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延華
摘要:對于國有企業集團來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當中,遭遇財務風險是在所難免的,面對財務風險只有從自身做起,有效的防范及化解,才能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本文將從財務風險概述入手,進而對大型國有企業集團重大財務風險的類型予以較為翔實的解讀,并詳細的闡述其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強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管理策略。希冀通過本文較為淺顯的論述,為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如何規避、防范及化解財務風險提供一些不成熟的理論基礎,以供大家參考并給予批評、指正。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控;應對策略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一員,面臨來自于各方的壓力,而其中較為重要的是如何能夠有效化解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的產生原因較復雜,且呈多發性態勢,其隱藏于企業的內部管理、外部市場環境及國家產業政策之中。而面對如此紛繁復雜、且較為多變的局面,對于國有企業集團的經營管理者都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國有企業集團若想實現其價值最大化,完成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交給的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基礎上,實現國有資產增值的目標的同時,對于現有的、潛在的財務風險都應該進行有效的識別并分析其成因,最終提出解決的方案。
一、財務風險的概述
財務風險是因為公司財務結構缺乏合理性、投融資方案選擇不當,而最終有可能導致喪失償債能力,并使得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企業在其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都要面對并提及的問題。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容回避的問題,也是每一個企業都易于接觸到的風險。只有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它,才能有效的解決它。同時,財務風險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降低風險,而不能夠完全消除它。財務風險的成因主要是企業在負債經營策略所導致的,負債經營本沒有錯,該經營策略也是大多數企業所經常采用的,通過負債經營可以起到盤活及放大企業資產,彌補日常生產經營資金不足的作用。關鍵問題是,做到如何調整好企業的負債結構、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將財務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
二、大型國有企業重大財務風險的類型
(一)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主要是指因負債籌資而產生的風險。籌資風險包括負債籌資風險、股權籌資風險。這其中股權籌資計入實收資本項下,在資產負債表中屬于所有者權益的范疇,其無需到期還本付息,因而股權籌資沒有財務風險(但股權籌資會但來其他風險,例如降低企業所有者的控制力等,需要綜合權衡利弊)。而負債籌資需要到期還本付息,因而如果不能很好處理負債籌資的結構,如長、短期負債的比例,負債占資產的比例,有可能遭遇財務風險。
(二)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指的是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因被投資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出現了問題,導致企業不能按期收到相關的股息、紅利,甚至是不能收回全部投資而產生的風險。籌資與投資產生的風險有外部環境的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這往往也是國有企業本身的特殊性帶來的問題,因而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的集團對于籌資及投資應該持謹慎態度。
以三九集團的投資為例,該公司從1992年開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通過收購兼并企業方式,形成了醫藥、汽車、食品、酒業、飯店、農業、地產等幾大產業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該公司對外發布公告稱,因工行要求提前償還3.74億元貸款,公司大股東三九藥業及三九集團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權被司法機關凍結。至此,三九集團的財務投資風險全面爆發。此次財務風險爆發前,三九企業集團約有400多家公司,實行五級公司管理體系,其三級以下的財務管理已嚴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債權銀行貸款已上升到107億元,而遍布于全國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貸款和貸款擔保約在60-70億之間。三九集團總裁趙新先對外表示,銀行都給我錢,使我頭腦發熱,盲目上項目。可見,國有企業重大財務風險的出現,與國有銀行的盲目放貸有著一定的關系。分析其原因可以看出,其一是集團財務管理失控;其二是多元化投資擴張戰略失誤,公司在對外投資時沒有充分考慮財務風險,覺得有銀行信貸資金支持就可以大肆投資,換來的卻是無法挽回的財務風險;其三,集團過度投資引起過度負債。從中可以看出,大型國有企業對外投資之前,一定要對相關的財務風險給予充分的把控及預測。同時,從我國國有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金融體系對于國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資、快速膨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也有必要引起國內的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注意,作為大型國有企業之一,國有銀行對于一些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借貸資金的事前審核、事中監督、事后評價也應以嚴苛謹慎的態度,始終保持謹慎性原則,要知道國有商業銀行對外放貸的同時,實質上也是一種對外投資,雖然有相應的抵押物,但是如果投資不慎,同樣會造成不良負債進而引發財務風險。
(三)激勵風險
大型國有企業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背景下,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能夠很好的促進國有企業健康成長。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實際上與企業之間存在著一種類似于雇傭關系,實質上其也屬于企業的高級打工者。企業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常用激勵的手段來強化國企的管理層與企業所有者的關聯性。目前,隨著各類激勵機制的不斷完善與健全,對于大型國有企業來說,在降低代理成本、減少企業管理者的道德風險、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上經常出現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企業的經營管理層與所有者只能是共享業績成果,卻不能與其共同承擔損失乃至于共擔風險。這種激勵機制很容易出現風險隱患。
(四)監督風險
對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外部監督顯得不足。原因在于,一是外部各種監督功能交叉,監督標準不一,加上管理分散、缺少相互協調及溝通,使得外部監督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二是一些監督沒有按照事前設定的目標進行,監督弱化問題嚴重,對內部控制問題涉及不較少,內控設計和執行失去實際意義;三是來自于社會中介機構的不合規的執業環境和不正當競爭,使得社會第三方監督功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五)決策風險
國有企業在重大投、融資決策過程中,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項目投資、建設失敗,使得企業遭遇決策風險。決策風險的出現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大型國企及部分二級公司決策不規范,缺乏高水平財務人員參與,集團對二級子公司延伸管理缺位,造成制定戰略、重大籌融資和投資、產品定位等欠缺應有的財務分析支撐;其二,國有企業主要領導人員任期對重大經營決策的影響不容忽視,往往國企一把手在離任前一兩年做出的長期重大股權、固定資產等投資決策會帶有其他色彩,且此類項目也常會面臨被下任終止的結局,造成極大投資損失;其三,由于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使部分國有企業缺乏相應的內控機制,使得國有企業的“一把手”權力過大,其對于一些重大決策擁有最終的決定權,而缺乏集體決策機制的約束,最終導致決策失敗。
三、大型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一)年度預算編制不科學,嚴格執行欠缺
大型國有企業對于次年度的籌資、投資事項都會編制一定的預算安排,從而在資金、融資方式上予以選擇。然而,國企的特殊性決定其受國家政策影響大,年度重大籌融資、投資預算容易受到政策和市場變動影響產生重大偏差,而臨時決策重大項目往往與企業制定的遠期戰略規劃切合度不高,造成后期在資金成本、產品贏利點、投資回報期等多方面產生較大差異。可見,國有企業對于資金的用款預算,投資的預算編制以后,在相關情況發生改變的前提下,缺乏恰當的補救措施,有時甚至會使得年初編制的預算無法執行。年度預算編制的不科學,使得企業很容易在面對多變的外部市場環境中顯得無所適從,同時給預算的執行帶來了一定的盲目性,執行力因而下降,如此一來很容易會使得企業遭遇財務風險。
(二)內部控制滯后于業務和市場變化,缺乏執行的有效性
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對于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大型國有企業為了加強自身的內部控制工作,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專門的內部控制管理部門及設置專職崗位。這看似較為嚴密的內部控制體系有時卻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問題主要出在內部控制滯后于業務和市場的變化。我們知道,企業在開展投、融資業務活動過程當中,外部的市場始終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然而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體系一般在較長時期處于一成不變的狀態,由于其沒有與時俱進的、按照外部市場及業務的變化來制定較為貼切的內部控制體系,往往會使得原有內部控制工作難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外部環境,使其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內控制度建設的嚴重滯后,導致其管理混亂,最終易于出現財務風險。
(三)投融資風險控制不力,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
當企業的生產經營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后,對外實施兼并重組、對內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成為擴大企業自身實力的首選途徑。而企業進行投融資的確可以滿足其發展壯大、對外擴充實力的要求。然而,對于國有大型企業來說,其對外、對內的投資離不開科學的戰略規劃。同時,企業投融資所需要的資本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然而,許多國有企業缺乏對于自身投融資進行有效控制,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資金管理不到位,資金流向失控;并且,國有企業在財務決策過程中,易于陷入經驗主義的誤區,在企業的基本建設投資、大型設備采購、對外兼并重組過程中,因對于投資鮮有周密、謹慎的財務分析、審查來協助決策,造成投資決策失誤的問題經常出現。由于對于投融資的風險控制能力不強,財務決策缺乏應有的科學性,很容易使得企業受到財務風險的襲擾。
(四)財務管理意識薄弱
黨的十八大以來,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于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等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發展的殷切希望。經過此輪大型中央直屬企業的改革,使得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經濟效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仍有不少國有企業由于歷史的因素和體制的影響,內部財務管理意識仍相對薄弱,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觀念仍不夠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較為落后,資金使用效率低、占用不集中。這些弊端的出現,造成國有企業的管理層,財務管理人員對于現代投資管理方法和資本增值方法都缺乏深入的了解。這樣一來,國有企業對于通過加強財務管理來規避及防范財務風險的理念更是呈弱化的態勢。從而使得國有企業自身的經營缺乏有效的活力,并對于財務風險預判的敏感性下降。
四、加強大型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策略
(一)深化國有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下,加強及完善國有企業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是必然要求。前述所提出的大型國有企業易于遭遇的財務風險,及出現的諸如投融資預算編制不科學、執行力不足的問題,與其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不科學、不完善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國大型國有企業經歷幾番的改革,在公司內部成立了董事會、監事會,設立管理層,不斷向現代公司制企業治理模式推進,但從其實際的運營效果來看,仍與完全市場化下公司治理模式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與一些全球知名企業的治理結構比較也存在各種不足之處,這與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和推進仍需完善有直接關系,國企深化體制機制深化改革仍任重道遠。目前不少國有企業存在董、監、高未能完全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也無法對公司財務風險的管控有效運行提供必要的保證,之所以出現大型國有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不能盡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股權集中度過高是重要因素之一。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混和所有制改革的發展戰略,將國有企業的股權出讓一部分給外資、民營經營,使其參與到國有企業的運營管理中,將先進的企業生產經營理念,科學的法人治理方式與國有企業的優勢互補,互相融合經過不斷探索磨合,定會使得國有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進而從基礎層面保障、促進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防控作用的加強。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力度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力度,應從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及提高內部控制管理執行力兩方面做起。首先,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規矩說的是就是制度的重要性。內部控制制度對于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有效保護國有企業資產的保值,并促進其有效的增值,同時還能夠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因此,大型國有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生產經營特點,設計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為企業加強自身的內部控制管理提供條件。其次,提高內部控制管理的執行力。國有企業應構建起以財務監督及內部審計監督為主導的內部控制管理執行體系。財務部門應加強對于財務風險的事前預測、事中把控及事后分析的能力,將財務風險的發生消滅在萌芽之中。而對于企業內部審計監督應加強其工作的獨立性,保證內部監督不受干擾的執行,使得內部審計部門能夠真實、客觀的揭示企業財務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風險和問題,從而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機率。
(三)加強對于企業投融資風險防范
大型國有企業的產生,也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變大的過程。企業的發展與擴張都離不開企業將積累的資金進行再投資,從而實現擴大再生產的目的。企業對外投資也好、購置機器設備擴充自身的生產經營規模也罷,都離不開有效的投融資科學決策過程。國有企業,特別是較為大型的企業,由于其產品、生產能力、對外市場都是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建立起來的,與所謂的“船小好調頭”的小型企業相比,雖然抗風險能力強,但也客觀存在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的問題,重大投融資的失誤可能導致沒有“推倒重來”的機會。因此,大型國有企業,若想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要加強投融資的風險防范,制定有效的投融資戰略規劃,進行科學的投資決策,同時對于市場有著一個較為敏銳的嗅覺,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四)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意識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是每一位投身與股市的朋友最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這個警句應用于企業的投融資事務也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大型國有企業在對于財務風險的管控過程中,也應該加強其自身的財務管理意識。對于投資資金的籌集方面應該合理的運用財務管理學中的投資回收期、投資報酬率、本量利分析法、息稅前利潤(EBIT)等指標進行多方位的測算,以降低財務風險到可接受水平。同時,企業對于重大投資項目的決策,要本著科學的態度進行,對于投資項目或是兼并重組后的企業能否達到預期的利潤要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不可盲目的實施投融資計劃。也只有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意識,才能有效的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推進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
五、總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使得國有企業同其他所有制企業一樣,都站在了同一條的起跑線上,經受來自于市場的洗禮。財務風險的存在,使得國有企業不得不加強對其管控,從而減少因財務風險給企業的經濟收益帶來的不確定性。面對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國有企業可以從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加強投融資的風險防范及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意識等方面入手,起到有效的規避財務風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姜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防范[J].中國市場,2015(33).
[2]張晶.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機制探究[J].中國市場,2015(17).
[3]李佳.論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J].中國市場,2015(16).
[4]王杰軍.關于國有企業財務資金風險防范的思考[J].企業導報,2012(16).
[5]陳善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改進研究[D].南華大學,2015.
(作者單位:首鋼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