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堅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及有效推進,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們逐漸采用數學模型思想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及綜合素養。通過合理建立起來的數學模型,小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并體會數學同世界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本文將簡單分析小學數學模型及數學模型思想,然后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法,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模型思想意義一、簡單分析數學模型同數學模型思想的概念
所謂的數學模型指參照或者針對某類實物系統數量或者特征的相依關系,利用形式化的數學語言及符號,對相應的數學結構進行近似或概括性表述。我國數學家張奠宙曾這樣說:“從廣義上看,在數學當中的一些基本算法及基本概念都可以被稱為數學模型。無論是加減法還是乘除法,都有著現實的原型,它們則是在現實原型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出來的??墒牵绻麖耐ㄐ行员容^強的狹義方面來看,則特指某些可以反映特定具體事物系統與數學關系,或者特定問題的那些結構才是數學模型。舉例來說,對物品進行平均分派利用的數學模型就是分數;元、角、分的計算模型則為小數運算。”
通常所說的數學模型思想就是那些針對某一問題所構建出合理的數學模型,再利用研究該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當中的問題,這一思想就是數學模型思想。從數學的發展歷史看,數學本質就是通過逐漸的抽象,概括,模式化這一層級不斷發展并豐富的。而在教學當中,只有讓學生們能夠通過模型進行學習,才真正讓學生們深入地了解了什么是數學學習。針對小學數學教學,該“深入”有著極其明顯的初始性及階段性,主要是指要通過數學建模思想進行實際數學教學。讓學生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小學生們實際體會把實際問題概括抽象為數學模型,然后對其進行科學的解釋和實際的運用,這樣就能讓小學生們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還能提高價值觀、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以此為基礎,逐步學生們形成數學思維,建立數學模型思想,從而提高學生們對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學習興趣。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數學模型思想的方法
1.教師創設合理情境,使學生感知到建模的價值
數學知識是來源于生活,最終又都應用到生活當中的一門科學。所以,小學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數學當中的規律、方法、理論等同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科學引入同相應數學知識相關的素材,利用情景這一教學方法向小學生們展示,對相應的數學問題背景加以描述,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努力營造出一種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例如在講解“平均數”章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座位布局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小組中的人數可以不相同。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應善于將相應的數學知識同大眾文化、自然文化、社會特點、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們感到親切,然后充滿好奇的去探索數學知識,不斷提高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對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從而愛上數學,逐漸形成模型思想。
2.合理建立數學模型,指出問題的關鍵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合理的情景把小學生帶到相應的數學模型當中,積極鼓勵學生們進行數學建模的活動,在建模活動逐步進行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模型思想自然得以形成。小學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對相應的數學知識進行追本溯源,這樣學生們才能更加直觀的感知到數學模型。比如,祖先進行狩獵的時候要統計動物數量,自然數就是這樣出現的,那么自然數也就是祖先狩獵活動中出現的數學模型。小學生們面對十分具體的現實問題及數學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建立起準確的數學模型,也就證明他看到了問題的根本及關鍵,通過相應的數學模型使問題更加簡單,這樣學生們就會對原有研究的認識更加深刻,能夠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從而逐漸形成數學模型思想。
3.滲透數學模型思想,培養小學生數學模型思維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建模隨時存在,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將數學模型思想自然而然的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及生活當中去。小學教師應努力帶領小學生去認識各種數學模型,然后積極構建數學模型,這樣就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模型思想滲透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模型思維。當然,在實際滲透過程當中,數學教師一定要高度注意統一概念,小學數學當中的那些模型都是從廣義角度講的,它主要是把數學當中的法則、規律、定律、公式、概念等等抽象成相應的數學模型,所以實際上教學就是在大模型當中進行。當然,這并不代表教授小學數學的時候,教師要將所有的知識都通過模型進行教學,因為那不僅是不必要的,更是不符合實際的。
參考文獻:
[1]徐友新.合理定位有效滲透——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河北教育,2013,(10):15.
[2]蔡妙婷.滲透模型思想培養數學思維[J].讀寫算,2015,(22).
[3]劉愛東.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彰顯模型思想的教學價值[J].教學與管理,2015,(11):40.
[4]劉來福.數學模型與數學建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