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也是新課程改革探討的核心內容,更是建設新課改課堂的關鍵所在。針對語文課堂的學習特點,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實現課堂上的高效率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最終達到成績的提高,培養綜合素質的學生。
【關鍵詞】課程改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一、前言
新課程的實施為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教育為本,質量為魂,教育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我國從零四年開始,在一些省區進行了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嘗試,具體目標是“改革課程歸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要主動參與、樂于研究,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的養成。切合實際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真正實現教與學這種方式的轉變。達成增效、減負的目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造出新的教學理念,并通過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將學生的主動性有效的激發出來,并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既是語言文字規范的實用工具,又是一種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把鑰匙。
二、高中語文模式的現狀及意義
目前我國基礎教學領域正開展深入的教學改革,我國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基礎教育時代,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發展,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統一,自主學習要求學生應該不滿足于教師給的現成答案和結果,要對自己所學的內容展開獨立的思考,有助于學生養成長造型的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運用自己的經驗和認識能力,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整合加工,由此看來,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對自己原有能力的超越,也是對主體的獨立思考與學習潛力的挖掘有著及其深刻的意義。
三、高中語文教學運用自主學習模式中應注意事項
1.首先自主學習不能明是自學,有些教師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做主,學生自己學習,不需要教師知道,直接把自主學習變成了自習課,課堂上教師講解的少了、對學生的引導也不多,要求也放松了,學生對學習也一頭霧水,無所適從。這樣削弱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這樣是多學習本質的誤解。
2.教師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準確。在課堂上,學生是主角,而教師是主導,這樣的定位才是一個正確的定位,但是在自主教學成果交流中,教師往往忽視了自己的作用,在學生交流資料或匯報讀書收貨時,教師不加以引導,不做評判,造成學生漫無邊際的交流,學習和認識活動都過于膚淺,或者是學生的問題偏離學生的認識水平及教學目標。
3.要注重方法的指導,既要講思路,又要講方法,更注重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高的教學效果。教學方式在實施的不同階段要有所區分,如在開始的階段,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應給與更多的指導和督促,傳授給他們研讀教材的方法,使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拐杖,使其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綜合能力,為今后的自主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教師應注意學生在自主學習內在因素上產生的變化,注意培養他們在課堂上目標的設置以及目標的自選策略,等到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就應該適當的放手指導自學教材,加大閱讀量等。
四、新課改形式下語文教學應遵循的具體策略
1.情景激趣策略。和諧的情景有利于減輕學生精神負擔,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尊重、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巧設導語、創設情景;結合文本環境,創設生活情境等引起學生興趣
2.多媒體輔助策略。多媒體計算機走進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平淡、靜態單調的課堂教學模式,以立體化的方式把信息直觀生動的展現給學生,使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提高、主動性得到了發揮,有效的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3.師生對話交流策略。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教師一個人替代了學生的思考權和話語權,而學生只充當了觀眾的角色沒有主動性和自主性,而在對話式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在是傳統的教學活動中那種認識與被認識的關系而是一種精神性的對話交往關系,雙方之間互相傾聽,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對話中獲得精神的交流分享,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
五、結束語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是教學的統一體,要向提高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也為學生而存在,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能經得起時間的洗禮,毋庸置疑,這是一切為了學生發展而設的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李秋華.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低效”歸因及應對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1,(01).
[2]劉方.換一種眼光看高中語文教學[J].新語文學習,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