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俊 賈佳文 劉思敏 熊昱程 陳洪 王鵬雁 向瑞倫

【摘 要】為給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提供更多備選策略或參考,本文以獨到的研究視角,通過運用前沿經濟模型——GTAP 模型進行模擬,并結合國家頂層設計等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得出了我國可尋求與哈薩克斯坦或俄羅斯建立FTA(自由貿易區),并可將先期能源貿易等合作作為建立 FTA 的切入點,從而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結論。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策略;自由貿易區;GTAP模型
一、引言
絲綢之路經濟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和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我國政府在2015年與俄羅斯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后簡稱《聲明》),《聲明》提到雙方將“研究推動建立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自貿區這一長期目標”。
然而,當前國際形勢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境況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該舉措的前景也會受到外界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歐亞經濟聯盟各成員國( 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之間不僅經濟結構互補性差、經濟實力差距大,而且經濟聯系松散而脆弱,該聯盟的發展前景較差。有學者甚至認為,等待歐亞經濟聯盟的可能是像獨聯體或歐亞經濟共同體那樣的命運。[1]
在當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各類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不斷發展并不斷擠壓我國戰略發展空間的背景下,抓住時機盡快推動自貿區的建設顯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研究的意義在于在既有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思考中,尋找一種新的FTA方案,通過降低風險來做到有備無患,讓上述發展策略的實施具有實際意義。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獨到的研究方向,以及將統計數據與前沿經濟模型模擬數據并舉,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下面本文將結合國家頂層設計,以三國之間開展的能源貿易為切入點,有研究表明,這樣將大有裨益[2]并通過GTAP 模型和各方面數據等對其可行性進行定量化地研究,以求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提供一種可能的備選新策略或新思路。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策略的新思考
按照國家相關文件中提到的“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3],“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4]等重點規劃,以及 2016 年 8 月習近平主席對建設“一帶一路”要重點支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等戰略性優先項目的最新要求[5],本文將以成立雙邊或多邊FTA為目標,以我國周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或區域性組織為合作對象,并以我國與合作對象的最大利益匯合點為新策略切入點①,從而制定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備選新策略。
根據上述思路,本文制定出了以建立中哈 FTA、中俄FTA,或者中俄哈 FTA為目標,以“能源貿易為主,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輔”為切入點的新策略。主要理由如下:
(1)中哈、中俄之間雙邊關系穩定發展,并已有較好的合作示范成果。相比于阿富汗等中東地區國家的混亂局勢,以及我國與日本等國政治關系的不穩定,我國已于2015年與歐亞經濟聯盟主導國——俄羅斯簽署《聲明》,訂立了雙方共同推動建立中國—歐亞經濟聯盟FTA的長期目標;已成立運行的世界首個跨境自由貿易體——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在2016年上半年實現貿易額14.8億元,增長 25.3%[6],該中心目前發展態勢良好,示范效應較強。
(2)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能對接哈國內的“光明大道”②計劃,滿足俄羅斯提高基礎設施水平以發展經濟的需求;此外,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產業結構高度同質化,經濟發展水平相近,資源稟賦相似[6] 。
有鑒于此,本文認為除了中哈FTA,中俄FTA以外,也可以嘗試建立中哈俄多邊FTA,從而為新策略提供更多的可能選項。
(3)哈、俄兩國在國際油價低迷的背景下具有盡快擴大外匯收入以穩定經濟的迫切需求。據哈薩克斯坦央行消息,2016年上半年,哈薩克斯坦商品出口額達171億美元,同比減少30.9%[7],世界銀行在2016年4月將2016年哈GDP增速預期下調至0.1%[8];俄羅斯情況與之相似甚至更糟[9]。
在國際低油價的背景下,哈、俄兩國的外匯收入已大幅度減少,國內經濟難以發展。顯然,中國與哈、俄兩國進行更大規模的能源貿易,既符合中、哈、俄的切身利益,也可為成立相關FTA奠定基礎。
(4)我國具有優先與油氣資源富集國家——哈、俄進行能源貿易的迫切需求和必要性。與哈、俄發展能源貿易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國破解“馬六甲困局”③的迫切需求,也符合前面提到的國家頂層設計要求。
一方面有數據表明,自1951年到2000年之間,世界共發生14起原油供應中斷事件中,有85.7%發生在中東[10],說明中東的油氣供應穩定性較差;另一方面,經過學者定量化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我國自哈、俄兩國進口原油的風險等級最低的結果[11]。
因此,中國有必要發展對哈、俄的能源貿易關系以規避風險從而保障能源安全、國家安全。
在對上述建立FTA目標的切入點選取過程中,盡管有學者認為中國在對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的進口貿易結構中,低端能源、資源產品占比過大,且投資過于集中在上述領域,貿易未能有效優化哈、俄兩國的經濟結構,容易引起哈方與俄方的不滿。
但隨著國際局勢的迅速變化與哈俄兩國經濟狀況的惡化[12][13],本文仍然認為能源貿易是切入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哈、俄兩國與中國已有較強的合作意愿和政治基礎的前提下,限于篇幅,本文僅從經濟方面對該新策略進行初步地定量化分析,以對該策略的可行性進行初步論證。
筆者將運用當前相關統計數據對上述三種FTA的成立基礎進行分析。并通過GTAP模型對相關FTA的運行進行模擬,并對其模擬結果進行分析,以求盡可能充分地論證上述三種FTA的可行性。
三、俄、哈兩國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分析
(一)經濟聯系概況及貿易結合度分析
據俄羅斯海關統計,2015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636億美元,同比下28.1%,占當年俄外貿總額的12.1%。中國已經連續六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
2015年,俄羅斯出口中國的貨物總值排前三的分別為礦產品,木制品和機電產品,其中礦產品出口額達到197.31億美元,同比下降31.7%,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礦產品總額占2015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的31%,份額較大[14]。
另據哈薩克斯坦國民經濟部統計委員會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是哈第二大貿易伙伴,俄羅斯是哈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哈雙邊貿易額105.67億美元,同比下降38.4%,占當年哈外貿總額的13.9%;哈對中國出口額54.84億美元,同比下降44.0%;哈自中國進口額50.83億美元,同比下降30.9%。
此外,中哈貿易結構多元化程度較低,哈對華出口主要為原材料。隨著中國需求下降,以及國際油價下跌,礦產品出口規模由原來出口總額的 64.8%下降至45.8%[15]。
可以看出,受到世界經濟發展緩慢、低油價等影響,在2015年,中哈、中俄貿易額均有較大幅度下降,且礦產品(包括石化能源)貿易仍在中哈、中俄雙邊貿易中占有主導地位。
下面本文用貿易結合度(TI)來衡量兩國在貿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以定量的方式來說明中哈、中俄之間的經濟聯系,公式如下:
TCDab=(X ab/X a)/(Mb/Mw) (1)
其中 TCDab 表示 a國對b國的貿易結合度,X ab表示a國對b國的出口額,X a表示a國出口總額;Mb表示b國進口總額;Mw表示世界進口總額。如果 TCDab>1,表明 a,b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緊密,如果TCDab<1,表明a,b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松散。
由表1可知,在 2013- 2015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以及哈薩克斯坦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指數較高(超過1),并且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結合度指數增長迅速,這說明雙方經貿聯系較為緊密,同時中國對哈的經貿聯系發展迅速、勢頭良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對俄羅斯貿易結合度指數出現小幅波動,但其仍然大于1,表明中國對俄羅斯的經貿聯系較為緊密;俄羅斯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指數出現了小幅增長,但仍然小于1,表明俄羅斯對中國的經貿聯系仍然較為松散,但是俄羅斯對中國的經貿聯系在逐漸加強。
從總體來看,中哈、中俄之間都具有較高的貿易結合度,當前,中哈、中俄之間的經貿聯系在穩定中逐步增長,前景較好。
(二)經濟互補性初步分析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Index of R 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 CA)又稱出口效績指數,是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某種產品是否具有比較優勢時經常使用的一個測度指標,公式如下:
R CA= (X i/X t)/(Wi/Wt) (2)
其中X i表示一國某商品出口值;X t表示一國商品出口總值;Wi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表示世界商品出口總值。
本文依據SITC rev.4(國際貿易標準分類)將貿易產品分為十大類⑤,得到如表2,表3,表4⑥的中、哈、俄三國的十大類商品的R CA數據。
對比表5[16]并通過對表2、3、4的觀察,我們發現,哈薩克斯坦3類商品在國際貿易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2015年其R CA指數甚至高于俄羅斯,且優勢在逐步加強;其6類具有一般的競爭力但不穩定。除此之外,哈國內各產業競爭力都較弱。中國在6、7、8類商品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7、8類商品競爭力具有下降的趨勢,中國其他類商品競爭力都較弱。
俄羅斯在3類商品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俄羅斯在2、6類商品上具有一般競爭力,除此之外,其余類商品競爭力較差。可以看到,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在3類產品(礦物燃料等)上均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7、8(機械、運輸等設備,雜項制品)等類商品上不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其競爭力偏弱。與之對應的是,中國在7、8等類商品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與哈、俄兩國對應產業相比,中國具有明顯的優勢,而在3類產品上,中國的競爭力較弱。此外,在0類、5類等商品部門上,中、哈、俄三國比較優勢相近,競爭力都偏弱。
綜上,中國與哈、俄兩國在礦物燃料、機械運輸設備、雜項制品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而中國與哈、俄兩國在食品、化工產品等領域競爭性明顯強于互補性。鑒于當前在中哈、中俄貿易結構中,中方主要出口機電等產品,哈俄主要出口礦物燃料等互補性產品的事實,本文認為在當前的中哈、中俄貿易中互補性大于競爭性;但從長遠來看,若發展經貿各國不注重優化產業結構、培養互補性優勢產業,未來中哈、中俄或中哈俄之間的經貿往來可能會出現互補性逐漸變弱的情況。
四、基于GTAP模型對中哈、中俄及中哈俄FTA的靜態模擬結果分析
GTAP模型(全球貿易分析模型)由美國普渡大學教授Thomas W. Hertel所領導的全球貿易分析計劃發展而來,是一種多國多部門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由于該模型數據詳實豐富,充分考慮了各國之間以及國內各部門之間的互動關系,并能夠根據模擬條件得到外生變量的變動對各國GDP、福利及其各部門的生產、進出口等的定量化的影響,并且模擬結果較為準確可靠,因此該模型已在IMF、WT O等主要經濟組織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7]。(Hertel,1997)
下面本文將通過GTAP模型對相關FTA 的運行進行模擬,并對其模擬結果進行分析,以求盡可能充分地論證上述三種 FTA 的可行性。
國內學者運用GTAP模型模擬中國對外經貿發展及能源環境政策變化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主要集中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張光南等[18],2012),和能源環境研究熱點(楊軍、欒昊等[19],2014)。總的看來,GTAP模型已被學術界廣為使用,其可靠性也在相關研究中得到了佐證[20]。下面本文將利用GTAP第八版數據庫(第八版是目前較新版本,數據庫金額為2004年美元價值),通過情景設定來預估當前建立相關FTA的結果并發現問題。
(一)情景設定
考慮到中哈、中俄貿易中,礦產品、機械產品等主要貨物貿易額已占據總貿易額的多數,在此本文將中俄、中哈或中哈俄FTA中的各成員國設置為貨物進出口關稅為0,運用Gragg解法,來對未來三種可能的FTA的預期經濟效益進行分析。
(二)模擬結果與分析
表6、7、8分別表示在三國在當前經濟狀況下,中哈、中俄、中俄哈FTA運行的模擬結果。(表 6、7、8 數據經runGT AP得到,“其他”代表世界其他經濟體)通過對中哈FTA實施后的經貿效應(表6)進行觀察,我們可以知道:中國實際GDP將增加 0.03%,哈實際GDP將下降 0.19%,其余各國實際GDP也有所下降,但是幅度較小;此外,由于貿易創造效應,中國將得到約3億美元的福利,但是包括哈在內的其他國家福利都有所減少;在中哈FTA實施以后,除中國在貿易條件、進出口、總產值等方面有所優化或上升外,哈以及其余國家在上述方面皆會有所下降。
經計算,在中哈 FTA實施以后,哈方工業產值會下降約 0.11%,農業服務業產值會有小幅上升,而中方各產業都會有所發展(增幅約為 0.02%)。
通過對中俄FTA實施后的經貿效應(表7)進行觀察,我們發現,中方將實際 GDP 將會上漲達0.39%,這一水平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得到的中韓FTA 將拉動中國實際 GDP 增長0.34%的水平相當[21]。
此外,中國在貿易條件、總產值、進出口額方面都將有進一步上升,中國也將獲得多達38.67億美元的福利。與之對應的是,俄的進出口額也將獲得超過2%的增幅,同時俄將獲得13.06億美元的福利。除俄的進出口與福利會有收獲之外,包括俄在內的其他國家包括在表格中的項目都將有小幅下降。
通過對中哈俄FT A實施后的經貿效應(表8)進行觀察,我們發現,中方實際 GDP將增長多達0.41%,貿易條件、總產值、進出口總額都將有明顯的上升,中、俄雙方將分別獲得40.90億美元、14.48億美元福利;此外,哈、俄實際GDP都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貿易條件也將小幅惡化,但哈俄兩國進出口額增幅明顯。
綜上,中俄、中哈、中哈俄FTA的模擬結果與貿易條件惡化論的觀點相符,即哈、俄等主要出口原油、礦產品等初級產品的國家在與主要出口機電產品等技術水平更高的中國進行國際貿易時,在主要經濟指標上中國都將顯著獲得更多的收益,而哈、俄的收益將較少,甚至出現小幅虧損。
但上述三種FTA都將提升FTA地區的整體福利,提升域內國家的貿易水平。
此外,充分的國際貿易將為哈、俄帶來難以準確量化的動態收益,例如技術進步、資源優化配置的水平、技術和知識的擴散等。
因此,在對上述三種FTA方案中進行對比以后,不難發現,哈、俄兩國的出口總額在中哈俄FTA方案的模擬中增長最多,分別高達3.00%、4.21%,而哈、俄兩國是采掘業的凈出口國,隨著出口額的大幅增長,兩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得到改善。
所以本文認為中哈俄FTA在目前各國經濟狀況下將會帶來最好的收益。
五、結論及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與論述可得出如下結論:當前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成立自貿區的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為防止該自貿區在極端情況下“難產”甚至“夭折”,而我國因缺乏備用策略以致在短期內難以有效應對的情況,本文制定出了應優先尋求與哈薩克斯坦或俄羅斯建立FTA,并將“以能源貿易為主,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優先建設為輔”作為切入點的新策略。
同時,本文從經濟視角對上述新策略進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得出了中哈俄、中哈、中俄三種可能的FTA選項都是可行的,并且中哈俄FTA是最佳選項的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模擬我們發現,在當前相關三國的經濟狀況下成立FTA都會導致哈、俄在福利、貿易條件、總產值等宏觀方面獲益較少甚至略微虧損,而中國始終會獲得較大的益處。
因此,為提高合作方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互利共贏,中方應立足自身情況,注重滿足哈、俄對于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發展經濟的需求。
此外,本文僅利用GTAP模型對上述三種可能的FTA方案進行了靜態模擬研究,同時模擬情景僅將貨物貿易關稅設為0,并未進行更細致的設定。在以后進一步的研究中,筆者建議對上述可能的FTA進行更精確的模擬情景設定,并進行動態模擬研究,以求進一步驗證其可行性。
(四川理工學院經濟學院,四川 自貢643000)
注釋:
①尋找切入點有利于進一步緊密 FTA 相關各方的經貿聯系,從而強化成立 FTA 的基礎。
②“光明大道”計劃:哈薩克斯坦政府旨在通過實施一系列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促進經濟結構轉型,進而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發展計劃。
③馬六甲困局:指中國能源運輸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面臨戰時被切斷的風險。
④SITC將商品分為10大類,分別為:0(食品和活動物),1(飲料及煙草),2(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3(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4(動植物油、脂和蠟),5(未列明的化學品和有關產品),6(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7(機械及運輸設備),8(雜項商品),9(未分類商品)
⑤表2,表3,表4數據都由UNcomtrade數據庫經計算得來。
參考文獻:
[1]李建民.歐亞經濟聯盟:理想與現實[J].歐亞經濟,2015(3).
[2]XP Zhu.The Cooperation of Energy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nd the Effect to Regional Economy of Northeast Asia[J].2004.
[3]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Z].2015-03-28.
[4]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2013-11-12.
[5]習近平對“一帶一路”建設提8 要求[N/OL].2016-08-17.http://news.ifeng.com/a/20160817/49793953_0.shtml.
[6]探訪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中國西部免稅購物新高地[N/OL].2016-08-18.http://money.163. com/16/0818/11/BUOGU8C700254TI5.html.
[7]劉琰.上半年哈薩克斯坦現有交易賬戶赤字增長近21%[N/OL].2016-08-15.http://kz.mofcom.gov.cn/ article/jmxw/201608/20160801379719.shtml.
[8]劉琰.世界銀行對哈薩克斯坦2016年GDP增速預期降至0.1%[N/OL].2016-04-12.http://kz.mofcom.gov.cn/ article/ddgk/zwminzu/201604/20160401294734.s html
[9]程偉.輸入型增長:俄羅斯經濟困局探源[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5).
[10]王堯,呂靖.中國原油進口運輸通道安全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4,40(1).
[11]周尚意,張晶.中國原油進出口風險度以及對國內不同區域的影響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1).
[12]高志剛,王彥芳.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哈貿易自由化路徑探析[J].開發研究,2016(1).
[13]寇佳麗.俄羅斯經濟:困境中如何謀出路[J].經濟,2016(4).
[14]王宇,敬莉.中俄經貿合作現狀分析及對策[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報),2016(3).
[15]張圣鵬.2015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貿易額105.67億美元[N/OL].2016-02-19/2016-09-15.http://kz.mofcom.gov. cn/article/zxhz/hzjj/201602/20160201258632. shtml.
[16]阿依努爾.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貿易互補性和競爭性分析[J].時代經貿,2016(10).
[17]張光南,陳坤銘.楊書菲.ECFA對兩岸三地的經濟、貿易和產業影響—基于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的分析[J].經濟學(季刊),2012,11(3).
[18]張光南,陳坤銘,楊書菲.ECFA對兩岸三地的經濟、貿易和產業影響——基于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 的分析[J].經濟學(季刊),2012,11(3).
[19]欒昊,楊軍.美國征收碳關稅對中國碳減排和經濟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1).
[20]劉小偉.基于 GTAP 模型的我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一體化發展評估[J].產經評論,2015,6(3).
[21]丁棟.中韓專家:FTA將分別拉動兩國GDP增長 [N/OL].2015-06-25/2016-08-30. http://www. chinanews.com/cj/2015/06-25/7365982.shtml.
[22]蘇靖然.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下新疆經濟發展對策建議[J].時代經貿,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