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林
摘 要:文章在充分結合筆者書籍與科研文獻閱讀、互聯網資料查詢的前提下,對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進行一些簡單的談論。
關鍵詞:城市生態環境;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策略
1 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
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城市逐漸成為了人類各項生活與生產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當前城市的繁榮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城市日漸繁華背景下往往是以犧牲生態和環境為代價換取而來,這從屢見報端的霧霾、內河污染等報道便不難發現。在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以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背景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社會熱點問題。
1.1 城市環境
城市環境簡單來說,主要指借助于直接利用、人為改造等手段所構成適合人類生存居住的環境。從廣義上而言,城市環境主要有社會與自然這兩部分,其中前者有文化、經濟以及人口等;而后者則是水源、地質、動植物以及氣候等。從廣義城市環境所包含的元素,我們不難發現它在城市形成與發展歷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1.2 城市生態系統
城市生態系統指的是在自然界的特定空間內,由環境和生物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在其中環境和生物間二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且在某一時期內其維持于一個較為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城市生態系統主要是人類適應自然環境,在某一空間范圍內通過環境與環境、資源與人口相輔相成而構建起的自然、社會以及經濟的復合體。
2 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2.1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水平的提高,推進市場化運行機制
要想有效提升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行水準,也需要增加環境資金投入。不但要以政府為導向,而且還需高度重視市場機制的發揮,只有將市場機制全面發揮出來,方能夠有效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讓城市建設更為高質高效的開展,并且還能夠有效促進營業市場化和服務的專業化。
2.2 制定城市的發展規則,以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作為基礎
為了促使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二者能夠協調共存,我們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則上就必須充分考量其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首先區域性發展問題,在當前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必須要確保城鎮和鄉村可以協調發展,這樣一來可以在避免農村發展得到兼顧情況下逐步縮小二者差距。其次,就城市當前經濟發展結構進行改革而重點推行循環經濟模式,如此不僅有利于城市經濟發展向著良好態勢前進,并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有效協調經濟、社會以及環境三者一同發展,從而為實現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打下堅實基礎。最后,結合城市生活、生產以及環境保護要求科學合理劃分功能區域,這樣一來通過合理的布局確保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宜居環境均能得到實現。
2.3 資源利用和再循環利用的原則
采用循環經濟,也就是循環利用資源、再利用、減量化等原則來將城市污染物和廢棄物等排放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且將可循環、可更新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這也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的動態平衡,歸根究底就是生態利用模式,而這也是目前抑制環境問題惡化,實現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途徑。
2.4 做好有序城市總體規劃
要想做好有序城市總體規劃重點有四個方面:第一,城市規劃布局。城市規劃布局主要從工業結構、區域布局、行業發展以及居住這四個方面著手,其核心在于既要確保每一個布局科學合理,又能夠滿足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需求;第二,堅持以生態觀點作為城市總體規劃指導,這樣一來使得城市發展限制在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并且有助于實現經濟、城鄉以及環境三者建設一同規劃與實施;第三,在城市形態規劃上必須充分秉承因地制宜原則,并預留好足夠的公共與綠色空間。之后在有效規劃城市自然景觀情況下做好國土、土地等規劃建設。需注意的是在城市國土與土地規劃上要嚴格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開展;第四,城市規劃要突出本地區特色及實際。由于每個城市情況各有不同,因而要想實現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在其總體規劃中就應當緊貼本地區產業發展、自然環境等實際進行規劃,以此突出其特色。
2.5 環保理念的普及
要想實現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環保理念的普及,讓社會了大眾能夠更為深刻的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而普及環保理念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這亦是提升環保效率的重要途徑。首先,我國應當要加大宣傳與推廣環保理念的工作力度,采用多種方法來讓各界人士都能夠正確認識有關知識。如,可以在社區中不定期的開展環保理念與知識的宣傳活動。還能夠采用多媒體技術來構建起有關共享平臺,方便各界人員可以實時了解與掌握有關環保信息等。其次,應當要加強社會大眾的自覺性。根據各類型人群來采用相應的教育方式,從而加深大眾得理解,并能夠積極參與到環保工作當中。例如對學生進行環保理念的教育、企業以身作則加強對員工的環保思想教育等。
2.6 倡導循環經濟
對我國傳統經濟發展狀況和當前互聯網經濟看來,倡導循環經濟是一項重要舉措。其通過有效改進以往得技術行業,從根本上降低資源消耗量,并且有效實現廢物再利用,以達到提升能源利用率的目的,確保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生態資源,盡可能將發展經濟對生態環境潤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在建設城市進程中,倡導循環經濟,應當要堅持循環經濟的基本思想為主要發展方向,確保城市建設能夠和生態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還應當要積極改進生態補償機制。在發展經濟進程中,不可避免會需要利用生態資源,并對其產生影響,而及時采取生態補償,如加大建設城市綠化等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城市生態環境總體而言隨著城市規模擴大、人口膨脹以及經濟迅猛發展呈現出日漸惡化的局面,空氣污染、水資源污染以及廢棄物丟棄等情況與日俱增,這就嚴重的破壞了生態環境系統,并因此而威脅著我們的健康以及經濟社會穩定發展。面對這一情況,我們就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做好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此為推動其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文娟.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及可持續發展探索[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6(11).
[2] 孟瑾.論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及可持續發展[J].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5(6):142~143.
[3] 楊威,李真.城市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現狀及對策[J].河南科技,2016(1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