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揚安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與新加坡聯合開發建設的一座現代化新城,創建一流的投資環境,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園區政府的重點工作。為此,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立足區域總體發展需求,大力實施教育現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和國際化,在實際工作中,大力倡導“發展學校內涵、創立學校特色”的辦學方針,以創新性思維,通過與體育部門和社會機構積極合作,開展了“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建設,探索出一條適合區域教育特色發展的獨特之路,促進了區域教育、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自2011年起,蘇州工業園區“一校一品”項目開始實施以來,區域學校體育整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連續獲得國家、省、市體育教育方面多項成績,例如園區高中在蘇州市體質測試比賽中,連續3年區域總體成績位于大市第一;初中體育中考區域平均成績連續多年位于大市前茅;中小學生競技運動成績同樣斐然。以下詳細介紹6項具體舉措。
一、創新規劃教學模式 凸顯教學效果
為了提升學校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組織教研部門人員進行調查研究后,提出了小學、初中、高中3個學段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小學階段:“X+1”模式
該模式包含2種類型。類型一:“X”指每周體育課時數,“1”指專門選取其中一節課作為特色項目的教學課,這樣既保證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又保證了學校特色教學。例如,小學一至二年級每周4節體育課,教學模式即為“3+1”式教學,三至五年級每周3節體育課,教學模式即為“2+1”式教學。類型二:“X”指不同年級每周均有一節體育特色課程。以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為例,一至四年級每周分別開設健美操、輪滑、擊劍、足球課程,五、六年級開設游泳特色課程,學生在不同年級都能學到不同的特色運動項目,從而豐富了學校體育的“一校一品”內容。
2.初中階段:優先模式
在初中階段優先發展學校特色運動項目的教學。為確保每個學期能優先安排特色運動項目課時計劃,將特色項目教學作為整個學期教學重點。例如,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初一年級,每周優先安排一節足球課普及足球教學,在初二、初三年級組建校足球社團,讓對足球運動感興趣的學生繼續有踢球的平臺。
3.高中階段:專修模式
專修模式表現為:以學校特色運動項目為一學年的主修課程,其他項目為輔助教學內容,兼顧特色發展與學生基礎運動技術培養。實踐發現,該種模式能突出特色項目發展,保證學生較高水平地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同時又能合理地發展學生體能。以蘇州大學附屬中學“籃球專修”模式為例,即高一學生實施籃球專修一學年,其間輔以其他運動項目和身體素質教學練習,重點突出籃球技戰術的教學。實踐證明,經過一學年的專修,學生在三步上籃、運球繞桿、行進間傳球等技能和簡單戰術配合方面達到了較高水準。在此基礎上,高二、高三年級學生可有課程選擇權。自開設專修課程后,該校學生籃球素養和身體素質明顯高于其他學校整體水平。
二、開發校本課程 完善管理體系
蘇州工業園區各中小學在執行國家課程標準的同時,根據區域綜合發展評估要求及“一校一品”實施要求,結合學校傳統和資源優勢,聘用專家帶領學校體育骨干教師進行實踐研究,開發了一批科學合理、實用性強的校本課程。例如:蘇州工業園區文萃小學的《活力排球》、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實驗小學的《悅躍花繩》、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的《玩轉乒乓》等,這些校本教材的一大特點是注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和運動項目的體驗,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樂于參與學校特色項目教學活動。學校校本教材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規范,較好地落實了國家三級課程目標管理體系要求,其中不少學校的校本課程經專家論證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三、營造文化氛圍 感受運動快樂
“一校一品”活動的創建同時也促進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實現了以“體”育人、從多維度實踐文化育人的目標。例如,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在操場一角建造的30米長的“乒乓海豚墻”成為展示乒乓球文化的平臺;蘇州工業園區跨塘實驗小學通過黑板報、廣播等形式,普及和宣傳學校足球特色文化;蘇州大學附屬中學利用課間操、班會課、升旗儀式時間對學生進行籃球知識的普及;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每年開展羽毛球特色節;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每年舉辦校園足球聯賽等。這些體育文化氛圍的營造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特色運動技能,更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在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健康、全面成長。
四、加強特色交流 提升綜合素質
以“一校一品”為紐帶,以特色文化為主體,大力加強學校對外宣傳、交流,增加學校美譽度。通過努力,不少學校形成以特色文化為核心的獨特校園文化,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升了學校知名度。如園區教育局組織的“一校一品”特色項目進社區公益活動,全年7場,每場均有不同學校展示各校特色,通過節目會演,讓群眾對運動項目、學校辦學等有了直觀感受,學校、社區、家庭之間的聯系由此更加密切。另外,不少學校還走出校門,走向市、省乃至全國,加強國際交流,使學校在更大范圍的影響力得到提升。2015年,來自澳大利亞、巴西、韓國、中國香港以及中國內地的近20位花樣跳繩世界冠軍齊聚一堂,通過花繩展示表演、教學互動等形式,與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實驗小學的學生進行了一場別樣的“花繩文化”交流和互動。
五、創新評價機制 提升特色建設
為促進“一校一品”持續快速發展,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提出了一系列考評制度,把各校“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實施情況納入到區域綜合發展評價,每年年終考評一次,將各校最終成績同其他項目的年度績效考核整合到一起,為學校、校長的體育工作發放“成績單”。具體做法是: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每年組織專門人員集中對學校特色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現場評估,除材料匯報、問卷調查外,還進行現場普及率抽測,即隨機抽測一個班級學生特色體育項目的掌握情況,抽測合格率低于50%為不及格,高于80%為優秀。最后對學校特色項目整體實施情況進行綜合打分并納入到學校年終綜合績效考評中,另單獨對排名前10名的學校頒發體育特色項目獎牌及一定經費獎勵。這些強有力的評價措施使得園區學校體育特色項目走上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六、普及校園足球 享受足球樂趣
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倡導“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建設,為近年來校園足球推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基礎。2015年至今,園區已經有17所中小學確立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在園區教育局的組織下,每學期進行一次足球師資的培訓和指導,給予一線體育教師多角度、寬視野的足球教學體驗,讓參與者從不同方面提升了校園足球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手段。同時,重視校園足球普及與宣傳工作,力主校園足球教學從興趣出發,從基礎出發,培養學生參與即是成功的足球理念。為此,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要求各學校將足球列入各年級的體育教育課程中,爭取做到每班每周有一節足球課,增加足球參與的人員基數。
在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的對接下,巴西、意大利、荷蘭、捷克等國的足球教師進入到區內各中小學開展足球教學交流、培訓活動,較好地促進了學校足球教學、競技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對各所學校在體育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體育器材配備、體育專業師資配置等方面,最大程度上提供保障,為園區校園足球和其他體育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制度、環境的支撐。
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在區域內推進的學校體育“一校一品”特色建設項目,通過多年來的努力,在機制規劃及實踐落地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對推動區域體育教育快速發展、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養成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今后蘇州工業園區體育教育人將繼續努力,將區域內學校體育特色建設和體育整體教育推向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