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色環電阻識別”這一節課的教學為載體,分析信息化教學設計、PPT 課件、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探討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思路、PPT 課件的制作要求及微課的制作要求,提出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信息化教學,合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色環電阻識別 PPT課件 微課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3B-0097-03
信息化教學,是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和設計學習環境,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
在信息技術時代,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將信息化教學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應該成為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也是現代教育教學的要求。下面筆者以課題名為“色環電阻識別”這一節課的教學為載體,談談信息化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依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對學習者情況、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系統分析和計劃,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設計和優化的教學過程。
要上好一節課或兩節課的信息化教學,必須先對這一節課或兩節課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只有通過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師才能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才能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實施可行的評價方案,從而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只有通過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師才能有效地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快速地掌握學生學習的起始狀態和學習結束后的狀態,進而迅速地調整教學策略,迅速地調整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為下一階段的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在“色環電阻識別”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筆者通過對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教材內容分析及教學媒體資源分析等,確定學習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等,做出如圖 1 所示的教學設計簡圖。
在“色環電阻識別”這一課題的教學過程中,以展示電路板中的電阻及電阻實物為開頭,以電阻的分類來引出色環電阻這一種類,然后以微課視頻、動畫視頻引入色環電阻的識讀方法,分別講解四環電阻和五環電阻的識讀方法。以任務驅動和動畫視頻搶答游戲來鞏固和強化色環電阻識別技能。內容環環相扣,緊緊相連,并適當加入 PPT 特效和動畫,富有趣味性和畫面感,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搶答、圖片和表格進行說明,讓學生輕松掌握色環電阻的讀取方法。
較為詳細的信息化教學過程設計如圖 2 所示。
在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中,筆者依次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環節進行設計。課前的設計,主要是模擬企業真實崗位,將全班學生分為五個小組,每個小組 4 人。教師在課前把相關教學資料(如任務單、微課等)上傳至 360 云盤中,供各小組預習。這樣的設計,是讓學生體驗小組協作、對所學新知有初步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利用網絡技術即時通、便于交流等特點來輔助教學。
課中的設計,分為“情境導入”“知識儲備”“紙上談兵”“箭不虛發”“我行我秀”等五個教學環節。
在“情境導入”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主要是通過 PPT 課件,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三幅電路板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要求學生找出電路板中的色環電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從感性上更好地認識色環電阻。
在“知識儲備”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主要是通過 PPT 課件展示色環電阻圖片,并設問:什么是色環電阻?常用有幾種色環電阻?充分利用 PPT 直觀、易懂的特點,使學生對色環電阻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并為學習“色環電阻識別”儲備相關知識。
在“紙上談兵”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一是分發電阻實物給學生,讓學生對電阻實物有感性認識;二是通過微課視頻,讓學生理解色環電阻的顏色及其對應數值的關系(顏色口訣表),色環電阻末環的識別以及色環電阻阻值讀數方法,教會學生掌握“色環電阻的識讀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應用中準確識別色環電阻。
在“箭不虛發”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一是把事先準備好的電阻分發給各小組(每人 3 個),讓學生根據實物電阻讀出標稱阻值和允許誤差值,并填表上交任務;二是以動畫形式準備好搶答游戲,讓學生通過搶答來選擇正確電阻阻值;三是用 PPT 展示色環電阻圖片,讓學生識讀圖片上 4 個電阻阻值,設立串崗環節和送技環節。
在“我行我秀”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一是教師點評上述三個任務,學生認真聽點評,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二是學生總結,教師給出 4 個問題,由各小組抽簽選擇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并派代表上臺進行總結回答,然后教師進行點評,并評出優秀小組表揚獎勵;三是教師綜合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四是教師制定評分表,師生根據評分表進行打分。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采用教師總結和學生總結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為學生理順知識、鞏固技能,升華學生思維,為學習新知鋪墊。
課后的設計,即“登高望遠”教學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任務拓展而進行的。在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布置拓展任務:(1)是否有六色環電阻,如果有,它們的阻值是如何讀取?(2)掃描二維碼,完成課后拓展任務。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布置拓展任務,同時采用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將任務拓展,給學生拓展、想象和創新的空間。
多媒體課件是課件制作者依據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的需求,經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并以多媒體的展現形式和超文本結構制作而成的課程軟件。PPT 課件是現在應用最廣泛的多媒體課件形式,已成為當前各教師的一項基本功。PPT 課件應用到信息化課堂教學,具有以下優點:
1.直觀形象地描述問題。PPT 課件綜合應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進行教學活動,可以采用圖片、動畫和視頻的形式將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甚至無法講清楚的知識重點、難點,進行分析講解,使更直觀更形象。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利用 PPT 課件,創設情景和設計學習環境,把文字、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做到動靜結合,圖、文、聲、像并茂,綜合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活躍課堂學習氣氛。PPT 課件能圖、文、聲、像并茂,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活躍了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互動,加深和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寓學于樂。
4.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將 PPT 課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大幅度地減少板書時間和繪圖時間,讓教師授課變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5.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學生接收和處理信息的渠道有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將聽、說、讀、寫、思和動手操作有效地結合起來,效果顯著。而 PPT 課件能通過圖片、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信息,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可以讓學生模仿視頻或動畫進行動手操作,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色環電阻識別”這一節課的 PPT 課件中,筆者緊緊依靠前期的教學設計,并優化教學內容,根據“創設情境,引出課題→確定任務,進行分析”→任務驅動,逐步深入→完成任務,落實技能→課堂總結,日積月累→任務拓展,分層提高”這一主線實施教學,教學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簡潔明了。先展示電視機主板,讓學生觀看并查找出色環電阻,引出“色環電阻識別”這一課題;再給學生分發色環電阻,提出如何正確讀識的問題,導出本次課題的任務;然后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學習四色環電阻、五色環電阻的識別方法;接著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讀出五個色環電阻的阻值,填寫電阻識別任務表格,初步掌握色環電阻識別技能;然后播放 Flash 動畫視頻,進行電阻識別搶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然后進行課堂總結,鞏固所學知識及技能,師生共同填寫本次任務評價表,互動交流,及時反饋;最后讓學生掃描二維碼,拓展任務,如何讀識六色環電阻?
當然,將 PPT 課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應該避免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信息量過大,節奏過快而造成重點、難點不突出;二是完全依靠 PPT 課件,缺少師生互動,教師只是播音員和解說員,難以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三是課件內容華而不實,過多的設置動畫及聲音效果,過多的設置彩色文字等,讓學生只覺得好奇,而忘記了上課的內容,對于本次課的知識內容幾乎沒有什么印象,得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微課”是指教師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外的自主學習中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通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將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或教學環節,以視頻或動畫的形式來展示的簡潔而完整的教學活動。
作為一名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制作微課才能使之易懂易學,要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所制作的微課,一定要精心地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微課內容要短小精悍,時間要控制在 5-8 分鐘;微課的主題要突出,緊扣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技能點;微課要簡單易學,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微課最好是融入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微課要易于保存與傳播,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學習,也可以保存在筆記本電腦、手機、MP4 等設備上實現移動學習。
筆者在“色環電阻識別”這一節課的 PPT 課件中,制作了兩個微課視頻。第一個微課視頻主題是“色環電阻的識別”,主要內容有色環電阻中顏色與數值的關系、第一色環的識別、色環電阻的阻值讀數方法,微課視頻的時間在 6 分鐘之內,可謂是短小精悍。第二個微課視頻是運用 Flash 制作簡單的動畫視頻:不同阻值的色環電阻依次從屏幕上邊沿緩慢下降,每次下降一個電阻,若有學生搶答,教師就按暫停鍵即可顯示出該電阻的正確阻值,就可以知道學生是否搶答正確。以游戲搶答的形式,讓學生比一比,看誰識別得又快準。學生通過學習第一個微課視頻,掌握了色環電阻的識別方法;再通過第二個微課視頻,進行知識搶答比賽,提高了學習興趣,鞏固了所學知識和技能。這兩個微課視頻,學生可以掃描二維碼在網絡上進行學習,也可以下載到手機進行自主學習,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在課堂上運用信息化教學,首先要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然后根據信息化教學設計精心制作 PPT 課件和微課視頻,充分利用 PPT 課件的圖、文、聲、像等要素,刺激學生視覺、聽覺器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記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實施課堂教學,靈活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并將信息化教學在課前、課后延伸,以提高教學質量。
[1]祝智庭.教育技術培訓教程(教學人員版·初級)[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梁振華.信息化教學在電工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2)
[4]劉 華.信息化教學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3(4)
【作者簡介】雷艷秋(1977— ),女,廣西宜州人,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電工電子技術。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