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年軍
一、位移性動作技能單元系列設計的現實意義
1.從研討的主題來看,研討的目的在于將“跳躍”這一內容進行整體的構建和思考,是內容全面性、連續性的一種表現形式。“跳躍”內容在不同年齡段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可以說是內容整體化教學的一種新思考,是探索性地完善現今體育教育教學現狀的一種嘗試。
2.從主標題與副標題的關系來看,主標題反映的“動作技能”與副標題的“具體內容”又形成了一種關聯,也就是什么樣的項目應該形成什么樣的技能。如,水平一跳的游戲,可以構成人體基本活動能力內容的具體形態。走、跑、跳、投等能力既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運動技能發展的基礎能力。在水平一階段,利用游戲性的身體活動發展“跳躍”能力的設定既能滿足兒童生理心理發展需要,也能提升“跳躍”技能水平,潛藏著可繼續提升與發展這樣一個主題,為后續內容的安排作了基礎準備。
3.從主標題與分標題的關聯性來看,動作技能的形成為主題的關聯詞與相關知識、內容的關系有一定程度的體驗。在運動學習中,動作技能的形成有什么關聯性呢?如,知識、認識能力、身體控制等,都是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從已經提供的案例設計來看,有一定的反映。如,從水平一到水平四的對應關系分別是:“感知與身體相關的動作概念”“運用基本動作概念”“對身體部位的控制”“處理好身體與時間、空間的關系”,這樣的對應關系進一步整理時,可以看作是“動作概念”“運用概念”“身體控制”“身體關系”的對應關系。顯然這是一種遞進關系,值得提倡。但這種對應關系是否成立,卻值得商榷。
由此,本文認為從水平一到水平四(從小學到初中)的內容安排應該是連續的整體,也就是本次研討的跳躍游戲、單雙腳跳、立定跳遠、急行跳遠的內容設定具有連續性,從教學內容的排列來說,既符合教育學規律——教會學生認識運動、掌握運動的能力,又符合人體生長發育規律——人的運動能力越來越強,還符合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簡單運動到復雜運動。這樣有針對性的設計,則提示了要深入理解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運動內容的問題,但是,跳躍游戲、單雙腳跳、立定跳遠、急行跳遠的內容設定還只具備所謂的線性特征(一個個點的單獨對應),尚不健全,更多的應該進行立體思考。如,跳躍游戲、單雙腳跳、立定跳遠、急行跳遠中每個點的引申意義及輻射思考,只有將這樣的點考慮全面,才可能使內容的排列更有序。
二、位移性動作技能單元系列設計優化構想
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都是一個發展向上的過程。本次案例的設定是否達到了這樣一種高度發展和具有極強的內在邏輯性呢?
1.從上面的歸納來看案例出現的內容安排的邏輯層次是什么,針對水平一至水平四的內容安排的對應關系進行解析。從運動學習的角度來看,其合理性在哪兒呢?卡佩爾在論述運動學習時,認為動作技能學習應該遵循一定的運動原理,具體見表1。
參照卡佩爾的運動原理,可以看到運動技能形成時,應該遵循運動原理,尋找其對應的關系。但是,案例雖然提到了這種運動關系的局部,卻沒有對整體進行較好地規劃和策劃,蜻蜓點水式的一筆帶過,這是問題之一。另外,運動技能學習時,實際上是認識規律前提下的身體技能形成過程,但案例只提到“運動概念”這樣一種認識,顯然,不能滿足所有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要求。由此只能說,案例的思考具有較好的啟發作用,但內在的邏輯卻是混亂的,這也必然導致內容安排本身的妥當性欠佳。
2.有關內容安排時的要素思考。從表1中,可以看出2層關系,其一是有關運動技能構成的細節關系,這種關系必然牽涉到4種要素:身體、空間、發力/動力和關系,這只能是設計的基礎,而不是每個動作的技能基礎。如,排球的墊球,會牽涉到這4個要素,但具體的動作卻各不相同。如,向前墊球的手臂動作、用力程度、墊到哪兒都可以變化,所以,從內容安排上要考慮本身的需要和發展,否則,即使規定了內容,也可能是遠離教學的內容。
3.有關“跳躍”內容的理解。很顯然,案例本身是就“跳躍”安排了“跳躍”項目,遠沒有達到較好地理解“跳躍”內容的程度。隨著年齡和學習閱歷、認識能力、身體能力的提升,對運動技能水平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那么,至少應該形成一種認識,即基本活動能力的跳躍是為更高水平的單項跳躍(立定跳遠、急行跳遠、急行跳高)或聯動跳躍(轉身跳、持物跳)打基礎,而基礎發展的前提下,已有運動技能的隨機表現力,則更是發展的關鍵。如,看舞蹈《天鵝湖》,關注的不僅僅是舞姿,更多關注的是舞蹈本身的情節及發展和給觀眾帶來的感受和思考。
參考文獻:
[1]蘇珊·卡佩爾,瑪格麗特·懷特黑德.體育教學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48.
[2]孫喜和,陳昌福.位移性技能單元的思考與解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7(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