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桂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微時代”早已悄悄來臨。在高效課堂、移動教學學習及翻轉課堂等學習方式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新理念背景下,微教學也在教育領域不斷地醞釀發酵應運而生,微課也成為“微時代”環境下一種新的教學改革探索的產物。在信息化教育的推動下微課將逐漸成為普通高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從微課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的效果和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微課;數學應用;提高
微課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借助教學視頻,圍繞一個知識點展開的精彩教學活動。它“直擊”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知識點為目的,其次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學習目的進行選擇學習,時間為5——10分鐘為宜,微課的核心是教學視頻,包含教學設計、課件、反思、練習、反饋等教學資源,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
一、微課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的效果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在我們的工作學習中呈現出了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凸顯了很多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也為我們的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提供了相應的平臺。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學生無法接受學習內容而失去學習興趣,對教學重難點如何突破成為了教學的關鍵點。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快樂的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探索的一個問題,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微課實現我們的部分目標。
1.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高中數學的知識點與生活息息相關,有的我們還沒有接觸過,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錄制微視頻可以構造虛擬生活情境讓數學來源與生活有回到生活中,將學生帶到感興趣的問題探索中,微課能有效補充這片空白區域。將靜態變為動態,將抽象變為直觀,將教學知識點化整為零等幾種形式呈現于教學,圖文聲動并茂,學生樂于接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化教學課堂改革。其次長期的培養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及認知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同時學生也可以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利用移動設備或者電子書包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實時學習。微課設計小但是針對性強,根據任務驅動方式教師提前準備好學習題單,微課學習單講解一兩個知識點,學生觀看后完成任務,學生有疑問處可以重復觀看,直至完成任務。通過多種感官刺激獲取信息,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例如,“錐體表面積”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錄制結合幾何畫板運動軌跡展示“圓柱表面積”,引伸到“錐體體積”計算公式,將數學知識置于一個直觀化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利用微課,可以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學生選擇性學習達到因材施教。再次,通過微課制作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內容,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微課教學視頻中,學生體驗數學情境、感受數學知識、領悟數學思想、思考數學問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突破教學重難點和疑點
高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重難點是學生建構知識結構的障礙,疑點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困惑,為了強調重點,突破難點,解答疑點教師將重難疑點問題設計成微課程的形式展示出來,有針對性地講解一個知識點,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例如,“函數圖像在象限的關系”教學,教師利用幾何畫板及電子白板內置軟件,使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各種函數圖像和象限的關系,讓學生觀察函數圖像變化的過程,將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具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變化的魅力。
二、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微課教學方式新奇,在融入式的課程環境中,消除了學生的距離感,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使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激發能動性,從感性到理性,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聯想,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1.課前部分
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進行預設,課確定教學內容,根據需求選取資料,突出課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創設妙趣橫生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其次時間不易過長控制在五分鐘左右的微課程,完成的微課傳到校園網或班級QQ群,供學生點擊或下載觀看。利用多媒體手段,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想象力,使學生印象深刻,微課的教學內容少,聚集問題,學生觀看完成學習單。在這個環節具有相對獨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如果學生不能完成任務可以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可以事半功倍。
2.課后部分
課后部分相對簡單,教師和學生都會對課前和課中兩部分的學習做出反饋與總結。教師對學生在前兩部分的表現做出反饋和總結。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微課這一全新的教學方式將平時學生的疑難問題通過總結傳遞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課下自主學習完成對高中數學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法的學習。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為教師課堂教學創造了便捷條件,微課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應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環境,創設情境,再現生活,使學生融入問題環境,動態展示數學知識的發展和變化,變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建構知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突破教學重難點,體驗成功的快樂。
參考文獻:
[1]胡鐵生 “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梁樂明等 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一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3]馬朝宏 微課程:讓學習變得簡單而有趣[N].中國教師報,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