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愛玲
摘 要:女性的胸部是展示女性自信的重要器官,也是服裝設計中的重要部位.根據女裝胸部形態、胸凸量、胸高變化和胸省轉移下的前衣身結構平衡中影響胸省的各種要素,明確正常體女裝胸部結構與人體胸部結構的關系,以及正常體女裝衣身胸部結構的設計方法,彌補乳房形態的某些弊病,使衣身結構更加貼體和美觀,滿足正常體女性胸部結構與服裝衣身部位相吻合的最佳舒適度,達到衣身部位內在結構與外觀造型的協調統一。
關鍵詞:人體機能性;正常體;女裝;衣身結構;放松量
“以人為本”是現代服裝設計師所追求的最佳狀態,《人體與服裝》中提到:“越是高功能的服裝,越是具有目的性的服裝,越是需要對人體進行周密的研究。”服裝與人體工學的關系,即“衣”與“人”完美結合的奧秘所在,是服裝設計成功的最本質因素。基于上肢機能性的正常體女裝胸部結構研究,主旨即是為女裝設計提供科學的數據,而這些數據通常能夠改變一些易被人忽略的著裝誤區。
衣身覆蓋于人體軀干部位,其形態既要符合靜態與動態下的人體形態,又要與款式造型相一致,而在女裝的衣身結構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胸部位結構研究,人體胸部的造型和豐滿程度直接影響著女裝的整體結構平衡,因此,研究女裝胸部位造型,對增強女裝的平衡性、舒適性具有一定的指導性意義。
一、胸凸量及放松量
胸凸量是指乳房在體表隆起所增加的量,其大小反映了胸部不同狀態的凸起量,往往是女裝結構研究的重點,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如何使服裝貼合于人體并消除多余褶皺量。但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多數時間處于穿著文胸的狀態,因此在胸部結構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穿著文胸下的乳房形態,常用的文胸罩杯規格已有專業學者通過深入研究得到合理的數據,如表1所示。由文胸規格表可得到乳房在胸圍中所占的比值,同時再根據相鄰兩罩杯之間的數據差,即可得到實際的胸凸量,從而為女裝胸部位的結構設計提供進一步的科學數據參考。
胸凸量直接決定了胸部的外觀造型,對于不同形式的胸凸量分配可以獲得不同形式的服裝造型。第一種是將胸圍線上部和下部胸凸量都分配在胸圍線以上的箱型服裝;第二種是將胸圍線上部和下部的胸凸量都分配在胸圍線以下的梯型服裝;第三種是將胸圍線上部胸凸量分配在胸圍線以上,胸圍線下部胸凸量分配在胸圍線以下,下放量控制在1cm以內的箱型與梯型相結合的服裝。梯型服裝適用于較寬松的設計,箱型、箱型與梯型相結合的服裝適用于較貼體的設計,因本文研究重點放在胸部結構的合體性上,因此在符合上肢機能性的基礎上,女裝設計中較常用的為后兩種形式的款式造型。
不過,單純對這種胸凸量轉移分配的關注尚不能全面反映出人體機能狀態下女裝衣身部位的合體性,所以要進一步確定服裝胸部的放松量才能滿足女性人體生理及活動的舒適性。當女體的胸凸量確定后,服裝與人體之間的間隙量越大,胸凸量越不明顯,反之,間隙量越小,胸凸量越明顯,放松量對胸凸量的影響直接可以通過著裝狀態展現出來。基于此點,我們可以通過實驗數據進一步驗證放松量對衣身胸部位結構設計的影響。
選擇一名165/88B的標準女性作為實驗對象,穿上文胸,運用動態計測方法中的未拉伸線法進行測量。需預先準備一根化纖線(經拉伸伸長后不再回縮的線),先沿外部文胸表面進行固定未拉伸的線,設定長度為L0,經動態測量后測出其拉伸后的長度L,再計算該部位的變形率R(%),即R(%)=(L-L0)/L0×100%,如表2所示。
結合實驗可得出,胸部變形率的大小可進一步確定合體性服裝的放松量大小,只要取胸部變形量最大的數值,即90度前屈值作為女裝放松量的參考即可。其原因在于,只要符合胸部最大變形率的數據值,其胸部位的結構造型便是合理舒適、滿足上肢機能性的設計。
二、胸高變化與胸部造型
對于復雜而又微妙的人體而言,在人體運動狀態下,胸高也會有相應的起伏變化,而女性在運動狀態下的胸高變化更為明顯。下面我們從人體工學角度來做實驗分析。
選擇一名165/88B的標準成年女性作為實驗對象,穿上文胸,然后制作常規型緊身衣,如圖1所示,前衣身在肩部和腰部各做一省,肩省和腰省連成分割線并與前公主線重合,后衣身在肩胛骨和腰部各做一省,肩胛骨省和腰省連成分割線并與后公主線重合。在緊身衣原型基礎上,分別將胸高抬高0.5、1、1.5、2cm進行測量,在測量過程中,每當胸高增高,胸省、腰省隨之增大,如圖2~5所示。
結合實驗可以得出,在標準體型(165/88B)胸圍與胸下圍差量為12cm的情況下,胸高每抬高0.5cm時,胸圍量增加約1.15cm,胸上圍、下圍的差量也增加1.15cm,且變化量都是出現在前衣片上,如表3所示。
通過實驗可進一步分析推理,在165/88B標準女性的人體圍度基礎上,胸上圍、下圍的差量增加時,會使胸凸量、肩省和腰省也增加。另外,在不同胸圍的結構處理時,應重新確定胸圍參照值,從而得到更為合理有效的數據。在處理衣身胸部位造型結構時,應根據實際人體體型Y、A、B、C進行分析,如表4所示,針對不同的體型應靈活地調整各工藝點的具體位置,準確把握不同胸高造型的女裝形態,在滿足胸部放松量的同時,更要兼顧服裝造型的整體平衡。
三、胸省變化與衣身平衡
人體是凹凸不平的曲面,女性人體曲線更為明顯,在處理女裝胸部位造型結構時,為使平面布料轉化為曲面,部分布料處于轉折狀態,由此產生多余的面料,捏合后就形成胸省,胸省是為塑造合理的胸部形態而設置。
從胸部結構設計角度來看,胸省設計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穿著者的舒適程度。一般情況下,省量的大小需要根據服裝造型設計的實際需要來變化。同時,需要明確一點:前胸部位的省量只可以轉移不可消除。
結合上述胸省的不同轉移形態分析可知,在女裝結構設計時,胸省轉移是必要的設計手法。胸省可根據服裝造型的實際需要進行轉移設計,其關鍵在于靈活運用,這樣既能滿足人體機能性,又能將多出的浮余量轉換成合理的胸省,從而使女裝衣身部位的造型既美觀又符合人體運動機能性。
四、結語
通過上肢運動機能性與正常體女裝胸部位結構變化關系的研究可知,上肢部位運動帶動胸部的起伏運動,并影響到女裝胸部造型的放松量。同時,運動引起的胸高變化及胸省的轉移對正常體女裝的衣身設計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進行正常體女上裝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上肢運動狀態下衣身胸部結構的舒適性與合體性。
參考文獻:
[1]李小輝,范友紅,張文斌.從胸凸量的角度對女裝前衣身結構平衡的探討[J].紡織學報,2007,(10).
[2]陸鑫,顧韻芬.不同胸高狀態下緊身衣的衣身結構[J].紡織學報,2009,(02).
[3]戴鴻.服裝號型標準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04).
[4]吳厚林.新概念女裝紙樣法樣板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5]王寶環.衣身平衡與胸省變化的關系[J].遼東學院學報,2006,(06).
作者單位: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