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秋云
克林伯格認為,“在所有的教學中,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yōu)秀教學的一種本質(zhì)性標識”,“對話教育強調(diào)的絕不是對話的形式”,然而,剛剛從“啞巴”英語的困境中走出來的我們,卻容易在不經(jīng)意中陷入對話的形式主義泥潭。英語課堂中的對話,絕不是課堂的點綴,也不僅僅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途徑,而應是心靈滿足的一種自然訴求,是享受情趣的一種本能方式。在這里,要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
那么,如何使對話成為一種真實的交際而走進學生的心靈呢?我想首先應從改變教師角色開始,教師當好學生的伙伴,使活動得以開展、維持、延續(xù)直至結(jié)束”, 讓師生通過對話式的相互作用來達到學生自主和自由的發(fā)展。
一、善于循循善誘
學生學習的過程,應是千變?nèi)f化的,在這個過程中,有期待、有驚喜、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教師在引導孩子活動前,首先自己要精心設計,拋出精彩的問題,讓孩子不由自主地對問題產(chǎn)生興趣。
例如:在學習五上U3<< Our animal friends>>中,如果教師直接出示圖片,學生們只是被動地學習,我嘗試讓學生更感興趣一點:拿出一個口袋問:“Look at my magic bag. There are some animal friends in it, do you want to touch and guess? ”學生們頓時雀躍而起,我讓學生親手摸一摸,再猜一猜。“How many legs?.”“Is there a tail?” “Can it ran and jump?.”…待大家各抒己見后,我把這些動物們的圖片都貼在了黑板上,讓孩子們盡情地描述每一個動物朋友們,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一份好奇,通過自己親身體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讓猜中的同學感受一份成功的驚喜。
二、善于拋磚引玉
教師在問題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不但要善于循循善誘,更要善于拋磚引玉,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知識,應用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開放的語言空間,讓不同學生根據(jù)各自的生活體驗,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表達形式進行對話,做一個善于引導學生的好伙伴。
在教學五上Unit7<< My e-friend>>時,師生展開以下情景的對話:
T:Do you have an e-friend?
Ss: Yes, I do.\ No, I dont.
T: I have an e-friend. Do you want to know him?
S1:Can he speak Chinese?
T: Yes, He can.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about him.
S2: How old is he?
T: Er… Hes 11 years old.
S3: Does he live in Japan/ America/Japan?
T: He lives in the UK.
S4: What subject does he like?
T: Guess!
Ss: Does he like……?
從上面的教學案例中我們看到,學生踴躍向老師提出好多個問題,關于年齡、身高、愛好等一切想知道的,學生成了對話過程中主要對象。他們不僅能運用本單元新學的有關知識向老師發(fā)出疑問,而且運用了大量原有的知識,自如地表達自己的內(nèi)需。學生為什么能如此精彩提問?首先,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親切的態(tài)度,使學生體會到老師的可親,距離感消失了,所以學生敢于問;其次,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的心理,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作為活的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表達愿望,讓學生有種不吐不快的充實與滿足;另外,話題的無約束性,給課堂留下更多的空白,使對話成為一個開放的過程,能引發(fā)學生多姿多彩的表達。創(chuàng)造欲望被激活了,靈性得以充分地展現(xiàn),語言也自然變得靈活了。
三、走進學生的心靈
在英語對話過程中,教師除了做好“循循善誘”與“拋磚引玉”這兩項工作,更重要的任務就是——走進學生的心靈。對于學生所提的問題,教師能以真誠的態(tài)度傾聽、關注,與學生展開對話,形成了互相提問、傾聽與回答,這樣雙方都是主體,顯示出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合作、對話的關系。
在上例中,老師問學生:“Do you have an e-friend? I have an e-friend. Do you want to know him?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about him.”作為主題,引發(fā)學生的討論、思考、探索。在師生每個回合的對話中,教師能夠及時加以回應,在這樣的對話教學中,教師調(diào)動起學生的全部情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對話活動,完成與學生心靈的親切對話,在忘我的投入中和同化之境中達到了心靈之間的自然契合。
總之,作為學生發(fā)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讓我們每位英語教師在對話教學中,用自己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對話的興趣,讓學生在對話活動中張揚個性,感受心靈成長的愉悅,真正從狹隘的形式對話走向更為廣闊的心靈對話。