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強 朱訓泳
摘 要:該文分析了六合區2017年度水稻病蟲的發生危害情況,從加強分段預警、抓好病蟲測報、加強宣傳指導、建立健全機制等方面介紹了防治措施,并針對當前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對策建議,以期為水稻病蟲害防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發生;防治;六合區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1-0062-02
六合區地處長江中下游,是南京市糧食生產主要區縣之一,全年水稻種植面積3.13萬hm2,其中雜交秈稻1.57萬hm2,常規粳稻1.56萬hm2。2017年六合區水稻病蟲害總體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其中紋枯病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稻曲病、穗頸瘟輕發生,少部分破口遲的直播稻中等發生;檢疫性病害水稻細條病局部發生;白背飛虱中等發生;褐飛虱輕發生;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田塊間病蟲害發生差異的實際情況,六合區植保站準確開展預測預報,精心組織,科學分類指導,扎實推進防治措施的落實,較好地控制了病蟲危害,全年水稻病蟲害防治10.53萬hm2,挽回水稻產量損失約3.06萬t。
1 主要病害發生情況
1.1 紋枯病 屬中等偏重發生,具體表現為前期發病輕、后期發生重。雜交稻發病程度重于粳稻,粳稻以武運粳30號和南粳5055這2個品種發生嚴重,雜交稻以兩優系列品種發生較重。據7月14—15日,在馬鞍、程橋、金牛湖、龍袍、雄州街道普查表明,平均田塊發病率為89.2%,比2016年高23%,平均病穴率16.85%,病株率3.22%。在發病水平擴展期,8月22—23日調查,田塊發病率已達100%,平均病穴率21.88%,比2016年同期增10.2個百分點,病株率5.7%,比2016年同期增3.1個百分點。
1.2 稻曲病 屬偏輕發生。2017年,由于破口抽穗期多晴好天氣,加上防治得力,稻曲病發生程度明顯輕于2016年。據水稻生長后期普查表明,雜交稻平均病穗率0.15%,病粒率0.08%;粳稻平均病穗率0.12%,病粒率0.06%,雜交稻發病略高于粳稻。
1.3 稻瘟病 屬中等發生,穗頸瘟屬輕發生年。葉稻瘟病在苗期發生較為普遍,部分品種發生較重。據7月16日調查,田塊發病率為18%,平均穴病率3.4%。穗頸瘟的發生流行與破口期低溫陰雨天氣相關,在2017年的個別直播稻田,在破口期遇陰雨天氣,造成穗頸瘟發生偏重,嚴重田塊病穗率達46%。全區穗頸瘟發病面積約1466.67hm2,偏重發田塊約66.67hm2。據水稻生長后期普查,雜交稻平均病穗率為0.0077%,粳稻平均病穗率為0.003%。
1.4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是全國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2015年在六合區橫梁街道橫梁社區首次發現,2017年在馬鞍街道又出現發病田塊。通過調查表明,該區域發生面積0.67hm2,其中核心區0.4hm2。涉及品種為Y兩優6號、兩優6326、C兩優0861、兩優688等。
2 主要蟲害發生情況
2.1 褐飛虱 總體發生程度屬于輕發生。8月15—20日在馬鞍、竹鎮、橫梁、龍袍等街道調查65塊田未查見。據預測圃9月5日調查,雜交稻百穴蟲量5頭,粳稻未查見,大田基本無危害。
2.2 稻縱卷葉螟 發生程度中等,局部地區偏重發生。四(2)代田間7月5日見蛾,比2016年遲2d,蛾量維持在0~300頭/hm2,田間未查見卵塊,發生輕。五(3)代7月25日進入發蛾高峰,預測圃蛾量雜交稻2400頭/hm2,粳稻2700頭/hm2。加權平均有效卵72.6粒/100穴,為中等發生,部分田塊中等偏重發生。
2.3 二化螟 屬中等發生年,局部地區偏重發生。南北地區不平衡,北部雜交稻區發生重,中南部稻區輕發生。據6月20—24日在程橋、馬鞍、雄州等街鎮調查,一代二化螟平均穴枯鞘率為21.2%,幅度為0~64%;株枯心率0.5%,幅度0~2.2%。北部早栽田塊發生更為嚴重,平均穴枯鞘率32.3%,株枯心率0.7%。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區農戶防治意識薄弱,未帶藥移栽,錯過防治適期造成的。二代二化螟平均枯白穗率為0.68%,其中粳稻白穗率為0.35%。
3 防治措施
3.1 加強分段預警,打好關鍵防治戰役 主要圍繞紋枯病、稻縱卷葉螟、二化螟、水稻穗期病害、稻飛虱等病蟲,主動打好3次病蟲防治總體戰。第1次防治時間在7月19—22日,主要防治紋枯病、四(2)稻縱卷葉螟、葉稻瘟病、二化螟。第2次防治時間在8月2—4日,主要防治五(3)代稻縱卷葉螟、紋枯病、葉稻瘟病。第3次防治時間在8月27—30日,主要防治稻縱卷葉螟、穗頸瘟、稻曲病、紋枯病、褐飛虱和二代二化螟。掌握先破口先用藥的原則,破口1塊,防治1塊。
3.2 加強病蟲測報,科學指導防治 六合區屬丘陵地區,地形復雜,水稻品種多,栽培方式多,導致南、北地區病蟲害發生極不平衡。為了抓好水稻病蟲測報工作,區植保站全體人員明確分工,掛鉤到聯系點,定期深入村組、田頭,調查病蟲發生動態,確保病蟲測報準確、及時、無誤。在水稻病蟲高發期(7—9月),全體人員放棄節假日休息,跑田間到地頭,跟蹤調查病蟲發生發展動態,及時掌握每個街鎮的病蟲發生情況,科學及時拿出病蟲防治預案。針對不同類型田,掯住防治適期,科學指導防治。
3.3 加強宣傳指導,確保精準防治 在水稻病蟲防治工作,各級領導極為重視,在每次防治關鍵節點,及時召開相關會議,部署病蟲防治工作。區農業局通過農民培訓、科技入戶、六合農業網、12316信息臺等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發布病蟲防治信息。各街鎮農業服務中心加強宣傳工作,通過發放防治明白紙、通知單,達到信息戶戶知曉;加強技術服務,實施技術人員分工包村、聯系大戶,確保防治技術及時到位、準確防治。針對六合區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地僅在2個街鎮2個點,還沒有大面積蔓延之時,加強種子調運檢疫是關鍵。在防治策略上,重點抓好種子檢疫,強化宣傳培訓,積極開展以農業防治為主, 輔以藥劑保護等對策措施。
3.4 建立健全機制,推進植保專業化發展 近年來,六合區強化培育多元化、規范化的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支持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和基層農技組織等開展全程承包防治。一是完善病蟲害防控補貼機制,推廣技物結合、全程承包防治等服務模式,并充分利用落實好重大病蟲防治補助等項目資金,重點用于統防統防統治和藥劑補助、作業補助等,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和專業化服務組織參與統防統治的積極性,推動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二是建立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的備案制度、效果評價制度和監督管理制度,推進專業化防治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和規范服務。三是強化病蟲害信息服務和指導,引導植保專業服務組織持續健康發展,切實提升植保社會化服務水平。據2017年統計,全區統防統治覆蓋率達68.9%,其中南京六合艾津植保專業合作社實施稻麥全承包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0.21萬hm2。
4 防治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4.1 存在的問題
4.1.1 植保體系不健全,基層植保網絡不通暢 由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還沒有完成到位,大部分街鎮農技部門還沒有專職的植保人員,這樣造成基層病蟲測報嚴重缺位,防治上不能夠全覆蓋。在每次病蟲防治總體戰中,各地病蟲發生信息上報不均衡,防治信息不能夠及時下達到村、組、戶,人為降低了防治效果。對于區級植保部門,目前僅有3名專業技術人員,且年齡偏大,知識面不夠寬,工作難免不能顧全;在水稻病蟲高發時,易造成調查數據不及時、不準確,也降低了植保防治信息的準確性[1]。
4.1.2 群眾對認識不足,開展防治工作不力 目前還有少部分人在病蟲防治方面僅憑老經驗,見病治病、見蟲治蟲,存在麻痹僥幸思想,不能夠及時認真開展防治,造成防治工作不力。再加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外出務工的農民人數增加較多,部分農戶對在田水稻管理放松,病蟲防治不重視,也導致少部分田塊水稻病蟲害發生嚴重。
4.1.3 防治技術不規范,防治質量不高 在防治技術方面,存在著施藥不規范、防治質量不高等現象。主要表現為普遍用水量不足,施藥不均勻,防治時田間無水層,噴霧方法不對頭,用藥不對路,防治器械不精密,導致防治效果下降。
4.1.4 栽培方式多,品種混亂,病蟲測報難度大 近年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較快,各地水稻栽培方式呈多元化,機插秧、稻直播、手栽稻等多方式并存;同時隨著種子市場的放開,水稻品種也呈幾何級增加,造成病蟲測報難度加大。在農藥施用方面,由于農藥經營秩序管理不足,農經銷商之間不正當的競爭,造成防治藥劑隨意推廣,影響整體防治效果,也增加了環境污染風險[2]。
4.2 對策建議 要高質量的抓好水稻病蟲防治工作,必須加強基層植保體系建設,提高防治效率;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提高群眾認識,確保防治質量;加強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病蟲發生研究,提高測報水平;抓好農資經營市場監管,確保精確防治[3]。
參考文獻
[1]李文斌,林家軍,朱訓泳,等.六合區水稻生產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3):50-51.
[2]朱訓泳.推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信息,2016,6:9-10.
[3]朱訓泳.新形勢下加強基層植保工作的思考[J].湖北植保,2015,5:3-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