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單位的教研,是在本校內進行的,是以解決學校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目標。基于此,其研究的主體是本校的教師,這能充分體現校本教研“在學校”的特點。校本教研必須由本校教師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而體育校本教研,更多的是基于學校體育相關問題的研究活動,體育教師是體育校本教研的主體。促進學生、教師、教研組、學校體育工作共同發展是體育校本教研根本目的。
一、厘清體育校本教研的問題來源
體育校本教研本身是以學校體育工作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這些活動的開展是基于解決問題。一般體育校本教研有以下3個問題。
1.課程類問題
主要指國家體育課程校本化實施,基于學校資源進行體育學科課程建設的體系架構與有效實施,以及后續的評價等問題。
2.體育課堂教學問題
課堂是課程實施的主要平臺之一,這包括學年與學期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制訂與落實,課堂教學規律與特征的掌握,教師運用教學技能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等。
3.綜合類學校體育工作問題
這些主要包括從課程實施到課堂,對校本課程開發、體育社團(俱樂部)、相關體育比賽組織、學校體育特色文化的創建等問題的教研。
4.體育教師自身發展的問題
依托于學校層面開展相關的教研活動,如,師徒結對、教師個人成長制訂與規劃的研討等。
對于以上4個體育校本教研所涉及的問題,也可以課題或學校建設項目為載體開展研究。
二、探尋多元化的體育校本教研平臺
傳統的體育校本教研一般以學校固定安排的教研組活動為主導,屬于集體性的校本教研。傳統的集體性校本教研,能給予的時間充裕、主題明確、能解決實際的問題。但單一化的校本教研,對問題的及時解決,教師校本教研的習慣養成,校本教研活動中對他人的依賴等均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在解決問題質量上略顯不夠。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校本教研的開展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但歸根結底離不開3個要素,即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專業研究人員。基于校本教研可以大體分為: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
1.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
教師通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反思,可以總結經驗,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不斷改進教學,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教師個人反思性的校本教研主要是反思教育教學理念、教育教學行為、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個人的教研活動屬于個體單一的研究行為,是最基本的校本教研存在形式,這也是促進集體教研與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的基礎。其主要的開展形式有教師觀看與研究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視頻、撰寫教學后記、案例研究等。
2.教師集體性的校本教研也是傳統意義上最為常見的體育校本教研存在形式
集體性的校本教研指2人或2人以上的體育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它是校本教研最主要的形式。這種教研一般是在學校體育教研計劃下有組織的研討活動。如,聽評課、關于課題與項目的研究等。這也是典型的校本教研通過同伴互助形式進行的伙伴式幫助、對話、協作的局面。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集體性的教研需打破原來單一的形式,在原有的以教研組固定的活動形式,向不定期的教學沙龍與教研論壇形式呈現,加強利用網絡教研的形式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如,QQ群、微信群、BBS論壇、教師博客等網絡平臺,可以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可以民主平等的交流對話、可以低成本投入高效果的獲得,讓體育校本教研在網絡平臺的支持下成為一種新常態。每一所學校都可以基于學校實際制訂本校的網絡體育校本教研范式,將網絡備課、網絡評課、網絡教學、微課(微視頻)教學研討交流、相關主題研討、學術沙龍等融于學校網絡校本教研中,形成本校特色體育校本教研。
3.專業研究人員的引領
體育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的。參與人員為學校教師,研究的問題也是基于學校的實際,來源于本校,突出“校本”,但是不等于不需要專業研究人員介入。專家的介入更多地能夠憑借專家信息資源,開闊教師的視野,避免本校教師困于本校,造成視域的狹小,此外專業研究人員的引領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平日學校體育工作中自己難以發現的問題等。如,對于如何提高學校大課間活動效果的問題,可以請專業研究人員進行“把脈問診”,怎樣開展組織與實施效果更高,這就能較好地促進校本教研的提高。方式主要有專題講座、專題談話、專題研討、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現場指導、網絡教研的引領。這種基于學校體育校本教研平臺的提供,實質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加速學校校本教研的問題解決,促進校本教研的質量提升。
三、以校本教研為抓手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體育校本教研的扎實開展,能有效促進學校體育教師自主發展。有了優秀的體育教師,才能培育更加優秀的學生,真正以提升體育核心素養為己任,從而帶動學校內涵與品質的提升。在教師成長中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教師內生動力進取的渴望和研修的習慣。而體育校本教研給教師提供了這樣的平臺,創造了有利于教師自主發展的條件。不管是體育教師自身還是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來說,校本教研最終的目的是解決學校問題,促進學校發展。但教師的自主發展提速反而會促進體育校本教研質量的提高,使得兩者呈螺旋式上升。因此,在開展體育校本教研中:
1.要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學校層面要把握教師成長規律策劃和開展符合教師發展的體育校本教研,激發教師學習與自我成長的愿望,尤其是年輕體育教師。
2.要尊重教師學習發展的多樣化要求。如,師徒結對、成立研修團隊、學校省市級的體育項目申報與開展等研究活動,給予教師提供更多的需求與自我錘煉的平臺。
3.體育校本教研中實施發展性的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是影響教師成長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校本教研推進中比較隱性的“瓶頸”。校本教研有制度、有活動的計劃與方案,更需要有教研后的評價,無論是哪種校本教研形式,作為學校、體育教研組、教師個人都需要客觀地對參與校本教研進行后續的評價。評價有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自主反思性的校本教研一般以自我評價為主,也可請他人對自己評價。而集體性的校本教研與在專家引領下的校本教研,應有多種評價相結合,能以發展性的眼光評價教師踐行體育校本教研,其評價目的能促進教師更快、更好地自主發展。
——劉成兵(江蘇省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