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鳳華
【摘要】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小學生語言與文字的運用有著很直接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抓住語文學科的文學特性,深入研究小學語文的教學語言特點,逐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把握和運用能力,以準確、優美的教學語言引領小學生走進語文,讓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文學修養一、規范教學語言的運用
在小學階段,小學教師在學生心中是知識與智慧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如果說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那么教師的語言就是有聲的行為、無形的楷模。教師為人師表,口語的示范作用是“師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師語言必須具有規范性,以期產生語言的正面示范效應。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質量不僅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效果,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小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因此,特別要求教師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合乎規范,為兒童的語言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個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達到普通話水平要求的級別,用去除口音的標準普通話教學。同時教師的口語表達還要做到聲音宏亮、發音清晰、語句通暢,語調自然、適度。小學語文的教學用語多種多樣,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選擇配套的教學語言,比如講故事的教學語言要注重趣味性和情感性,要貼近生活,營造故事情境氣氛,引導小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故事背后的含義;講科學的教學語言要嚴禁科學準確,教學用語要規范合乎教材要求;講古詩畫作的教學用語,要強調藝術性,充分發揮語文語言的教學魅力,用充滿畫面感的優美詞語來進行語文教學,培養小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達美的能力。
二、科學把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巧用語言藝術
教育本身也是一門科學,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一是要識字寫字,二是要能聽懂話、講話,三是能進行獨立閱讀,四是要能寫作文、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有豐富語文知識,支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擁有科學的表達技巧,準確的掌握字詞的含義,包括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從而能正確、深刻地分析和傳授知識。小學語文教學多用口語,貼近生活,基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上,利于引導小學生更快的學習語文知識。但是小學語文口語必須要進行科學的簡約與精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取決于教師語言運用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簡明扼要的傳達出教師向兒童傳輸的知識。
三、教學語言要貼近生活,聯系實際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應該貼近兒童的實際生活,能夠被現階段的兒童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目前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更加豐富,題材更加多樣,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要結合實際,采用多種方式教學,使教材聯系實際生活,從而更好地使學生產生聯想記憶,結合自身實際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達到教學目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
四、教學語言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現代的教育,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學不在是過去,純粹的老師教、學生學,以教師為主體,單向灌輸式教學,現在更注重教與學的關系,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理念,強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小學語文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小學語文教師更注重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而非教材內容。小學語文教師要尊重小學生,不能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要走入小學生的心里,與小學生平等對話,積極鼓勵小學生的奇思妙想與主動探討學習的興趣,引導小學生主動學習。
五、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運用關鍵在于小學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運用對完成小學語文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聽一位優秀小學語文教師講課,就想欣賞一首動人的歌曲,余音繞梁不衰。優秀的語文教學語言的運用就像一個工藝品,需要具有工匠精神,時刻雕琢,不斷進步。講深奧難懂的知識,化繁為簡,具體化為生活,讓學生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想要做到擁有這樣魅力的教學語言,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時刻加強自己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不但要加強語文知識教學的專業職能,還要旁征博引綜合吸收與教學有關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做一個學識淵博的小學語文教師。展現給小學生一個儒雅博學的教師形象,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典范,以身作則,指導小學生的心靈的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規范教學,給小學生以正確地引導,要做到趣味運用教學語言,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必然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姜秀艷.教學語言要有“三性”[J].現代教育科學,2011,(04).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聽話和說話(第三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