校(高校)進行專題學習以及到省優質學校觀摩,以解決鄉村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充實教師知識儲備、開闊教師教學視野、促進教師觀念更新。返崗實踐指學員回到自己工作的崗位,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校本研修和網絡研修,聚焦實踐問題的解決,把理論運用于實踐,完成返崗實踐任務,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鄉村校園長“三段式”培訓模式主要是以培訓中采用的培訓形式來界定,而本文所提的“三段式”培訓模式則主要以培訓實施的主體和培訓進行的場所來界定。
二、“三段式”培訓模式的組織實施
鄉村村小教師訪本省名校培訓由省級承訓院校(高校)進行培訓全過程的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優質基地學校、遠程培訓機構協同實施,在培訓的不同階段體現出不同的實施主體。
1.第一階段:訪縣級名校
本階段實施的主體是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和縣級優質基地學校。具體培訓的組織實施如遴選本縣的優質基地學校、學員的組織及管理等由縣級教師發展中心負責??h級優質基地學校則做好具體的培訓安排,遴選優秀的指導教師。而培訓指導性方案,包括培訓的目標、內容、方式、要求等,則由承訓院校(高校)統一制訂。
培訓方式采用的是跟崗學習,培訓時間為3天,主要通過“帶課”“帶研”“帶學”“影子教師”示范與學員研修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每位“影子教師”指導3~5位學員,充分發揮“影子”教師的示范作用,讓研修學員“如影隨形”地近距離、全方位觀察,感受“影子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經驗、教學行為。
根據這一階段的培訓目標,在培訓內容(活動)上可做如下五點安排。①歡迎座談會與對接會:向學員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學校教學常規;學員與“影子教師”對接、交流,分享“影子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②聽課、議課、備課、磨課:觀摩“影子教師”的教學,交流聽課感受,在“影子教師”的指導下備課、磨課。③班級管理與活動組織:觀察“影子教師”如何進行班級管理與活動組織,分享“影子教師”班主任工作心得。④學科教研活動:參與年級的集體備課、說課、議課等教研活動。⑤討論交流與總結:討論交流學習收獲與心得體會,對跟崗學習進行總結考核。
2.第二階段:訪省級名校
本階段由承訓院校(高校)組織實施,縣級教師發展中心通知學員按時報到參訓,省優質基地學校負責學員的教學觀摩。時間為7天,主要采用專題講座、案例分析、教學觀摩、名師示范、互動交流、聽課評課等形式進行。以拓展學員學科及學科教學知識,幫助學員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學習借鑒優秀學校和教師經驗,提升學員課堂教學能力為基本目標。
在7天的培訓中,分三個模塊組織實施。①集中專題學習模塊:安排3天時間,6個專題的學習,內容包括教師專業標準、新課程理念、教學設計、課例研究、教學組織與實施、信息技術等方面。②學校觀摩模塊:安排3天時間,到3所學校進行教學觀摩。每天觀摩一所學校,上午在基地學校觀摩學習,活動內容包括參觀、辦學特色介紹、名師教學經驗分享、名師示范課觀摩等。下午主要開展評課研討活動??紤]到班級人數、基地學校的接待能力及培訓的效果,可以采取分散交叉進行學校觀摩的方式。即將培訓班學員分成三大組,每組每天分別去一所學校,三天交叉進行。③互動交流模塊:安排1天時間,先圍繞課堂教學能力提升的主題,結合培訓的所看、所聽、所思、所悟進行半天的分組交流,再利用半天的時間進行班級匯報交流、首席專家點評并做培訓總結。
為提高培訓的效果,訪名校期間對學員進行嚴格的管理并提出明確的要求:堅持每天參加學習,認真聽課、勤做筆記、積極思考;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小組學習、課堂討論并作有準備的發言;認真寫研修日志、課程反思、對教師進行評價,對學習進行深入的總結;遵守培訓班及觀摩學校的規章制度,聽從安排等。
3.第三階段:返崗實踐
學員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進行校本研修和網絡研修。承訓院校(高校)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訓后的跟蹤指導,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則積極配合做好返崗培訓實踐指導,遠程培訓機構負責提供好網絡研修平臺和相關課程資源,配合做好網絡研修。
返崗實踐主要采取任務驅動、自我反思、網絡研修、遠程選學等培訓形式。學員在為期30天的返崗實踐中需完成以下兩個任務:一是參加50學時網絡遠程專題的學習并按要求完成相應任務。二是進行校本研修,并完成規定的研修任務:向所在單位全校教師匯報培訓情況1次;舉辦個人公開教學1次;提交1篇教學設計;撰寫教學反思1篇;閱讀培訓指定教材并撰寫1篇讀后感;提交1篇培訓心得。
對學員返崗實踐指導的內容、方式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返崗實踐階段學習任務指導。指導教師通過網絡、QQ、微信、短信或電話等方式對每位學員進行跟蹤指導。指導不少于5次,間隔不長于一周。二是網絡平臺專題學習指導。指導專家定期在平臺上就學員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和指導。三是專家集中實地赴縣指導。每個項目縣選定1所學員相對集中的“點?!?,組建由2名理論導師、2名實踐導師構成的專家團隊,進行 “專家集中實地赴校指導”,幫助學員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困惑。
三、“三段式”培訓模式實施的成效
1.“三段式”培訓模式體現了國培改革的精神
鄉村教師訪本省名校培訓的“三段式”模式很好地體現了國培改革的精神。一是實施中,承訓院校(高校)、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優質基地學校、遠程培訓機構各自承擔了相應的培訓工作、分工負責,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機制,實現了管理重心的下移和協同培訓。二是優化了課程結構,改進了培訓內容。課程聚焦鄉村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實踐性課程占到了70%以上,培訓更貼近鄉村教師教育教學實際。三是推行混合式培訓,促進了鄉村教師學用結合。培訓采用了跟崗學習、實地觀摩、案例分析、專題講座、名師示范、情景體驗、現場指導等多樣化的方式,同時有效利用網絡平臺、微信、QQ群等,把集中學習、網絡研修和現場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提升。
2.“三段式”培訓模式符合鄉村教師培訓的實際
鄉村教師所處的環境相對封閉,獲取信息資源的途徑少,出來學習的機會也少。如何讓培訓切合鄉村教師的實際,“三段式”培訓模式則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學員先到本地所在的優質學校跟崗學習,一是在心理上更有一種親切感和歸屬感;二是生活上比較適應;三是教學上不會相差太大,讓他們感覺學得到、用得上。本地指導教師比較了解所在地鄉村教師的狀況,指導更有針對性,培訓更接地氣。在本地跟崗學習的基礎上,學員在心理上、觀念上、教學上都有了充分的準備,再到省會城市來培訓就不至于出現無所適從、高不可攀的為難情緒。經過前面階段的培訓學習,學員視野變得開闊、觀念得以更新,知識得到豐富。如何促使學員將這些收獲具體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并逐漸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讓培訓真正產生效益,這就正好可以通過第三階段返崗實踐來實現。
3.“三段式”培訓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實施“三段式”培訓模式采用兩年來,該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是學員到位率高。在我校承擔的教師訪名校項目中,2015年計劃培訓535人,2016年計劃培訓620人,兩年參訓率都是100%。二是學員滿意度高。在對我校承擔的所有國培子項目學員滿意度的評價中,該項目學員的滿意度是最高的。三是學員收獲大。雖然培訓時間不長,但因培訓接地氣,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學員普遍反映收獲很大,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能力。四是培訓體系建設得到加強。通過“三段式”培訓鍛煉了本地培訓隊伍,促進了本地培訓設施和培訓資源的建設,積累了培訓經驗,提高了教師進修學校、基地校的培訓能力,為當地開展培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五是協同單位間的關系密切。依托項目“三段式”培訓模式,承訓院校(高校)與遠程培訓機構、項目縣教育局、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優質基地學校之間建立了有效的協同機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也為今后更好地做好培訓工作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文斌,周 曄.農村教師培訓現狀憂思[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2):115-119.
[2]秦 波.鄉村教師培訓需要更實際一些[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03-104.
[3]張賢金,吳新建,葉燕珠.“國培計劃”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的實施與反思[J].教學與管理,2016(31):11-13.
[4]常攀攀.學員中心的“三階段九環節”教師培訓模式探析[J].教師教育論壇,2016(9):92-96.
[5]劉 英.“影子教師”培訓的瓶頸及其突破[J].教學與管理,2016(12):70-72.
[6]辛繼湘,李金國.從“靜聽—接受”到“研究—體驗”——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的變革[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