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妮
摘 要:進行包裝設計的過程之中需要融入民族文化特色,不僅可以有效傳承民族文化,而且一定程度提升學生實際的包裝設計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文章主要是分析包裝設計民族文化特質,以及在此基礎上,研究民族文化特色對于包裝設計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具體應用,從而有效促進民族文化藝術能夠融入到包裝設計教學當中。
關鍵詞:包裝設計;教學;民族文化;藝術融入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產品不僅需要包裝,而且需要注重包裝設計。包裝設計尤其需要注重精神層面。優秀的包裝設計可促使人們身心感到愉悅。民族文化是傳統文化當中的組成部分。作為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對民族文化進行廣泛弘揚,將民族文化以及包裝設計相互融合為一體。本文主要分析包裝設計教學的現狀、民族文化特色融合包裝設計教學的應用,以供相關人士進行必要的參考。
一、包裝設計的民族文化特質
現今時代,民族文化與經濟、商家、消費者之間存在越來越密切的互動關系,消費者對商品是否喜愛,取決于其是否滿足消費群體的最基本文化需求。與此同時,包裝設計需要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同與贊賞。東京舉辦的98世界包裝設計大賽中,我國的包裝設計取得最高成就獎,設計思路是將現代設計理念與刺繡這項傳統民間藝術完美融合在一起,從而取得了設計東京的大獎。在1987年,湖南畫家黃永玉設計湘西“酒鬼酒”包裝時,包裝是使用粗麻袋來包裝酒瓶,并且在瓶身上貼上紅紙,紅色為中國傳統的喜慶顏色,最后用麻繩系住瓶頸來封口,與此同時,該酒瓶包裝的設計借鑒了清代的明窯瓷器造型。設計師在設計“酒鬼酒”的包裝時,精確把握了傳統與現代元素,展示出設計師對個性特質的把握。又比如,1993年世界之星大獎——茶王的鐵觀音系列包裝設計、2000年“世界之星”大獎——貴府的特醇酒系列包裝設計等,這些包裝也都運用了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元素,這些大膽的設計都取得了世界的認同,印證了“屬于民族的也是屬于世界的”理念。2002年中國之星金獎——石庫老酒包裝設計,在商品包裝之中注重融入民族文化特性。靳埭強是香港非常著名的設計師,在設計作品時,他充分以及深入了解了上海老酒系列,并且借助上海主題及石庫門文化進行包裝,從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康雍乾御冕酒也獲得金獎,這款白酒以“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清代盛世皇帝年號的首字命名,酒瓶和包裝設計的主題為“修天地正氣、品盛世醇香”,在實際的設計中突出中國皇家氣派,體現酒的高貴品質。整體設計完美結合了清三代盛世文化以及現代工藝,從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白酒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包裝設計教學中的文化理念
在平面設計專業中,包裝設計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對提升學生的設計水平影響較大。在進行產品包裝設計時,通常需要根據商家的要求,將文化理念滲透到設計中,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設計師還要不斷更新設計理念,提供與時俱進的產品包裝設計,才能保持與時代接軌。包裝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商家提高產品的銷售量,這就要求包裝設計不僅要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還要使產品的特性在包裝上準確展現出來,這樣消費者才能對產品印象更深刻。所以,在包裝設計教學中要滲透文化理念,能夠使學生認識到產品的共性與個性。共性是包裝設計的基礎,個性需要設計者發揮充分想象力,展現了設計師的創意,在包裝設計中,融合中國傳統民族文化,更容易得到世界的認同,促進我國產品的出口貿易的繁榮。在包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理念,可以在設計過程中兼顧文化與經濟,使用這樣包裝設計的產品才能融合歷史、傳統、民族文化以及各種各間藝術,可以使產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包裝設計教學內容的民族文化滲入
對包裝設計教學內容的擴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一定要改革教學內容,要在教學內容中滲入文化,這要從兩方面來著手,一方面是充分發掘資源,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進一步認識與理解,還要不斷激發學生自身的潛力,鼓勵其進行創新。另一方面,主要是在藝術設計方面,使學生建立創意物化的意識,培養學生運用現代技術將文化與技術有機融合起來。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校應多開設相關文化課程,還可以運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更多包裝設計的先進經驗,教學的過程之中,通過剖析國內外設計成功的案例,促使學生掌握設計與文化融合的方法。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和文化豐富國家,在產品包裝設計中滲入文化,一方面有助于實現文化交流,另一方面,還能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播,提升人們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分析成功案例,可使學生直觀理解包裝設計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學生還要充分了解文化歷史知識及民間藝術。一般傳統民俗都來源于當地的風土民情,在教學內容中加入藝術文化,可以提高學生想象力及創意物化的能力。如果學習了藝術文化精加工的技巧,學生就能掌握各種文化元素在設計中的運用,還能提高學生將藝術文化與設計技術結合的能力,使產品經過包裝設計更具美感。
四、包裝設計教學方法的民族文化滲透
(一)多元運用各種方法,因材施教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學生是包裝設計課程的主體,任何教學方法都應該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不同的學生性格不同,生長環境不同,知識背景不同,對于知識的運用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再加上設計是一門藝術,然而藝術需要靈感,所以,教師在將包裝設計的理論知識教給學生后,不能以刻板的標準去評價學生的學習反饋。而應該為學生創造多種實現靈感的條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實踐了解知識內涵。在課堂教學之余,可以為學生創造多種教學之外的學習環境,例如,帶領學生去民間鄉村考察,或是訪問知名學者、參觀展覽。多元的實踐環境和教學環境一方面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靈感,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思考如何將課堂學習的知識真正用于實踐的包裝設計應用。要重視對于學生學習實踐工作的反饋評價,針對一部分學習進度較慢或遇到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進行指導,真正貫徹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以及因材施教。
(二)通過與企業合作為學生創造實踐環境
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還是要通過市場來檢驗的,所以,學校要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為學生創造真正的實踐環境,了解自己的學習不足。學校的課堂學習實際上存在著與市場脫節的情況,學生不了解市場的要求和變化,也就不了解市場真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需要什么樣的包裝設計作品。企業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將文化滲透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市場實踐的機會,用市場來檢驗文化滲透的真正作用。多年來,也有許多的設計院校與地方的設計企業相合作,學生為設計企業提供新創作的作品,企業為學生檢驗自己作品的價值提供機會并且給予一些資助和獎勵,當學生畢業后又成為學校為包裝設計企業輸送的新型人才,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循環。
(三)用比賽評價學習成果
比賽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教學和教師教學成果的一個極好的方式。一方面,比賽的包裝設計題目一般與市場的潮流相接軌,能夠讓學生了解市場需要什么類型的包裝設計產品。另一方面,比賽能夠為學生的同輩交流創造環境,開闊他們的視野,結交更多的朋友,嚴格的考核標準也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評價。目前很多的包裝設計比賽都鼓勵學生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包裝設計之中,結合前沿的科技成果,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服務。這也告訴學生和教師閉門造車的學校學習其實是與時代脫節的,是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的。因此要學會與社會形成互動,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就是包裝設計學習的前進方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在要求包裝的實用性的同時,也要求其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這也正符合文化滲透的教學思想,傳統文化滋養現代包裝設計,體現包裝設計的人文性和文化性。比賽設計的要求和交流,也許會給學生帶來更多文化上的思考和影響,讓他們設計出更好的擁有人文價值的設計作品。
(四)用文化滋養學生的包裝藝術設計
藝術來源于生活,大師的作品能夠給予學生文化的滋養,民間的優秀作品也可以給予學生以靈感。隨著群眾對于藝術的重視與喜愛,各地開辦的藝術展越來越多,這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大師作品的良好機會。學校可以組織包裝設計的學生參觀大師的藝術展,并組織參展后的討論學習,開闊學生的眼界,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條件不足的也可以通過一些設計產品探索如何將文化理論融入包裝設計。例如劍南春酒的設計就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酒文化的結合,窖藏的文化底蘊通過包裝設計反饋給消費者。農夫山泉東方樹葉的設計,則將古絲綢之路的探索精神融入現代茶與文化之中,并且巧妙暗合了“一帶一路”的中國開放設計。除了這類飲品的設計,傳統文化也充分融入了現代的優秀建筑作品中。例如,上海世博會中陜西館的設計,就是將唐朝的三重闕的元素融入了建筑設計中。通過對這些優秀的包裝設計產品的欣賞和審鑒,能夠讓學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時獲得豐富的設計靈感。這種文化與現代設計相交融的設計產品也給予學生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告訴他們優秀的蘊涵文化的現代設計作品是可以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提供服務的。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包裝設計教學當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對于提升設計水平以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方式,在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方面進行完善,融入更多的關于民族文化元素內容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劉永強.民族文化融入室內設計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1):494+496.
[2]肖宇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中融入民族元素的思考[J].藝術科技,2015,(12):32.
[3]狄思思.區域民族文化資源在包裝設計教學中應用初探——以祿勸彝族刺繡為例[J].中國包裝工業,2015,(20):113-114.
[4]于超.論民族元素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滲透[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01):168-170.
[5]雷潔卿,邱海東.歷史人文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傳承[J].藝術百家,2013,(S2):378-380.
作者單位: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